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师“四篇”

2012-04-29桂巍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2年5期
关键词:白杨公开课语文

桂巍

回首我13年的教学生涯,它们就像是天上的星星,点亮着我的生活,让我时常品味,让我时常感动,也让我拥有着美丽。

一、起步篇:与其朝思暮想,不如面对面沟通

记得在我刚参加工作与学生谈心时,更多的是谈话,而没有注重交流。即便“听”了,也是在冷漠地听,批判地听,更多的时候是没等学生说完,我就劈头盖脸地批评、责备,表达自己“恨铁不成钢”的失望心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对症下药”,使谈心收到应有的效果,我很茫然。恰在此时,我参与了区教育局的培训,此时的我就好像找到了知音一般,逐渐也摸索了一些教育方法。于是我开始尝试着用笔与学生进行沟通。刚开始的一个星期,我班学生都会交上一篇周记,叙写他们在一星期中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心想到的许多见闻和思考。其中,有关于学校和班级的,有关于家庭和个人的;有写好人好事的,有批坏人坏事的;有问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的,有提建议、献计策的;有对自己过失进行反省的,有对老师讲悄悄话的……

每当批阅这一本本周记时,我就像在侧耳倾听他们的娓娓谈话,就像遨游在一个个向你敞开的心灵世界。每当读到他们在某方面有进步时,我就会和他们一样高兴,分享他们的快乐,并会写上:“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等一些鼓励的话。此时的我,懂得了学习的真谛,也渐渐明白,教师只有善于动脑,把兴趣放在第一位,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学会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才会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品位。

二、成长篇:“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

“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它源自于《小学语文教学》这本书。说到这里,我一直很感谢学校。为了让我们年轻教师成长得更快,学校煞费苦心,为我们订阅一些有关教育科研方面的书藉。这就要求教师们不仅要在一本书上下功夫,还得广泛研读,把握教育的信息脉搏,丰富自己的教学水平。说到水平,我很难忘记课堂教学中的这样一个小插曲。那一天,我上公开课《桂林山水》,课堂上除了我和孩子们,还有教研组的同仁。说实在的,为了上好这堂课,我着着实实钻研了一番,讲台上的我信心十足地请孩子们首先来介绍桂林。他们知道的并不多,这在预料之中。正当我准备侃侃而谈时,高旭同学的手还高举着。莫非他知道?学生知道的就让学生来告诉吧!不然,他却只是就桂林提了一个问题:“桂林仙境的奥妙在哪里?”我一慌,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我心里很清楚,奥妙在哪里,从哪方面回答,我实在有些浑浑然。怎么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迎着孩子们与听课老师的目光,我抱歉地说:“对不起,老师概括也不是很准确。”

虽说我很诚实,但我想如果我知道,并且在那时以准确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该多好呀!那一刻,我多么想展现语文教师的魅力。这一次的教学失误使我牢记在心,更重要的是能拿出勇气去面对。对这次的失误之处,课下我将问题记下来,在教研组同仁的带领下,从主观上找原因,教科室的领导在公开课后也告诫我们不要仅停留在钻研教材上,而是有计划地组织我们进行各种深层次理论学习。这样,让广大青年教师不只做个单一上课的教书匠,还力求做个具有思索问题能力的专家型教师。我豁然开朗,不再像以前那样一上课总是不敢深探,总有一头雾水的感觉。从此,立志要做一个有底气的语文教师,做一个会编写“语文”的教师,做一个浑身都是“语文”的语文教师!这是我的奋斗目标。

三、充实篇:解放学生,充实学生,提升学生

从19岁踏上三尺讲台,我就一直在追求心中理想的教育。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语文教学就是张弛有度的教学结构,疏密相间的训练密度,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

回想起在教学《白杨》一课时,那天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自己眼中的白杨。就在学生众口一词地说白杨“树型优美”、“高大挺秀”时,一位学生却说:“白杨一定在埋怨老天爷不公,把它安排在这样一个鬼地方。它哭得脸色(树干)发白,愁得脸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

当时我愣住了,孩子的回答显然冲淡了课堂的主题,偏离了我预设的轨道,难不成我也如法炮制:我看你就是那棵树?孩子是无邪的,或许这位孩子的家人或亲戚遭遇过不幸,而他在面对挫折时,表现得意志消沉,埋怨命运的不公,甚至以泪洗面,额头平添几道皱纹……人尚如此,何况树乎?想到这儿,我弯下腰,抚摸着这个孩子的头,亲切地说:“你观察得真仔细,一下子就抓住了白杨树干白、有裂沟的特点。但是你看,现在,这棵白杨不哭了,因为它已经认识到了埋怨、哭泣是于事无补的,甚至会成为风沙嘲笑的对象。瞧!它勇敢地抬起了头,伸直了手臂,与兄弟们一起搏击风沙,守卫边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看着那个孩子若有所思的样子,我顿悟:语文教学,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无论学生说什么,怎么说,只要做到敢参与,就是充实的一节课!

四、反思篇:反思“人文课堂”

对于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必要的,但更需要的是课下反思。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在听课后每周写一篇教学后记。这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要求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反思中有这样一则片断:在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时,我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第7自然段,学生读了几次都没读好。上课的学生在瞪眼,听课的老师在摇头,因为这是一堂公开课。我仍然耐心地鼓励她:“别急,静下心来读。”“注意,你现在是生病的母亲,身体很虚弱。声音轻一些,慢一些。”

到第四遍,这位同学终于读正确了,她长长地舒了口气。我适时地“采访”她:“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今后,读书要认真,要眼到、心到,才能读正确。”说得多好啊,这是她经历了三次失败之后的肺腑之言。为了指导她读好这一段,我花了足有5分钟时间。或许有的老师认为这5分钟有些浪费,我也完全可以先请她坐下,课后再教她或让同学帮助。但是我想,对一个孩子特殊照顾5分钟,也许会改变她学习语文的命运呢?课堂,呈现的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

教完这节课后,我利用反思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再一次修订教案。这就是我追求的“人文课堂”:以“生活”为源头,体验人文情趣;以“情感”为纽带,洋溢人文色彩;以“发展”为目标,渗透人文精神。

13年上下求索,艰辛中我获得了自我的超越,平淡中我享受着身为人师的幸福。回顾我的科研之路,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惘;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也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收获。

猜你喜欢

白杨公开课语文
白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白杨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我是一棵深秋的白杨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白杨 西部的脊梁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