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魂唐魄(下)
2012-04-29秦延景
秦延景
魄篇——环首刀的装饰艺术
汉代环首刀的装饰艺术风格具有古拙、朴质的特点,但古拙而不呆板,朴质而不简陋,满而不乱,多而不散。随后的几个朝代在环首刀装饰艺术上同样继承了这种风格。
刀环装饰
中国出土的刀环装饰 刀环也称环首,位于环首刀的后端。刀环上的装饰是环首刀装饰的最好体现,刀环直径仅3~7cm,工匠们用雕刻、错金、鎏金、铸造等手段在这方寸之间展现出各种艺术魅力。
刀环上的装饰有如下几种:一是雕刻花草植物纹、云气纹、龟背纹等;二是雕刻鹤、鹿、虎、鹰、骆驼等动物造型;三是想像中的神灵怪兽,如龙、凤及辟邪造型等;四是三叶蕨草、三垒环图案等。
目前中国出土最早的环首兽图,出现在河南杨官寺出土的东汉环首剑上。中国三国时期曹植《宝刀赋》中明确提到“建安中,家父魏王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鸟、雀为识”,在历史上也曾留有大夏天王赫连勃勃作龙雀大环刀的故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是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单龙纹环首刀,该刀被证实是中国三国时期的环首刀,其装饰精美,刀环内龙头鎏金,刀柄以银线缠绕,柄箍为纯银质。
日本及朝鲜半岛出土的刀环装饰 由于汉至唐时期是中华文化对东亚的第一个重大输出时期,故在朝鲜、韩国、日本等地也出土了大量环首刀。这些环首刀上的刀环装饰有朝鲜半岛百济朝、新罗朝、伽耶朝和日本的弥生时代后期、古坟时代出土的龙纹、凤纹、龙凤合体纹、双龙纹、双凤纹、鬼怪纹、三叶蕨草纹及三垒环纹等。
这些刀环大部分采用铜或青铜铸造,最后经过鎏金处理而成。纯金铸造的刀环也有,部分为铁质错金、银,与中国同时期刀环装饰风格基本一致。
日本、朝鲜半岛出土的装饰性刀环制造年代大部分与中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相符,这一时期是中国移民大量渡海前往日本及朝鲜半岛躲避战祸的时期,移民中的刀匠将手艺传播到了日本及朝鲜半岛。
刀环与刀茎的连接方式 现存的环首刀由于大部分锈蚀严重,刀环和刀茎变成一体,但经过仔细观察,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刀环和刀茎的连接方式。
有些环首刀由于刀身和刀茎为一体锻造,刀环直接在刀茎后端以冲孔的方式锻造出来;或者在刀茎后端留下一段铁条,然后将其卷曲成环形的方式锻造出来。这两种方式在刀环上无装饰的环首刀上比较常见。但也有整体锻造的环首刀在刀环中间以镂空方式锻造出装饰。
有些环首刀是用铁条锻出一段缺口的环形,然后再锻接到刀茎上,构成刀环。由于刀环未经淬火,工匠可在刀环上施以错金和鎏金工艺,进行装饰。
有些环首刀的刀环采用铜、青铜、银、金等较为适宜铸造的金属以失蜡法铸造,由于其材质的特殊性,所以其与刀茎的连接方式也比较特殊。
刀柄装饰
环首刀的刀柄由于是木制或纤维制品,所以保留下来的极少。保存下来的环首刀都是在刀茎上缠裹麻布等织物(刀剑业内称为“缑”)。刘胜墓出土的环首刀缑分为两层,内层是麻绳,缠紧后涂漆,再在外部缠上3mm粗的丝绳,刀环用4mm宽的长带状金片包裹。
刀鞘装饰
刀鞘装饰简称鞘装。环首刀的鞘装也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早期环首刀的鞘装极为简单,刘胜墓出土的环首刀,虽然贵为王公佩刀,但也未作过分装饰,其刀鞘使用木制,缠麻布后涂漆制成,刀鞘距离鞘口三分之一处安装璏(音zhì)悬带时,可挂在腰带或是专门的跨带上。同样的鞘装在各地汉墓中多有发现,一直使用到南北朝后期。北齐时期出现了双吊耳悬挂法,即在刀鞘上设有两个开孔箍,穿带后将环首刀悬挂在腰间,这种方法由波斯传入我国。
早期的环首刀鞘装可见于1983年出土于宁夏固原南郊乡原沟村南北朝时期李贤夫妇墓中(李贤为北朝时期的武将,官至“骠骑大将军”)。此刀不仅有双吊耳,而且刀鞘末端的铜标延长成筒形包裹着鞘尾,以免鞘尾破损。刀柄整个插入刀鞘内,只露出刀环,这样不容易在战斗中被敌人夺走。这种鞘装方式在隋代又进行改进,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我国隋代环首刀由于加上了刀镡,所以不再采用刀柄完全插入刀鞘的方式。
刀格和刀穗
刀格又称为刀镡。一般认为环首刀均无刀格,从目前发现的环首刀来看,部分中茎式环首刀的刀格在风格上近于当时流行的凹形剑格。此类凹形刀格除了绍兴漓褚(地名)东汉墓出土的环首刀之外,还有一把传世环首刀,此刀刀格与绍兴漓褚东汉墓出土的环首刀类似,但刀格更为精致,而且带有玉质刀璏。
环首刀的刀环为捆扎刀穗提供了良好位置,1957年河南邓县出土的汉朝画像砖上描绘的环首刀均带有刀穗。步兵用刀穗短并结成环状,大将用刀穗几乎与刀同长,其结成“八”字形状。陕西长安县出土的环首金柄铁刀还带有一个十分精致的刀缀,刀缀为水晶制成的小猪。
后记
环首刀的型制影响在汉唐以后的中国封建王朝中绵延不绝,宋代手刀大部分有环,直到明代晚期的农民起义中仍有环首刀出现,抗战大刀刀首上的环也可以看作是受环首刀的影响。环首刀的发展进程中浸透了中华民族古老先民们的智慧,其写意着历代王朝工匠们呕心沥血的劳苦、将士们戎马倥偬的身姿、豪侠义士们一诺千金的气概,有魂有魄,可谓中华之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