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
2012-04-29贾惠平
贾惠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在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效果,更具有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功能。那么,教师该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课堂评价语呢?
一、鼓励性评价——自然、真诚
只有发自肺腑的表扬,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诸如“不错”,“很好”、“你真棒”之类的空洞、含糊之词,只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教师的评价感到淡漠。名师们正是精于此道,所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得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如特级教师孙剑锋在教学《最大的麦穗》时,这样指导朗读:
老师: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吗?
老师:你读得正确、流利。但你还可以发挥得更好!如果你是苏格拉底,要给学生提要求,既要让他们听得清,又要让他们记得住,那么苏格拉底的话该怎样读?(该生再次朗读,把“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强调得清楚、自然)
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一遍比一遍读得好!
……
在这个片段中,孙老师根据学生朗读的特点进行鼓励,肯定了学生朗读成功的地方,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赞扬,而是在赞美中有鞭策,在微笑中显真诚。
二、导向性评价——准确、得体
美国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评价的作用“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导向性评价就是指教师对于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当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偏离文本主旨时,教师的评价就更要有导向性。
如我在讲课文《狐狸猎娜》一课:
老师:你想对故事中的狐狸和乌鸦说什么?
学生:狐狸,你太狡猾。
老师:狐狸,你真聪明,会想办法不劳动就有收获。
老师:你的想法确实与众不同,但想一想,狐狸的这种聪明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你们喜欢这样的聪明吗?
在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见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领悟狐狸的聪明是不择手段的。“你们喜欢这样的聪明吗?”一问,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入正确的价值上来。课堂评价的功能不仅在于激励,更在于指明方向。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
三、启发性评价——机智、巧妙
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制约,对问题的理解往往缺乏深度或比较片面,这就需要教师运用适当的评价语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给学生以启迪,使他们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交流中完善对问题的理解。尤其是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倾听,灵活、果断地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自得自悟。
四、生成性评价——生动、独特
课堂教学中出现始料未及的情况在所难免,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生成资源,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用自己的评价语言去引领课堂中的精彩生成。
我在教学《海底世界》时,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教师微笑着凑到该生耳边说:“你这样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
我觉得动态生成的评价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能体现教师智慧的,遇纠错于轻松、愉快之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延迟性评价——聆听、等待
美国心理学家奥斯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新颖、独特的见解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期。延迟评价能够让人们头脑中新颖、独特的“想法和观念”在没有“看守”的情况下蜂拥而出,从而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过早地对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问题给予终结性评价,势必会阻断学生的探究与思考,扼制其探索的欲望。在语文课上运用延迟评价,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
记得一位教师执教《美丽的丹顶鹤》
老师:丹顶鹤美在哪里?
学生:丹顶鹤的样子好看,羽毛洁白,唱歌和飞起来的样子很美。
老师:这是你心中的丹顶鹤,让我们一起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
学生: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可是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好像……
老师:其他同学想象中的丹顶鹤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丹顶鹤的身材美,个子高高的……
老师:你心中的丹顶鹤美在身材,它还美在哪里呢?
第一个学生的回答是对的,但为了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没有直截了当地给予肯定性评价,而是合理地推迟了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暗示下,很快找到了书上写丹顶鹤美得词句,通过自己的想象丰富了文体,从不同角度体会到了丹顶鹤的美。
因为课堂教学有太多的不确定,所以课堂评价语言是很难预设的。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省时、高效,教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广泛阅读,不断积累,用智慧和爱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