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实验能力
2012-04-29韩保卫
韩保卫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演示实验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克服“单方面教”的痕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下工夫。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所要讲的内容,并布置以下问题:(1)本节内容与前节内容的联系,或与以前学习的知识的联系。(2)本节讲授的主要内容。(3)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4)通过预习发现的疑难问题。同时要布置学生预习实验,让学生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对于有些演示实验,虽然预习时看不到现象,但学生会带着疑问和好奇急切地等待着新课的学习。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产生了哪些物理现象?这些物理现象说明了什么?例如在“人工造雪”实验中,在锥形瓶中放入少量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注意棉线不要接触碘粒,先让学生观察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什么颜色?用酒精灯微微加热时,提醒学生看瓶中有什么现象出现,停止加热后,观察棉线上析出的物质——碘的状态及外观形状,引导学生分析瓶中的碘为什么变少?加热时瓶中为什么会出现烟?为什么棉线上出现固态碘?学生很容易从刚才看到的现象中分析出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单纯地讲实验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学生实验中充分“动”起来
教师利用学生特有的好奇心,以实验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探索的艰辛、动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知识的热情。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有些演示实验就要尽可能地将其转化为学生实验。例如《探究声音的产生》一节中,试试用一张纸或一只笔帽等学生身边现有的东西做实验,还可以让同桌的一位同学捂住耳朵,另一位同学敲一下桌子,然后让捂着耳朵的这位同学把手臂支撑在桌子上,再敲一下,比较一下声音有什么变化?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牢固掌握了知识,培养了他们就地取材的动手能力。
有些学生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掌握实验技能。虽然有现成的实验器材、目的、实验步骤,学生只要按照这些“指令”按部就班就能完成实验,但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每次实验教师都要让学生先思考清楚:为什么做这个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然后再做实验,并养成习惯。在实验时,教师要让学生力求实验准确。这样会使学生注意与实验有关的各种因素,从而提高实验效果。同时,要强调学生手、眼、脑并用,边实验边思考,对实验的每个环节和减小误差的各种因素,都要加以注意,从而有效地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例如在“伏安法测电阻”“天平的使用”等实验中,教师都应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
(宝丰县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