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的民居花园

2012-04-29殷群

大理文化 2012年5期
关键词:照壁茶花天井

殷群

如果说街区是组成大理古城的“骨骼和动脉”,那么,民居院落就是大理古城的“肌肉”。大理自古就是“文献名邦”,大理人知书达理,尊师重教,为人讲求“德”,重“修身、齐家”,而不奢谈“治国、平天下”。

古城里的居民很懂得生活,古城民居的社会形态与居住形态相联系,具体表现为民居的历史、文化、信仰、习俗和观念等社会因素所形成的特征与民居的平面布局、结构方式和内外空间、建筑形象所形成的特征相契合。

大理古城的民居建筑置于苍山洱海环抱的白族村落之间,多为坐西朝东或者坐东朝西、坐北朝南。每家都有一个小院子,大理人称为天井;一个堂屋,即客厅。形成了堂屋与天井结合、天井与庭园结合、室内与室外空间结合的特点,古朴而宁静,远离喧嚣的小环境处理使得大理民居的生活气息更加浓厚。在大理,“家家流水,户户养花”,林木、田园、溪水浑然一体,居民待人接物文雅、礼貌,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香远益清。随着大理旅游的升温,许多古城传统民居逐渐开成了休闲“园”、“苑”、“山庄”、“家庭客栈”和风味餐馆。

民居以白族庭院式建筑为主,设施完备,一座古城民居往往就是一座大花园,民居与花园水乳交融,大理居民爱花,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的美名。大多数民居院内都有花坛,种植山茶花等多种花木。

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日的朝花节,家家户户把自家的盆栽花木搬出来给社区,分别在南门古楼、古城文化园、复兴路电影院门前搭“花山”,吸引四方来客驻足欣赏。大理人爱花,常以花来给女孩子命名,“金花”是白族姑娘的美称,大理也被誉为“金花的故乡”。有时间的话,您还可以领略到传统“花园茶室”的闲情逸致,花丛下设有茶座,大理石桌面上摆放了盖碗茶、松瓜子,悠闲地躺在躺椅上,或仰看蓝天白云,闻花香鸟语,友人品茗谈心,或家庭会友小聚,搓搓麻将,打打桥牌,下下围棋,都能“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大理地处滇西咽喉,是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西南亚之间的交通枢纽,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新石器文化、青铜文化、南诏文化、大理文化一脉相承,多元文化和谐共融,文化底蕴深厚丰富,造就了别具一格的大理古城民居花园。大理山川秀美,植物丰富,许多民居宅院里栽种了各种品种、不同姓名的杜鹃花、茶花、兰花。私家宅院中,杨玉科宅院占地400余丈,其内堆山凿池,种植花木,园亭楼阁,穷极华丽,恰到好处地描写了大理民居宅院的特点。清末的马东初,建有“遂初园”,造“坦然亭”,在园内“砌石力台,台上置石假山,台下凿池,周边杂植花木”,一派江南园林的气息。可见,明清时期大理的寺观园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水准已经很高,为大理民居花园的建设积累了灵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理民居的设计。

民居主要平面布局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坊”指正房及正房前左右两边相对峙的两厢房(俗称耳房),加上与正房相对峙的一堵照壁,合围而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落,四合院落的中间空地为天井。三坊中,每坊三开间,上下两层。正房三间中,中间一间为厅堂(俗称堂屋);左右两间分别为卧室,左边一间供长辈居住,右边一间供长子居住。二楼中间一间供奉主人所信仰的本主或祖宗牌位,左右两间,或住人,或堆放杂物。二楼厢房或住人,或堆放杂物。底层作厨房、餐室,以及供客人临时居住用。“四合五天井”的平面布置基本与“三坊一照壁”相同,所不同之处只是在与正房相对的照壁位置上建一层或两层的房屋,由此形成四坊。在每坊的交接处,用围墙围成一个小天井,加上四坊中的一个大天井,就形成了“四合五天井”。

无论是“三坊一照壁”或是“四合五天井”,正房与厢房沿中间天井与前墙面之间,都有不小于1.2米宽的走道,以便于行走或做家务,在一至二层间设腰厦以避雨。传统的大理民居结构形式,绝大部分为土木结构或石木结构、穿斗式或抬梁式木結构。木柱、木梁、木椽、木楼楞、木地板、木隔板、木门窗,榫榫相扣,柱梁相连,形成一个统一的有利于抗震的支撑体系。四周外墙均不开窗,所有窗子均开向院内。古城民居一般为歇山式青瓦斜屋面,板瓦为沟,筒瓦为垄,用沙土石灰浆粘结牢固。屋檐与外墙交接处用青瓦或片石封闭合缝,既有利于防火,也有利于防止风沙侵袭。无论正房、厢房,其屋脊两端均向上翘起,并装饰各类避邪兽,形成极富弹性的优美弧线,在苍穹之下,极富韵律感。

大理人在盖房子时,十分重视大门门楼的造型装饰。门柱用砖、石砌筑,上面画有图案,双扇木门,木料厚实;屋顶多采用殿角形式处理,飞檐串角,檐口用砖、瓦或片石牢固封死。有的在大门两侧置石狮等避邪兽护门,使整个门楼显得端庄大方。照壁是古城民居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照壁既是连接民居建筑内、外空间的“节点”,又能使公开活动与家庭私密活动分开,在保证家庭生活的宁静的同时,还具有实用功能。由于苍洱地区春冬季节风大,照壁能防止风沙侵袭,照壁以白色为基调,每当夕阳徐徐而下时,照壁可以将夕阳余辉反射到整个院落和屋内,使民居满室生辉,产生光的流动美。

由于有苍洱优美的自然山川作宏大的构图背景,民居花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泉水溪流,奇花异树,别致的时光容器水井、融合了儒、道、佛的本主崇拜以及其他图腾崇拜物构成了古城民居花园的造景元素。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建筑的形式上沿袭了汉族式亭廊楼阁的传统造型。古城居民家家都有一个花园,花园的空间要比天井开放。复兴路南门古楼附近的居民家,花园里种植有缅桂、茶花、兰花、炮仗花、三角梅,树下设有石桌石凳;有的前院为水景小院,内设盆景条石,水池与水榭别有情趣,后园内种植香橼,枣、桃、梨、柿、石榴等果木,两园一明一暗,与堂前庭院共同构成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庭院中的花园为古城居民的居住空间平添了几分姿色。民居花园内的花,主要是茶花。明代高僧担当说茶花:“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郭沫若说茶花:“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始见满城霞”。七十二种南滇茶花品种中,大理古城便有四十多种。玉带紫袍,朱砂紫袍,玛瑙紫袍,牡丹茶,鹤顶红,早桃红,恨天高,童子面,菊瓣,九心十八瓣……每到花开季节,一园园,一片片,花香馥郁,目不暇接。

大理的民居花园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因地制宜,广泛应用了当地盛产的卵石和大理石,使民居花园景观独具乡土气息。建筑中因地造型,充分考虑到了防御和观景的双重功能。听老人说,用卵石砌的墙虽然缺少水泥等建筑材料,但却能“石头砌墙墙不倒”,成为大理的一宝。这种垒石技术流传了千百年,让人不禁佩服大理人的智慧。在鹅卵石砌成的房屋或院墙的石缝中簇生的酸浆草,墙头摇曳多姿的太阳花,美人蕉,朴素的石头颜色和低调的气质使大理民居充满了静谧祥和。而民居花园的照壁、门楼和院墙的材质,则较多地使用了大理石的装饰,玉洱园、杨家花园、蒋公祠等许多民居,院内照壁的正中镶嵌了圆形景观大理石,照壁前有长方形花坛,并有用四块青石板围成的花盆栽种着茶花和杜鹃花。民居花园院子的地面一般采用青石板,它们有的横平竖直的平行排列,有的呈45°斜铺。堂屋前的厦台地面上,常用三组大理石镶嵌,白族人称其为“踏福”。

“踏福”的图案基本上是“吉祥八宝”和“喜庆八宝”两类图谱,由一朵荷花、一根莲藕组合成的,象征家庭和睦,万事如意的“和合如意”图,使踏过的人也处处带上财气、福气和满意。民居里家家都有一眼古朴清凉的石井,或方或圆,表面斑驳留有岁月的痕迹,井口留着一条条井绳滑过的印痕。不少古井已经废弃不用了,但却留下来作为主人与古城的时光记忆。民居内的以大理石加工而成的古玩和家具是珍贵的室内空间陈设,根据主人的喜好,有挂屏、笔筒、笔架、砚台等;有的则摆放了兼具实用和审美功能的茶杯、酒具、烟灰缸、石臼、花瓶等生活器皿;还有的选择造型较好的石头题上字,在院子里作为景观石摆设。石头既是当地人的崇拜物,同时当地人又具有高超的锻石、砌石、磨石的本领,石头让人们对大理古城民居花园充满了漫长而悠远的文化想象空间。

水是大理民居花园内外交融的源泉,苍山十八溪水常常被聪明灵巧的工匠巧妙地引入庭院。杨家花园水景小院里的一汪水池,潺潺流进,又缓缓流出。池畔有长椅,可凭栏观鱼。院子里静中生动,有声有色,奇情妙趣油然而生。不少民居里还留有祖传的石槽,用作蓄存雨水的池子,大多数人家则在天井放一个大水缸,水缸中添干净的井水,缸内可以养鱼,几天换一次水,水可以用来浇花,这在民居的消防功能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大理民居花园的层次感鲜明,节奏韵律感强,在风花雪月的掩映之下,这种古城居民别致的审美心理、朴素的美学观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外游客乐此不疲寻找的美丽的山水家园。

责任编辑:左家琦

猜你喜欢

照壁茶花天井
探访崇因寺残存一字琉璃照壁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我眼中的茶花
灵秀俊逸的照壁山
茶花
美丽的茶花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雨天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照壁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