中考说明文阅读解答策略
2012-04-29于书杰
于书杰
根据《新课程标准》,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考点为:理解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明确文中说明事物的顺序;明确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分析语言的准确性;探究文章的中心和意义;能把文章的说明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扩展延伸,加以理解。我结合新课程改革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出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策略,供学习参考之用。
一、找准说明的对象,把握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知道说明的是哪一事物或哪一种事理,这在阅读文题和文章后,一般是不难看出的。被说明的对象有哪些特征呢?当然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概括,概括时尽量从原文中找出总写事物特征的原因的原句;若没有,则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出各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把这些内容进行整合。一般说来,可分四个步骤:
1. 整体阅读
浏览全文,了解材料内容,筛选出其中的主要信息,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把握文章的主旨。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说明文专业性很强,专业术语平时也很少见到,面对这些陌生的词语,没有必要手无足措,因为命题不会深入到科学研究本身,只是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2. 分解阅读
对文中信息量大的段落,要反复阅读,力求全面掌握作者的意图和隐含信息,采用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的方式,把信息储存于大脑,以备答题之需。对较难读懂的段落要反复琢磨,不能心浮气躁,只求速度不求效果。似懂非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答题之大忌。
3. 审明题干
细读题干,明确命题者的要求,然后在材料中找出与题干有关的信息。这一步非常关键,找准了与题干相关的原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如果找错,则处于被动,往往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1)对题分析。
(2)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原文后,应将题干和原文反复比较,分析异同,反复推敲其中的关键词和语句,弄清先与后、因与果、现象与本质、可能与现实、条件与结果、部分与整体、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二、明确说明的顺序,理解文章的结构
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通过合理的顺序逐层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说明文都是由说明对象本身的特点来安排说明顺序的,所以运用的说明顺序也不同,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
1. 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形式,或从内到外,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
2. 时间顺序
即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 逻辑顺序,也成事理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1)从整体到部分。如《中国石拱桥》中介绍赵州桥的特征时,就是从整体到部分地先介绍全桥,再介绍大桥、拱圈、桥上的石栏、石板。
(2)从原因到结果。如《向沙漠进军》先说明沙漠对人类的严重危害,揭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
(3)从主要到次要。如《苏州园林》中在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时,就按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层次由主到次地进行说明。
(4)从现象到本质。如《死海不死》先揭示死海浮力大、淹不死人的表面特征,再列举海中各种矿物质的含量,说明死海“咸度很高”的本质特征。
三、 辨析说明方法,理解所起的作用
初中阶段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运用说明方法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表述说明内容,因此,辨析说明方法应从文章说明的内容出发,进而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1. 下定义
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念作确定的说明。这种说明文常用于科技说明文、政策条文、产品说明书等。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中对“自养”和“异养”以及“光合作用”进行了定义。
2. 举例子
为了清楚地说明道理,在说明中经常举出一些例子。如《中国石拱桥》就举出赵州桥、卢沟桥等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中国的石拱桥。
3. 作比较
通过事物的比较,使其特点显得更加突出。如《苏州园林》把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作比较,从而突出了南方园林的特点。
4. 打比方
以人们常见、熟知的事物,比喻说明不常见、不太熟知的事物。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说明沙漠对人们的危害时,就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风沙向人类进攻的方式比喻为“游击战”和“阵地战”。
5. 分类别
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地说明。如《看云识天气》按云的种类,分成八种云来分别说明。
6. 列数字
就是用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这样既能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如《死海不死》一文中有:“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
说明的方法很多,在一篇说明文里可以以某一种方法为主,也可以同时运用几种说明方法。但不管哪种方法,都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做到真实、准确、具体、生动,给人以科学的认识和深刻的印象,对于其他几种说明方法一般了解即可。
四、分析说明语言,体会准确性的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主要是准确。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一些副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使用上。因此,分析说明文的语言,就要抓住这些词语,分析它们如何恰如其分、准确严密地进行说明的。同其他文体相比,说明文更要求语言的准确,即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如《向沙漠进军》中说,经过治理,已有一部分沙丘长出了草皮和灌木,对于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这里的“过度”“任意”用得非常有分寸:不是不能砍伐,而是砍伐不能“过度”;不是不能放牧,不是不能“任意”。
说明事物要求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硬度等方面都要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实,也可以生动。例如《地球是圆的吗》语言属平实说明,《看云识天气》属生动说明,而《苏州园林》语言又平实又生动。无论采用哪种语言,都必须准确。
五、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延伸理解
阅读说明文,有时还要将课文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积累结合起来。或用文中介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提出自己对文中知识的理解与看法。解答这类题,既要注意与文中内容的联系,又要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会阅读说明文就必须熟悉以上技巧和方法。但技法给我们提供的还只是理论上的知识,要想具备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在中招考试中轻松自若,真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在平时多阅读范文,在阅读中运用技法,形成习惯,变成能力。
(襄城一高教育集团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