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笑——心灵的慈善

2012-04-29牟正华

慈善 2012年5期
关键词:小悦悦微笑慈善

牟正华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担任黄岩市副市长。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的全国第一个县级市军民两用机场投入使用,我代表政府派往澳大利亚采购机场导航必需的盲降设备,有幸接触到澳洲的民众,在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我遇到不少中国的移民群体,他们都会向我展示同胞的微笑并顺便用普通话聊上几句,如“您好”、“大陆来的吗”等,而当地居民,无论在商店或餐馆也都脸带微笑迎接我们。更使我难忘的,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小街上,我见到当时该国的前总理霍克手挎篮子,与普通民众一起在菜场买肉,他脸上总带着微笑,身旁既无保安,也无佣人,就像一位极其普通的家庭主妇,非常和蔼可亲,他用英语对我们几个人说了一句:“Good Morning!”刹那间,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可亲、慈祥、慈善的心灵。

20年过去了,往事历历在目。在国内,就没有处处都有微笑的现象。人与人之间似乎普遍比较冷漠,缺乏慈善的心灵。我发现研究微笑这个人类最起码的慈善文化伦理道德对于处理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弘扬雷锋精神,倡导真善美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一般来说,对陌生人,人们都不会微笑,更谈不上对乞丐的施舍,这是普遍现象,说明构建和谐社会路漫漫。有一种是下级对上级的微笑,大多是为了尊重领导,少数是讨好领导。前一种是人之常情,是正常的人际关系,后一种却被人们称为“拍马屁”。还有一种是对美丽的微笑,那是人类本能。但对陌生异性的微笑,往往是居心不良,更谈不上心灵的慈善。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都会将微笑留给熟人,亲朋好友,这无可厚非。但有许多种微笑,并非出于内心。如医患关系,病人对大夫大多表现出微笑,其目的是为了医生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怀,更准确诊断。但在微笑遇到冷漠以后,只有“送红包”的无奈,这是一种道德的失落。当医生拒收红包并像电视剧《心术》中的众多白衣天使那样敬业,那是社会的进步。当学生成绩不好,遭到教师斥责时,家长就会微笑着去向老师求情或说明原委,而教师如果以微笑回应家长,那这位教师具有慈善的心灵。反之,就是师德的失落。商人微笑对待顾客,目的是为了招揽生意或做成买卖,如果短秤少两,以假乱真,那就是伪微笑,败坏了社会风气,是假丑恶的社会伦理。子女成家立业后,经常去看望父母,这是天经地义之事。中国传统上以“孝”论人,如果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那就是忘恩负义。现在社会上有不少“啃老族”的年轻人,他们应该反思自己的心灵道德。

中国近年来出现许多耸人听闻的社会悲剧,例如毒奶粉事件,毒胶囊事件、地沟油事件、小悦悦事件等等,其实都是慈善心灵的缺失所致,讲得严重些,是社会公德的丧失。

至于小悦悦事件,则要数凤凰卫视的梁文道的评论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在他看来,中国人就是这样的。我虽然不完全赞成其说法,但不得不承认他所说的基本属实——缺乏慈善的心灵。在慈善的心灵还远未普及的土地上,小悦悦的悲剧既非第一例,也绝非最后一例。

中国慈善文化的建设,亟需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一大批感动中国的典型人物。今天,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吃饱穿暖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内心道德底线的提升,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的硕果。慈善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荷花的纯洁源于出淤泥而不染,慈善的心灵同样是对污泥浊水的超越和战胜。唯有时时拂拭心灵之镜,才能使精神更纯洁,信仰更坚定,事业更神圣,微笑更动人,让我们以慈善的心灵,微笑着迎接每一天早晨的阳光。

猜你喜欢

小悦悦微笑慈善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若想念,微笑吧
种微笑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微笑不如哭
穿越品百态
上流并下流着
微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