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五个转变

2012-04-29蒋兴国

黑河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数学课堂

蒋兴国

新课标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握好五个转变,就会营造出和谐、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我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有自我的基础、经验,在各种差异之中,教师让学生去认知一个新知识的产生。首先要让学生产生一个“惊讶”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运用数学知识去研究、去思考,真正感受到知识的产生源于生活。例如:在讲授“等式性质”时,运用“手”这一部位,让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描述或表示,很多学生当时就很惊讶:“手”怎么用数学知识表述呢?但马上都进入了思考。有一个平时比较调皮、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抢先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可以用字母表示!”经他这一启发,很多同学都知道了用等式和字母表示两只手的关系,当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大量的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这为数学题材的“生活化”及“情境化”提供了可能,因此,要把抽象的数学材料还原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在应用类型课的设计上,多举一些和日常生活关系紧密的例子,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

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灌输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这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理念如同一辙。辅之以下教学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实验操作。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多元性,常常是用语言难以表述的,而在具体的实验演示中,知识的线条与脉络会显得异常清晰。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从正方体展开、平面图形折叠,到切截、画三视图。学生在经历了触觉、视觉的交叉转换中,思维有了变换、发展,产生了一次又一次飞跃,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与能力。在指导学生实验操作中,我们扮演的既是一个组织者,同时也是一个鉴赏者与帮助者的角色,学生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教师恰当地点拨与提醒,可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或改变学生错误思维,学生的主动性会变得更强。

2.游戏与竞赛。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了好奇、猜想,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好奇与猜想中发展下去,成为持续、恒久的钻研能力,教师就要用更加有趣的方式刺激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是组织者,更是学生成功的助威者、呐喊者、出谋划策者。例如:进行转盘游戏“谁转出的四位数大”时,我改用了抽牌,让每组学生在参与竞赛中感受到公平的真正内涵,那就是成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同时也伴有智谋。这节课中,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这也使得单调的统计概率课变得特别生动。

三、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一阶段,要在“动”字上下功夫,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 学习后问:同学们,谁能用身边的例子来说明有理数的乘方?学生想了想说,在电视节目上看到一位兰州厨师制作出如头发丝样的拉面。若厨师拉5次,就有了2×2×2×2×2根拉面,即25—有理数的乘方。还有学生说,细胞分裂时,一个分成两个,两个分成四个,四个分成八个……10次后就有210个细胞。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自我表现力强。再如,在学习了多项式这一节后,学生发现多项式3x+2-3是可以进一步化简成3x-1,在此基础上,学生凭直觉发现:5x2+2x-3x;7x3+2x2-3x2;7x2+3xy+2xy;7x2yz+3x2y+2x2y同样是可以化简的,而多项式7x2yz+3x2y+2xy2则是不可化简的。这样,学生自然理解了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概念。

四、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

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从学习过程的整体上看,这一阶段是实施全过程的归宿,前三个阶段活动都是在为这一阶段的完成蓄积力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这一阶段的质量。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的角色就是做探险队长、突围队长,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后,总要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鼓励学生突发奇想、动手实践。如七年级上学期,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解决好这一难点,我把学生带到操场,让两个同学演示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的全过程。学生亲自经历在静态中研究动态问题、在动态中找出静态规律的研究探索过程,明确了行程问题的内涵。学习“三角函数”后,我带领学生到操场实地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一开放性的课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多创设互相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交流中,往往出现多种不同思路、方法的碰撞,对数学知识有多层面的理解,从而迸发出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有把握好这“几点变化”,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数学课堂也就成了有灵性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杨裕前,董林伟.国家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实验教科书[M].南京:学技术出版社.

[2]董林伟.数学教学值得关注的几个观念问题[J].中国数学教育,2008,(9).

[3]马复.合理的数学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付淑霞)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