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大变身 创意无极限
2012-04-29朱胜男
朱胜男
时下在业内,对于小学生学素描可以说是反对声一片。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人士认为,过早地进行素描训练,是拔苗助长,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并非有利;而且他们认为过早地学习素描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活跃的大脑不应该被黑、白、灰,造型、调子、质感、空间感所代替……
其实专业人士所理解的“素描”是指受徐悲鸿引进的法国素描体系和马克西诺夫带来的契斯恰柯夫素描体系影响的一种绘画方式,是一种写实素描,也称全因素素描。它要求小学生从轮廓入手,到大体明暗,确立黑、白、灰关系,再深入刻画,最后进行局部调整。这是一种注重追求单一的技巧模式,要求小学生以长期作业为主,在画面中表现出体积空间、形体结构,质感等各种客观现实,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它虽然可以达到训练学生基本造型能力的目的,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其空间立体概念还尚未树立起来,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素描显然不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但素描学习对小学生来讲又是学习造型艺术最重要的训练手段之一,里面涉及了构图学、透视学、解剖学、明暗学等许多辅助学科,可以说缺一不可。所以作为一名素描教师,我认为在教小学生学素描过程中关键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把生活与素描紧密联系起来,把握好教学的尺度,用更儿童化、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素描中感悟生活、表现生活、美化生活,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素描。
一、走近大师——开启素描之门
素描中的“素”本意为本色、白色。“描”即描摹、描绘。因此,广义上讲:一切用单色描绘的绘画形式都可称素描。中国没有“素描”一词,但中国有“白描”,即“线描”。它也属于素描的范畴,是素描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小学生学素描可由线描入手。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曾不止一次地告诫学生:“要画线条,多画线条,线条就是素描,就是一切。”要让学生地线条准确而生动,那么欣赏、临摹大师的作品,模仿大师的绘画手法来表现是不错的方式。马蒂斯的线纤细优雅而富于弹性;克里的线神秘而富于幻想;毕加索的线像公牛一样强悍不羁;莫迪里阿尼的线脆弱、哀婉、伤感,但却不失高贵,有种阴柔之美;梵高的线拙朴而有激情……仔细读来,上述几位大家的作品每一处转折,每一根线条都是那样生动、内涵丰富。正因为如此,它们虽风格各异,却都能给人们带来舒畅的感觉,都赋予了绘画对象以生命力。大师们的这些优秀作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其获得较全面的审美滋养。当学生能够将线清晰、明确的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再要求辅以明暗或块面使画面层次丰富。明暗、黑白灰的关系可以在此进行渗透。每位成功的画家在青少年时期都有过深入临习、研究、借鉴过前人作品的经历,从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今中外素描大师的作品就是我们学习的参考,这样我们的孩子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二、走进生活——精心挑选内容
现在有许多素描培训班机构,教师、学生、家长评价一幅素描作品好不好的标准就是看几何石膏体、石膏头像画得“像不像”;关注能否在素描考级中取得好的级别。这是一种纯粹的应试教学,他们没有意识到素描除了作为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之外,还是绘画者表情达意、抒发情感的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化的素描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体验审美感。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素描的观念,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素描教学理念。《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美术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生活化”要求。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小学生素描教学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因此,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熟悉而喜爱的内容来学习素描。
我们常说“有感而发”,其实画画也应这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发现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身边熟悉的人和物更感兴趣。画素不相识的模特远没有比画自己的朋友同学更有意思,画妈妈的手机,自己的CD机、耐克鞋、MP3远比画几何石膏体,石膏头像来得有趣。当然,并不是说学画素描就不需要画几何石膏体、石膏像了,我们教孩子画画以培养他们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可以安排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练习:
1. 生活用品:皮鞋、手套、帽子、围巾、书包、可乐饮料、方便面等。
2. 运动系列:羽毛球拍、毽子绳、溜冰鞋、乒乓球拍等。
3. 玩具世界:变形金刚、遥控坦克飞机汽车、毛绒玩具等。
4. 我的宠物:狗、猫、鸟、昆虫等。
5. 风景一瞥:校园、公园等。
6. 公园熟悉的人:自画像、老师同学、父母、偶像等。
7. 街角一景:早餐车、修鞋匠、菜市场等。
这些都是孩子们在绘画中最喜爱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小场景,虽然最终作品还略显稚嫩,但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将它们表现出来,让其具备较好的构图、流畅的线条、较准确生动地描绘出物象特征就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三、走向创意——擦燃思维火花
想象力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珍贵的财富,更是民族创新能力的来源。珍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教育者的责任。用素描这种表现形式来画想象画,更贴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它叫做“创意素描”。教学中我会安排“创意万花筒(或多想想、想多多)”这样一个环节,选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景、人或物,每次安排围绕一个有趣的主题让学生进行“天马行空式”的想象,把素描这种绘画方式运用其中。实践下来,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孩子们最感兴趣,绘画的兴致最高涨。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我们的素描教学中,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才能激活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们在创意中感受素描的无穷魅力和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