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独立学院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探讨

2012-04-29于英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42期
关键词:考试作弊独立学院对策

于英明

摘要:考试作弊不但有悖于考试的初衷,达不到考试的目的,造成部分学生对考试意义的曲解,同时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学校的考风、学风和校风都有不良影响。因此,应找出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尽量减少此种现象。

关键词:独立学院;考试作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7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31-02

考试是学校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基本手段,也是检查、评定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考试成绩对学生评优、入党、就业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考试过程中,为了获得较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就采用了作弊的手段。考试作弊不但有悖于考试的初衷,达不到考试的目的,造成部分学生对考试意义的曲解,同时违背了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学校的考风、学生和校风都有不良影响。基于此,对高校考试作弊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全面分析、查找原因,并尝试提出预防措施,尽量减少此种现象,是整顿教学秩序、治理育人环境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独立学院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学生为什么想作弊、能够作弊和敢于作弊,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考试作弊不仅是一种校园现象,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与社会上的种种不正之风有联系。假冒伪劣不仅涉及到物质产品,而且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中。如各种盗版书籍、盗版光盘、论文造假及社会上组织的各类考试中的作弊行为,都给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对事情考虑简单、盲目跟从、极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这是学生考试作弊的社会基础。

2.教学模式陈旧。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还实行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教材、进度和标准,统一时间毕业离校。用同一种模式培养学生,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对学生个性的关注,使得部分学生因跟不上进度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其考试作弊。这与现行教育制度有关。

3.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主要表现为考试更注重于考书本知识,不注重于考能力。考试命题缺乏科学性,考试形式单一,试卷覆盖面窄。闭卷、笔试等形式的客观题较多,而开卷、口试、答辩、论文、技能操作等形式的综合性的思考题、分析论证题及体现动手能力的考试形式较少。现行教学评价体系也是不科学的,尽管整个社会在呼吁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有着深厚的土壤。奖励层次少,主要鼓励学习冒尖的学生,其他有一技之长的学生较少得到表彰,较少为他们的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部分学生就产生了通过考试作弊获取高分的想法。

4.考试监督机制不完善。监考不严和巡查不利,给有考试作弊倾向的学生以可乘之机,从而助长学生作弊之风。这是学生考试敢于作弊的原因。以上因素为学生考试作弊创造了客观条件,特别是现行教学模式的陈旧和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考试监督不利所造成的考试作弊问题,学校和社会是有责任的。

(二)主观原因

1.自我意识薄弱,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与道德观。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薄弱,依赖性强,形成强烈的依赖心理,认为作弊是应对考试有效的可依赖的手段。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思考,没有养成诚实守信的观念,对考试作弊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2.投机心理。少数学生平时怕吃苦,学习不努力,再加上学校对考试监督不利,使得部分学生到了期末考试就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作弊,以达到坐享其成的目的。

3.盲从心理。有些学生看到别的同学通过考试作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己学习努力,反而考试成绩不如作弊的同学,因此会感到考试成绩不公平,产生不平衡心理,进而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之中。

4.应付心理。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好,面对家庭和前途的压力,试图用考试作弊的方式来应付过关。

5.虚荣心理。有些学生考试作弊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以便保持荣誉和评奖评优,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总之,产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有很多种,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还有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但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负面教育现象,教育工作者有责任采用积极的方式方法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二、预防独立学院考试作弊的对策及思考

1.加强诚信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高校除了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应着眼于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学校要经常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以诚信为主题的讲座等,营造有利于塑造大学生诚信新形象的文化氛围。教师要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品质言行的教育。通过诚信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提高学生对作弊性质及其危害的认识,使学生明白考试作弊并非一般的纪律问题,而是关乎一个人的品德和人格的问题,是一个人不诚实、不道德的具体反映,也是对其他参与同一考试者实际利益的侵害。要引导学生自尊、自爱、自重、自律,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培养学生勤勉求实的学风和诚实正直的品格。

2.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是学生大脑的认知活动,是学生自身知识的内化活动,是个体的一种自主行为,单方面使用任何强制性的方法都难以奏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在课堂上作发言,运用所学原理、方法解答实际问题;或者由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有准备的辩论或临时即兴的争论;或者要求学生当堂做一些探索性和创新型的作业练习等。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同时,教师要注意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和学生接触,进行思想沟通,加强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提高其学习信心。

3.增加评价手段。对一个学生的评价要综合、全面,把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强化形成性评价,淡化总结性评价,弱化学生对卷面成绩的关注度。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全面表现的评价,强调的是过程性、全面性、综合性。例如,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程度、参与系或院学生组织活动的主动性、参与学校或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特长或优势的发挥如何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参考因素。适度降低学科成绩在入党、评优中的作用,减轻学科成绩在评价学生中的权重,既弱化了诱发学生考试作弊的内部动机,同时也为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肯定和展示,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有利于考风得到根本好转。

4.深化考试改革。一是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考试方法,灵活应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论文写作、实训实习等多种考试形式和考试方法。考试要以考核学生能力和素质为主,全面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二是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在命题上尽量减少客观题、现成题,少考查死记硬背的内容;而应适当增加主观题、综合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运动能力、创新能力等。如果考试的内容在书本和笔记上找不到,无形中就减少了学生作弊的机会。三是考试前严禁各种形式的针对考试的辅导、划重点、出复习题等。四是重视形成性考核。如:平时的课堂提问、书面作业、实验报告、教学实践活动等都可以作为考核成绩的参考。五是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实行教考分离,充分利用试题库,随机组卷,流水阅卷,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5.强化考试管理。规范的考试管理对考纪考风建设起极大的推动作用。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考试中的各个环节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是考前召开动员会,进行考风考纪教育,从思想上否定考试作弊的“合理性”。二是加强监考教师的选用、培训和考核工作。选用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敢于坚持原则、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监考老师。建立考场责任制,明确树立监考是考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采用不同科目的教师、不同院系教师交叉监考;将监考教师工作情况与考核相挂钩。三是严格考场纪律。考试期间监考教师要认真履行自己的监考职责,严格遵守监考制度,不准学生携带任何与考试相关物品进入考场;对有作弊倾向的学生要及时制止并予以警告,对无视考场纪律、已形成作弊事实者,监考教师要如实上报学校,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对考试作弊者进行处理。四是加强对考场的巡视。院级和系级管理人员进行分别巡视,加大巡考的力度,不给考生作弊提供条件。

6.加大对作弊者的处罚力度。一是和学生家长共同实施教育。学校要把学生作弊的事实及对作弊者的处理意见及时告知学生家长,通过家庭教育减少学生作弊机会。二是区别对待因作弊补考者和其他补考者。作弊者不得参加正常补考,并取消当年入党、评优资格。三是建立诚信档案。在学生入学时就为每名学校建立诚信档案,并标明诚信基点。入学初学生诚信基点都一样,然后根据在校期间的诚信表现来增减诚信基点。学生诚信档案应计入学籍档案。

参考文献:

[1]张洪武.关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探讨[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9).

[2]江涛.杜绝高校考试舞弊行为浅议[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3]金国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4]陈利华.高校考试作弊与诚信教育[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12).

猜你喜欢

考试作弊独立学院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探讨与应对策略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