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教育发展形势与问题的思考
2012-04-29朱颜
朱颜
为了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这一涉及国计民生的普遍性问题,在2010年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际,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发展学前教育事业进行了总体规划和部署。要求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先要以县为单位编制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并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明确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同时要求地方政府立即着手制定规范指导本地科学发展学前教育的系列政策制度和法规,由此推动我国学前教育正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长期以来,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始终处于教育事业的边缘地带,相对于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明显滞后,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短板”。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国人普遍对学前教育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思想上的忽视和轻视;二是受基本国情制约,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学前儿童数以亿计,学前教育基础薄弱,推动发展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投入,国家和地方政府迟迟难下决心。到2009年,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状况是:幼儿园总量与适龄儿童总量相比严重不足,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1%;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差别大,农村幼儿入园率低于城市近30个百分点;民办园远多于公办园,独立建制的公办园占比极少,大量缺乏监管的民办无证幼儿园长期存在;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简陋,严重不达标;幼儿教师紧缺,队伍不稳,质量偏低;经费无保障,收费畸高,缺乏规范;监管薄弱,甚而缺位。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民众的入园需求不断增加,“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并因此最终促使国家做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
姑且不论这是我国学前教育“迟来的春天”,还是正当其时,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学前教育尤其是幼儿园教育发展的严重滞后与其作为我国学制起点的正规国民教育的地位不相符,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不相称,因此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不失时机地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已是势在必然。而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及未来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形势,正确看待和处理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则是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笔者通过研究认为,这次国家做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决策和部署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以往单独提出和推动某项教育改革发展有所不同,更加突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均衡联动发展的理念;二是由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而非教育部启动部署,自上而下调动中央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协同行动,可谓规格高,威力大;三是注重遵循学前教育科学发展规律,兼顾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追求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为此,教育部先后颁布和下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制定并组织实施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省级人民政府则负责编制并组织落实指导本省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使发展学前教育的各方面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标准可对照;四是中央财政设专项资金,投巨资发展全国学前教育,仅“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就计划安排500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上实施学前教育系列重大项目;五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和组织分别对全国和本地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评估,实行奖惩和问责制。从以上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国家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方面更加成熟理性,更加求真务实。
从目前各省市自治区正在攻坚落实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来看,基本大同小异,概括起来,主要目标和任务是:逐年批量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其中以政府财政投建公办园为主;加大对幼儿园保教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扶持改造民办园;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主要涉及经费投入,办园标准,督导评估,幼儿园收费管理,幼儿师资培养培训,幼儿园编制以及奖惩问责等方面。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的学前教育事业阶段性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国适龄儿童学前一至三年毛入园率将分别要达到85%、70%和60%,而各地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学前一至三年毛入园率指标最终都不低于上述比例,如果都能得以落实,国家“十二五”学前教育发展的入园率目标则可以提前实现。
然而,在看似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来看待和对待当前和今后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笔者认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速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不是政策和制度,而是人的认识、思想、精神、行为以及客观现实。因为政策和制度既是由人制定的,也是人的认识、思想和精神的反映。学前教育之所以长期停滞不前,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人们尤其是决策层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所致。因此,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和学前教育发展观,以此为指导,立足于国情、省情、县情、乡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进行调查研究,遵循规律,科学决策,真抓实干,不断克服和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才能推动学前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性质和地位,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可以说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三年制幼儿园教育是我国现行学制的起点,属学校教育系统,虽有别于正规的学业教育,但同样是正规教育范畴,对3~6岁幼儿施行科学保教,绝不仅仅是幼儿家庭的责任,也是现代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脑科学、儿童心理学和儿童生理学的研究早已揭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国家应从民族和未来的高度重视发展学前教育。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学前教育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前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事业,涉及众多的层次、类型,涉及众多的利益群体,涉及众多的机构和组织。发展学前教育,就应该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方法来统筹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
1. 端正办学思想,实现幼儿教育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质量。当前,幼儿园应努力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转变教育思想模式,密切师幼关系,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创设适合幼儿游戏、探究、交往的环境,落实游戏作为幼儿基本活动形式的地位,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乐园。入园率虽然是衡量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真正代表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还是教育质量。
2. 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统筹处理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各要素,注重学前教育的均衡可持续发展。要时刻注意克服以往“运动式”和“一阵风式”的改革发展的不良习惯,避免脱离实际的急躁冒进和形式主义,不搞样子工程、政绩工程;戒除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功利思想。地方各级政府应切实担当起发展一方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积极行动,迎难而上,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只是一个强力开端,要消除那种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
3.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研究、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尽快解决或缓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由于学前教育基础薄弱,各地在落实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必然会直面许多需要“硬碰硬”的难题。之所以称之为难题,是因为这些问题大都涉及众多复杂因素,各种问题交互影响,解决起来不仅需要调动多方资源,而且需要通盘考虑,系统解决。难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幼儿园建设和布局:按照中央“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和保证幼儿就近入园的原则,根据各县区乡镇人口分布和密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新建和改扩建公民办幼儿园,各地政府要保证建设用地和经费需要,保证建设质量和规格达到基本要求,各幼儿园的规模应与其覆盖的人口数量相适应,既要能够满足服务区幼儿入园的需要,又要避免闲置和浪费。
(2)经费:主要包括基本建设经费、人员经费和幼儿园正常运营经费。过去各地用于发展学前教育的经费在整个教育经费预算中的比例微乎其微,现在按照中央的要求,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不仅要承担起大量新增公办园费用,还要以奖代补扶持民办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作为一项长期的投入,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欠发达以及人口大省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只有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各级财政统筹安排,多方筹措,开源节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3)师资队伍:当前的主要问题一是编制极少,绝大多数幼儿园都是自聘教师;二是生师比过高,缺口巨大。2010年,全国现有幼儿教师114.4万人,在园幼儿3000万人,平均生师比为26:1,而合理的生师比上限应是15:1,照此推算,全国幼儿教师缺口达80多万人,而未来几年预计将有5000万名适龄幼儿面临上幼儿园,教师需求量更大;三是教师工作强度大,待遇偏低,缺乏保障,导致队伍不稳定;四是无任职资格从教人员多,职业素质整体偏低,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通过采取增加幼儿教师编制,加大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和职业能力的考核认证等措施予以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