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的“诚信”之题为何依旧无解?
2012-04-29贾敬华
贾敬华
当中国的网民突破5亿后,当中国网络零售业规模突破了4000亿元大关后,“诚信”就成为一个欲加尖锐的问题。2011年3.15前夕,马云挥泪干掉了卫哲,理由是阿里巴巴B2B业务存在欺诈现象。今年3.15前夕,马云又上演了一出悲情大戏,将聚划算平台阎利珉免职,理由同样是诚信。
《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聚划算一场地震让淘宝系小二腐败这一隐情暴露于阳光之下。阿里集团承认问题存在,解除公司负责人职务,开除违规员工,继去年初B2B诈骗事件后,已再度挥泪斩将,刮骨疗毒。
当然,除淘宝外,京东商城、当当网以及一些团购网站都存在严重的诚信问题。事实上,“诚信”一直困扰着中国的每一家电商,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不过,令人费解的是,中国电商的“诚信”之题为何至今无解?
“伪诚信”已成电商通病
在刚刚被媒体曝光的聚划算反腐事件中,淘宝系腐败的制度问题浮出水面。据悉,自去年年中起,针对招商过程中不规范、“小二”牟取不当利益的举报接连出现,经阿里廉政部、合规部等部门联合调查,已发现部分事实属实,部分“小二”存在严重违规问题,甚至触犯法律。在受贿“小二”的庇护下,不少卖家甚至知名淘品牌获得了质检报告,但货却是真假掺杂甚至全部假货。
在巨大的诱惑面前,阿里的价值观成为浮云。另据媒体报道,腐败不限于聚划算。淘宝整体生态环境也难是清水一潭。事实上,不仅聚划算存在严重的欺诈和售假现象,随便找一家电商网站,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 “诚信”问题。在百度或Google检索一下各大电商的新闻就会发现,“诚信”已经成为电商的通病,因“诚信”引发的诉讼更是屡见不鲜。
2011年8月9日,当当网推出“当当亲子团好书好礼72小时抢购”少儿图书促销活动。不到一天工夫,抢下订单的网友发现,自己的订单被莫名其妙地取消了。对于当当这一霸道行径,一千多名消费者集体维权,要求当当网按约定履行协议,其中首批维权的6名消费者中,5名消费者胜诉。
除了当当外,京东和卓越亚马逊也曾出现订单单方面取消,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事件。既便是凡客这样的服装B2C企业,也存在商品质量不过关、售后缩水等一系列诚信问题。正因于此,一些业内人士称“伪诚信”已经是中国电商的通病。
“伪诚信”的根源在哪里
自第一家电子商务企业诞生至今,国内的电商行业的“诚信”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相反,随着电商产业规模的壮大,“诚信”问题日益尖锐。透过一些事件不难发现,中国电商“伪诚信”的根源,在于整个行业没有一个透明的规则。
以2011年8月当当网推出的“当当亲子团好书好礼72小时抢购”少儿图书促销活动为例,用户已经下了订单,当当却取消了订单。对于取消订单的理由,当当网官方给出的解释是:网站工作人员录入有误,致使折扣标准成为销售价款。在法律方面,当当的这一解释是否能够站得住脚呢?
从法律层面上来讲,这确实属于违约,这也是首批维权者中5名消费者胜诉的理由。不过,由于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贸易模式,现有的法律并不完全适用于电商,更多的消费者在诉讼过程中败诉。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当当、京东商城等因订单取消引发的诉讼案件中,消费者胜诉的机率很小。为此,很多消费者称当当和京东商城等电商企业不诚信,一些电商也因此背上了霸道的骂名。
有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当当这样的电子商务企业之所以敢取消订单,还能胜诉,就是因为电商交易没有法规可依。除了强硬的取消订单这一霸道行径之外,淘宝等电商企业的退、换货服务,也形同虚设。
诚然,像淘宝这样的C2C平台设立了完善的退、换货制度。然而,一旦消费者遇到需要退货或换货的情况,总是很难完美解决,类似的事件并不罕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电商既充当了规则的制订者,又充当了规则的监督者。尽管一些电商企业引入了第三方监督,但售后的话语权仍然掌握在电商的手中。
归根结底,电商“伪诚信”的根源就是缺乏法律法规的监督。最近几年,电商企业与消费者的争议越来越多,尽管消费者选择了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无法可依的现状让消费者诉讼无门。此外,政府对于电子商务行业监管力度不够,也是其 “伪诚信”的又一原因。
电商“诚信”之题如何解
就电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来说,仅仅立法已经难以解决电商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诚信问题。从聚划算的事件看来,电商企业员工的自律问题,不是立法能够解决的。因此,要想树立电商的“诚信”形象,仅有立法是不够的。客观地说,针对电商这一个行业立法,可以保证整个交易过程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这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立法还能解决网购交易难取证的问题。众所周知,当当取消订单,用户诉讼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难取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下,用户将屏幕截图和电商的订单确认邮件作为证据提交到法院,但是,一些法院并不认可这些材料。因此,在电商行业的立法中,必须对网络购物取证及交易情况的证据有一个详细的规定。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立法只能对电商企业与用户的交易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电商企业内部流程的管理,以及店家资质的审核,又该如何解决呢?此次聚划算平台暴露出的问题,完全是电商企业自身内部腐败所致,而这也是立法难以触及的问题。不过笔者认为,立法中不妨加强电商资质的审核,而审核的依据,就是立法。
就现状而言,电商的诚信之所以很难解决,是因为电商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内部流程的管理,加之没有立法进行约束,电商们在放任的状态下发展,最终导致诚信危机。很多人认为,立法将会破解电商“诚信”这一难题,殊不知,立法仅仅是解电商“诚信”难题的第一步。
总之,要想使中国电商的“不诚信”问题得以解决,可以有三项举措:立法部门加强对电商的交易的法律设立;政府部门加大对电商企业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加强对电商流程的监管;及不断促进电子商务交易和管理流程的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