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原创绘画致敬

2012-04-29高玉涛

收藏界 2012年5期
关键词:画语倪萍原创

高玉涛

自古以来,绘画根在原创,贵在创新,这几乎成为无需争辩的说法。

可是,在当今,从官方省级以上美协和画院来看,包括官员画家,著名画家、市场与拍卖记录高价画家为例,大家不妨留心看看他们的画展作品,仔细翻翻其不断出版和印发的画册或作品集,一定会惊奇地发现,原创和创新的作品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是零敲碎打,难以为继。这种现象大概有三种情况:一类是毫无发展仅为较有水平的传统套路与题材的所谓继承传统者;一类是缺乏创新、较高水准的在传统套路上一味追求个人技法者;一类是巧妙模仿、不断改头换面注重形式、有限发挥者。更多的是画家成名后完全将原创和创新弃之不顾,全身心投入到争名利、比待遇、经营市场业绩当中去了,令人叹惜!

我们无意在此贬损任何人,只想客观地将书画界长期以来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实话实说。

本期选登的这组文稿作者,都是偶然或专门看过、读过倪萍画作及画语的各界人士,其中有记者、诗人、官员、作家、老板、教授、画家、收藏家、美术评论家、金融顾问及广告策划人。他们年龄性别不同、单位东西南北、职业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因倪萍的画作被打动、被感动。他们有感而发,好话坏话都说。因此,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倪萍画作在他们眼中和笔端,流淌出浓浓的诗情画意,读来十分亲切,引人入胜,其中不乏深刻剖析、专业论述及颇有见地的观点。

令人欣喜的是,在这样的绘画语境下,一位业余画家带着她的心灵之作出现在我们面前。一草一木总是情,一花一鸟皆生命,倪萍的绘画似乎对中国画写意精神做了很好的回答。我们在她的两百多幅作品中看到“喜庆静雅”是其鲜明画风的重要内容。为此,特选出一部分,通过一喜一静、一俗一雅的排列进行对照欣赏。

此外,为什么没有请大家熟悉的一些著名的专业美术评论家和批评家,一是因为倪萍以“率真、随性、业余、跨界”刚露头角,尽可能地将久违了的原创、创新绘画作品不要贴上任何标签,原汁原味地让广大读者先睹为快,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二是我们还将组织编写《倪萍绘画批评》、《倪萍绘画研究》等系列专题特刊,力图对其绘画进行更深入、更高层面的观察与分析,希望在倪萍绘画事业的长征途中一路伴行。三是积极提倡和主张绘画创作的科学态度与严肃立场。不要因名利而丧失艺术原创的底线,坚守和保持艺术创新的神圣使命。

为了充分体现客观、真实的编辑思想,我们特意将作品和作者“画语”置于首要,而“众眼看倪萍”放在最后,以图与读者一起来分享原创绘画给我们带来的这份愉悦和欣喜。

我们为什么要编写这个小册子,还想提出以下问题与读者朋友探讨交流。

举世瞩目拍卖价2.66亿元的徐悲鸿油画作品《九州无事乐耕耘》,牛之结构颇不准确,农夫拖犁、拿锄头的动作错上加错,说明作者观察生活有误,拍卖价高达两亿多元,可为什么没有书画鉴赏家、美术批评家站出来指出问题,就因为是大师,一片叫好声,不成功的作品也应奉为经典吗?

倪萍是个名人并不重要,媒体称她华丽转身跨界发展也不重要,她一出手就亮出两次个展,两部绘画集和两百多幅极高水平、颇具特色的画作,其中的奥妙是什么?

本期特刊,因为涉及名人,话题敏感,工作展开后,才知方方面面都需要沟通,耗时费力,颇不容易。其中文章的内容、观点,见仁见智,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希望听到和收到更多不同的意见与批评。

(责编:魏佩)

猜你喜欢

画语倪萍原创
蔡明一句话“救”了倪萍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从幸福的臃肿中走出来,倪萍闪电瘦身记
丝路画语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雷人画语
倪萍复出 正视衰老笑对流言
雷人画语
雷人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