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抓手,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体系
2012-04-29张筠
张筠
摘要: 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是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重要举措之一,职业指导在我国起步较晚,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我们应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抓手,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全方位、连续性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人与职业的“最佳匹配”,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必要性
职业指导是根据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按照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指导,力求人与职业两相匹配的教育过程①,是为求职者顺利就业、稳定就业,并在职业道路上顺利发展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职业指导是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特色,结合高职生特点、专业及用人单位需求,传授学生职业知识,介绍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及就业形势,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就业观、择业观,努力提高综合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最终实现“人尽其才”。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可以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职业与自我,理智地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与生活道路,了解实现自己职业选择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自发地培养和提高自我素质和职业技能。职业指导必须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由单纯的阶段性就业指导转变为对学生的全程性指导,从学生一入校开始,对他们进行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政策教育、健康择业的心理教育、择业价值取向的引导、正确成才意识和成才道路的引导等指导教育②,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当前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加强学习自主性,提高综合素质。职业指导可以帮助高校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使学校能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及课程设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分析
1.重视不够,缺乏全方位、连续性的指导。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职业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的目标与内容不够明确的现象,学校通常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对学生择业意识、职业素养、就业技巧等方面的培养。职业指导缺乏全方位、立体性、连续性的指导。学校基本将职业指导力量放在了“最后阶段”,对于低年级学生多采取选修课、听讲座的指导形式,收效甚微。对于毕业生,学校通常以就业指导代替职业指导,集中精力在给学生介绍工作、介绍择业技巧等方面,缺乏系统、全面的培训与服务,学生在面对择业、就业及今后的职业规划时仍然十分茫然,这与职业指导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2.师资力量薄弱,指导效果不佳。
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起步较晚,各校普遍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老师,多数职业指导老师由辅导员或“两课”教师兼任,专业积淀不够扎实,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很难达到预期的指导效果。而职业指导的成效不仅仅取决于职业指导的课程设置、基础设备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职业指导是对学生全方位、立体性的指导与服务,需要老师具备综合性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法律等方面的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培训技巧与深厚的指导功底,否则是很难胜任这一岗位的。
3.指导缺乏新意,教学亟待改进。
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多是针对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学生关心的话题进行分析与指导的,忽视了学生的专业需求与个体差异。一些高校只是将职业指导课以选修课的形式列入教学计划,甚至干脆排除在教学计划之外,缺乏科学、规范、系统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多依赖教材内容,与学生面临的现状结合不够紧密,虽然会穿插案例教学,但也只是流于表面,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而大班授课的形式更是扼杀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可能性,让学生觉得职业指导可有可无,但在真正面临就业时又觉得无所适从。
三、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制订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③。
本质上讲,职业生涯规划是对学生以职业要求为目标的一种目标管理,通过让学生明确预定的目标,促使学生自觉地按照预期目标前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及职业发展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成功实现自我,帮助学生明确取得成功所面临的差距及目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自我价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养成,有利于高校培养出个性化、有特色的专业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有助于学生理性、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优化人才在市场上的流动情况,减少流动的无序性、盲目性,使学生给自己一个理性的、相对准确的定位,减少“盲目择业”、“高违约率”、“高就业成本”等情况的产生,实现用人单位与学生个体“双赢”的局面。
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体系
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需,是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全面、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抓手,高职院校应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抓手,不断完善高校学生职业指导体系。
1.紧扣职业指导特征,抓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指导存在着个性化、连续性的特点。职业指导应注重个性化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树立起自觉成才的意识;同时,职业指导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校进行连续的、分阶段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此,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必须牢牢抓住职业指导的特点,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个性化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特征,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要注重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特点进行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阶段,在不同年级设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一年级认识自我,了解所学专业,初定职业发展目标;二年级有目的地提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三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向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2.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而要根据教育规律,结合学生需要,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例如聘请行业专家或专业的职业指导师定期来校讲座,使学生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及就业形势,让学生对即将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帮助他们调整职业目标,确立努力方向。高校还可以引进职业测评系统,依靠先进、专业的职业测评系统,帮助学生分析自身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发展潜力等作出科学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发展发向。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修养,让他们了解职场需求,提高求职技能,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3.构建专业的高校职业指导机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有专业的指导机构进行。高职院校可以在一般原有的就业指导中心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全方位、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职业指导机构应有如下几个组成部分,一是领导和决策机构,负责统筹职业指导的目标、重点和指导方案;二是职业指导工作小组,由职业指导老师负责具体课程的讲授,各项职业指导活动的实施;三是实践与研究小组,负责督促全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并就现实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为职业指导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四是对外服务窗口,负责接待在职业规划中遇到问题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4.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的专业指导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许多高校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老师,一般由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或公共课老师负责进行,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专业的指导老师来进行。高职院校应加强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不仅要引进专业的人才,而且要对现有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让他们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专、兼、聘等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的高水平职业生涯指导师资队伍。
5.加强校企合作,整合社会资源。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闭门造车,它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社会环境,让学生缩短由“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时间,实现人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课程。聘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为兼职教师,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有意识地培养职业素养。
注释:
①韩芳芳.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改进[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67.
②刘英.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73.
③林琳,袁忠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1,(10):218.
参考文献:
[1]费小平.简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1):46-47.
[2]徐春艳.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1,(2):40-42.
[3]田松.浅谈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J].职教研究,2010,(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