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战役
2012-04-29
1931年9月,中央苏区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的第三次“围剿”。但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又深感军力不足,便收买和任命广东军阀陈济棠为赣粤闽湘鄂南路“剿匪”总司令,令粤军入赣“助剿”。陈济棠便于1932年3月中旬派第一军军长余汉谋率两个师进入赣南:第一师李振球部驻赣州及其附近地区;第二师叶肇部进驻南康及其附近地区;一军军部和直属部队驻大余及附近地区。另派第二独立旅陈章部进驻南雄。其后又派第二军第四师张枚新部进驻赣南信丰,直接威胁中央苏区的安全。
同年6月初,为了解除粤军对中央苏区的威胁,保障中央苏区的安全,中央军委命令红一、五军团回师赣粤边,痛歼粤军。为了便于指挥作战,中央军委恢复了红一方面军建制,统辖红一、三、五军团。由朱德任总司令,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毛泽东则随一军团行动。
6月下旬,红一、五军团从闽西到达赣南,接到方面军制定的战斗部署:由信丰南部进窥南雄,使敌人以为我可能要取韶关甚至广州,估计各路粤军必将回援南雄,红一、五军团、十二军及江西独三、六师分别协同配合,相机在运动中于南雄附近给粤敌以最大打击。于是,一、五军团离开赣南,于6月底7月初到达了南雄乌迳一带。
7月1日和2日,红三军团在大余池江大路坳一线截击从赣州向大余撤退的粤军6个团,经过激战,击溃其4个团。粤军便退守大余城。7月3日晨,红一军团一部击溃梅关守敌一个团,控制了梅关要隘。红一方面军在梅关、中站一带设立了指挥部。7月3日至5日,红三军团围攻大余城,余汉谋凭着坚固的城墙,龟缩不动。红三军团连攻二日,未见城内动静,误以为大余粤军主力已于早几天向仁化方面逃窜。指挥部便命红五军团直插南雄南部,防止南雄粤军向南逃跑。
7月6日,粤军张枚新第四师按照余汉谋关于“缩小防区,回师南雄固守”的命令,离开了信丰,正向南雄撤退。指挥部又命红五军团返回湖口待命。
7月7日,粤军第四师到达了乌迳地区。陈济棠派来增援的李汉魂独立第三师和张达的第五师也已到达南雄;并以一部向我中站方向出击,当天到达新迳附近。指挥部于是命令聂荣臻和林彪统一指挥一、五军团和十二军,准备歼灭南雄出犯之敌;命令红五军团和江西独立第三、六师负责歼灭第四师。
8日凌晨,红五军团在向乌迳开进途中发现粤军第四师由浈水南岸向南雄逃窜,即改变行军方向,向水口堵击。当天下午,在水口以东的弱过村隔河与敌人打响。当晚敌人退守水口墟及附近高地。但五军团却误报水口之敌已向南雄城方向逃跑,使方面军改变了原先一度决定的由红一军团和红十二军增援水口的计划,而没有赶到水口。
9日凌晨子时,余汉谋一面命第四师固守待援,一面命令独立第三师和独立二旅由南雄县城星夜赶往水口援救张枚新师。正午12时,援敌到达水口与张枚新师会合。下午3时,以优势兵力首先向水口西南面的红三军猛扑。红三军指战员占据有利地形,英勇顽强地阻击敌人,多次打退敌人的全线冲锋,把失去的阵地夺回来。在水口东面阵地上,粤军也进行反扑。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把外衣脱掉,穿一件白衬衣,走到阵前沿,亲自指挥四五千名手持大刀的战士,分四路冲向敌阵,随着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战士们手起刀落,敌人一片片倒下,阵地上尸横遍野,战士们浑身上下血迹斑斑。敌人一次次进攻,又一次次溃退,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据战后统计,光被红五军团战士砍死的粤军就有近千名。
下午4时,在红十三军阵地上,粤军的进攻有所减弱。但是,红三军阵地上的敌人,仍在猛烈进攻。连续激战八小时,红三军的战士伤亡很大,而敌人还在增兵。这时,红三军只有固守阵地,没有出击能力。粤军看出红三军这个弱点,又遣强大兵力从左右两翼猛攻。红八师及十九团,因团连干部死伤过多,失去指挥中心,全线十分混乱。于是军长、政委、参谋长亲自上阵,维持队伍,才把阵脚稳住。六时许,粤军还在进攻。红三军陷入困境。刚好陈毅率领江西独立第三师和第六师赶来增援,才打退敌人进攻,稳住了战局。晚间,方面军总部令红五军团选择有利地形固守待援。
10日拂晓,红一军团及红十二军从中站、里东、邓坊等地赶到水口战场。毛泽东、聂荣臻、林彪一起到了设在水口桥北侧无名高地的红五军团指挥所。毛泽东听取了总指挥董振堂和政委肖劲光的汇报,了解了敌我两军态势。又亲自观察了敌军阵地,当即向林、聂、董、肖等人部署了战斗任务:红一军团增援在南岸作战的红三军,红十二军增援北岸作战的红十三军。
上午七时,红一军团和红十二军按照命令开赴指定位置,会同红五军团和独立第三、六师,向粤军勇猛冲杀,战至下午四时,麇集于水口战场的粤军共十一个团,在红军强大攻势下全部溃退。红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距离南雄仅有十余里才收兵。
当天下午,彭德怀率三军团主力从大余赶到水口,与一、五军团会师。这时历时三天两夜的水口战役已经结束。
水口战役期间,中共南雄县委和南雄游击队及广大群众给予苏区红军大力支持。7月初,当一、五军团到达南雄时,南雄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立即发动群众迎接红军的到来,主动给红军腾房子,筹集粮草,安排生活。水口战役打响后,南雄地下党和游击队积极配合红军作战,主动担负军事侦察、警戒、通讯、带路等重要任务,为这次战役作出了贡献。
战斗越来越激烈,由南雄地下党在各地组织起来的担架队,也及时地赶到水口前线,抢救红军伤员,帮助红军挑子弹、行李,抬担架。在战斗中,参加支前的革命群众,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来回奔走,有的为革命流血牺牲,光是上朔村就伤亡了几十人。
水口战役后,红军一部在南雄东部的乌迳、界址、坪田等地休整,打土豪筹款,7月下旬开往江西。南雄县委书记叶修林随红军行动,1934年4月21日在江西筠门岭与粤军作战时牺牲。红军离开南雄时,留下李乐天等10多名干部和l50条枪,坚持赣粤边游击战争,并由李乐天接任南雄县书记。
水口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有名的战役,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场罕见的恶仗。此役共歼灭粤军近两千人。粤军遭此打击,全部退出了赣南根据地,以后很长时间未敢轻举妄动,使中央苏区的南翼得以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