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为而治与多管闲事

2012-04-29闻韶

上海戏剧 2012年4期
关键词:老师

闻韶

孙虹江从小生活在一个文艺家庭。父亲在解放初是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文工团的领导,之后在上海成立的华东戏曲研究院中,担任副秘书长一职,和周信芳、袁雪芬同事,多年后还是周信芳的入党介绍人。用孙虹江的话说,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再不留意,也不可能不感受到艺术的熏陶。

1960年,11岁的孙虹江进了上海京剧院学馆,开始学小生。年轻时候的他长得英俊,嗓子也好,又加上从小就“脑子活络”,很快便在同辈学生中脱颖而出。那个时候的世界,对于年轻的孙虹江而言,正等着他大展拳脚。意气奋发的他,没有想到吕布也要唱《白门楼》,周瑜也会魂断巴丘。一场“文革”,将孙虹江的生活彻底翻了个个一父亲被打倒了,他自己~个优秀的小生,一下子沦落到了靠边站的地位。生活的突变令孙虹江一时难以招架,他苦闷、颓废。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位“知心朋友”,单纯的孙虹江将自己心中的烦恼向“朋友”一五一十地倾诉。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朋友”刚向他告别,一转身就将两人的对话全部汇报给了领导。这下,原本籍籍无名的孙虹江成了逍遥派不逍遥的典型,有领导放出话来:“像孙虹江这样的人,绝对不能留在文艺界。”

在当时,这句话等于是给孙虹江判了死刑,尽管心中有怎样的不甘,却不得不接受现实。1970年,21岁的孙虹江进了上海四方锅炉厂,开始当一名工人,学做车床、铣床。夏天的时候,他和同事两个人一组,拉着人力平板车,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换保温桶里的酸梅汤,整个厂子十几个车间换下来,人都已经累得散了架。就这样一干三年多。恨岁月蹉跎,消磨了英雄志。

孙虹江说,他的生命中有两位“贵人”。一位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而另一位则是他的恩师,著名越剧导演吴琛。孙虹江至今说起袁老师,依旧难掩激动和感激之情。“如果没有袁老师,绝不会有我的今天”。1973年,上海越剧院学馆对外招生,学生有了,却缺少师资。这个时候,袁雪芬想到了“故人之子”孙虹江,经她推荐,孙虹江离开工厂,来到学馆当老师,负责教赵志刚、陈颖他们这一批学生。

“十多年之前进京剧院唱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庭的影响,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十多年之后来到越剧院学馆教书,我多多少少是憋着一口气的——你们不是说孙虹江不能留在文艺界吗?我还是回来了,既然回来了,就要搞出些名堂来。”孙虹江深知机会的来之不易,因此也比别人更为勤奋用心“在学馆当老师那几年,我没有请过一天假,积攒下来的调休单,放在桌上有厚厚的一摞。”除了教戏课,他还经常要顶别的课——政治课、文化课。到后来,简直成了无所不能的“万能替补”。而幽默风趣的“孙老师”,也特别受学生欢迎,“同学们都特别喜欢我,因为我会给他们讲故事”。

因为表现突出,很快,孙虹江便从一名普通教师被提拔做了学馆的领导,令孙虹江感到特别自豪的是“当了领导之后,我和袁老师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两人的办公桌面对面。”也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孙虹江开始尝试编剧导演的创作。不久,上海戏剧学院开始面向专业艺术院团招生。得知这个消息,袁雪芬和学馆的另一位老师项彩莲不约而同地打电话向时任戏剧学院院长苏堃和导演系系主任章琴推荐孙虹江。当时,戏剧学院计划开两个进修班,一个是导演进修班,另一个是编剧进修班。孙虹江当时对于写剧本和当导演都挺感兴趣,自己也难以取舍,索性把决定权交给了命运——哪个班先开就去哪里。结果,导演班先开始招生,由此便决定了孙虹江后来的事业。

在一年半导演进修班的学习中,孙虹江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位“贵人”——恩师吴琛:“记得第一次接触到吴琛老师,是他来给我们上的课,说他怎么排《祥林嫂》。一堂课有40多个学生,我和他并没有面对面的接触,估计那个时候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我。”

然而,又是袁雪芬,把梦变成了现实。1979年,吴琛正在越剧院导演《西厢记》,孙虹江经常利用学校放假的机会,来到排练场看吴琛怎么给演员排戏。一天,袁雪芬把孙虹江带到吴琛面前,对吴琛说:“你这一肚皮的东西,不能让它烂在肚子里啊。”就这么简单,因为袁雪芬的一句话,孙虹江成了吴琛的关门弟子,在老师身边呆了八年。孙虹江清楚地记得他独立当导演的处女作《何文秀》开排时,对于给谁排、怎么排,大家的意见很不统一。这个时候,吴琛对孙虹江说了一句话“你先排起来再说,只要你排得好,一切都不是问题。”于是,在一切都是未知数的情况下,初出茅庐的孙虹江,带着同样刚崭露头角的赵志刚等青年演员“自说自话”地排了起来——灯光、道具、服装都是后来才一一到位的。不过令孙虹江颇感得意的是:“虽然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何文秀》的导演手法还是有很多不足的。但是越剧院的《何文秀》一直演到今天,用的还是我们当年的版本。”

说起吴琛导戏,孙虹江最深的印象是,吴琛一直坚持“一名好的导演是应该化在演员之中的”。一出戏,如果让观众总是感觉到导演的存在,那就算不得是好戏。吴琛导戏有个特色,就是刚开排的几天里,他根本不会给演员具体指导,而是要求演员根据剧本先写角色分析,琢磨人物,待演员有了自己的想法感觉之后,他再予以辅导。这种导演风格也深深影响到孙虹江的工作习惯。不少演员在开排之初,会觉得孙虹江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导演。“基本上我在排练场很少发火,会给演员很大的创造空间。以至有些演员在一开始的时候,显得松松垮垮,我一般也不会去指责、干预。”孙虹江说,他自己也做过演员,因此明白往往这个时候,演员正是在寻找感觉:“一旦找到了,他们马上就会像换了个人似的。不过,如果你是心里在想别的事情,而不用心排练,那我训斥起来也是不留情面的。”孙虹江说他自己人缘很好,很少得罪人,尤其和演员关系都特别铁:“在越剧院的时候,我和老演员、小演员都打得火热了。”要说好脾气的孙虹江有没有什么坏毛病?他自己承认有一个,就是身为导演却喜欢“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去改剧本。不过,虽然也因此得罪过人,但更多的时候,大家都能理解是为了追求艺术质量,必要的修改对于整体艺术的提高,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最近这段时间,孙虹江一直忙着袁雪芬九十周年诞辰的专场导演工作,而当年吴琛老师排演的《祥林嫂》也正在他的主持下进行复排。在这时候,孙虹江又感觉自己和两位恩师、恩人离得很近、很近了。

猜你喜欢

老师
老师,我总是想起你
好特别的老师
“制定”和“制订”
老师都做过哪些糗事等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追老师
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