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活动背景下音乐教学的改革尝试

2012-04-29郑英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2年5期
关键词:讲故事节奏多媒体

郑英

一、借助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勤于反思,大胆改革

1. 不管是否运用多媒体,教师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教材。一首好的音乐作品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力。

2. 教师在设计每一个音乐活动时,要考虑孩子的已有经验以及这个活动要给予孩子哪方面的经验,做到目标清楚。将情绪放在目标首位,让幼儿切实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无比的快乐,自愿自主地发展。将音乐的多种元素渗透在活动中,促使孩子音乐素质的提高。

3. 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时,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和教师的情绪、肢体动作来带动孩子的情绪,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真正地玩起来、动起来。切记,不要让多媒体指挥我们,而是我们要指挥多媒体,让它为我们服务。

4.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教师一定要让孩子从听觉入手,让孩子多听,自己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教师不必用过多的语言干扰他们。另外,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图片、动感的画面等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音乐。因此,还要借助与多媒体让孩子从视觉上、听觉上都能受到刺激,将抽象的音乐变为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象的音乐。

5. 充分地运用好现成的网络资源。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将网络中的对教学有利的资源利用起来。有的可以照搬,有的还需自己进行加工利用。比如,在音乐”节奏乐——铃儿响叮当”,我就从网上用搜索的方式查找有关资料,下载了MTV”铃儿响叮当”和有关GIP动画和图片。再经过自己的加工、合成,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课件,运用到教学中幼儿很乐意接受,给孩子们带来了各种感官的刺激和满足,教学连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自己掌握一些有关课件制作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在课上能有针对性地运用。

二、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创新

(一)利用旋律优美的乐曲陶冶孩子的情操

在课堂上,有时会听到很多小朋友在班里哼唱《两只蝴蝶》,还聚集在表演角里进行表演,有一位小朋友甚至从家里带来碟片,要求老师给他们播放。问孩子们为什么喜欢这首歌,他们说因为它好听。有些教师认为这种成人歌曲不适合孩子演唱,但孩子们又真的喜欢,所以我个人认为孩子唱《两只蝴蝶》这首歌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听歌、赏歌并不只是我们大人的权利,孩子长大后也要面向社会,如果我们隔断了孩子与外界的联系,恐怕对孩子日后的成长不利,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教育和引导他们的欣赏能力。

1. 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美的能力。

2. 根据幼儿心理特点恰当引导。

(二)拍打一些节奏,提高幼儿的乐感

1. 拍打生活中的节奏,使音乐生活化。我在这方面借鉴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思想,将节奏放在首位,结合语言,借助形体动作来进行练习。幼儿先反复朗诵,感受节奏的长短,然后再拍打节奏。

2. 拍打一些幼儿熟悉的歌词节奏。如,拍打歌曲《走路》中的歌词节奏:由于歌词幼儿很熟悉,节奏拍打起来也比较容易。

3. 幼儿自己创编一些节奏型。幼儿一开始创编时,往往节奏型很混乱,不大成型,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幼儿可以创编出一些简单的节奏。这样,教师一方面及时了解了幼儿掌握节奏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幼儿创编的能力。

三、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1. 教师借助挂图或其他视觉形象讲故事。例如,在中班歌曲活动《买菜》中: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②教师指着挂图,把歌词所讲的故事清唱给幼儿听。③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来猜想重新改编歌词中的故事,并清唱给幼儿听。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讲故事。与上一个例子相比,教师给幼儿让出了更大的自主参与的空间。例如:在中班歌曲活动《迷路的小花鸭》中:①教师出示挂图(图上有一只小鸭子正在草地上哭)。②教师指着挂图讲故事,要求幼儿观察。(这两个程序也可以这样合并处理:教师边表演边用语言自我解释或请幼儿猜想教师表演的是什么情境。)③教师采用引导填充法,放慢速度,留出空间,让幼儿参与歌词编填。④最后,教师配合哑剧表演动作清唱。

猜你喜欢

讲故事节奏多媒体
花有自己的节奏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听冬神讲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YOUNG·节奏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