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之我见
2012-04-29陈建英
陈建英
众说纷纭话教改,各显神通为过海。点点实践融心血,引出“创设”课题来。
一个好的教学创意会派生出一个好的课堂情境,必然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触“境”生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情境交融的至高境界。“创设情境”作为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一个平台、一项载体,它的最佳效用在于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之间的突出矛盾。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出各种让学生感到亲近、亲切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欲望。一方面,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实际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发展中去,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开发性建构。教师只有通过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始终将学生置身于积极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之中去,才是教学情境创设的初衷和目的。
一、让情境充满趣味性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动力,而好奇心又往往源于童真的趣味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都特别好奇、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不妨“投其所好而行之”,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故事、童话,用故事、童话中的人物和小精灵来做主人公,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直观演示形式,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这不仅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如:在教学《行程应用题——速度》这一概念时,我为同学们创设了一个“森林小精灵賽车会”的活动情境,要求每个同学给自己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精灵”名字。分组后,我让“小精灵们”用各自带来的遥控玩具车,到合适的场地进行小组比赛。而我则适时提出了为什么用相同时间,玩具车所跑的路程却不相同的问题。同学们经过动手操作与小组讨论交流,很快悟出了在相同的时间里,玩具车跑的路程与它的“速度”快慢有关的结论;还通过赛车的过程一举解决了应用题中的其他行程问题,直观掌握了相距、相遇、相向、背向等概念。这种充满童真趣味的形式为学生感兴趣与喜爱,整个动态课堂情景让师生为之心动。
二、让情境体现实际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情境”的创设不在于有多新颖,而在于贴近生活,体现生活实际性。把情境创设生活化,就是把情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情境“真切真实”,因为真切真实,所以能一下子产生亲切感。这不仅能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实际性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无所不在,并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如:在《认识钟表》这课中,我利用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钟表,提出如何确定整点、半点,以及何为整点刚过和快到整点等问题,让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和进行讨论,从而系统地认识了钟表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功能。
又如:在《元、角、分的认识》这课中,我利用同学们熟悉的人民币,创设了模拟到“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让同学们在倍感亲切、有趣的“购买”活动中,充分认识了人民币的使用功能,正确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三、让情境融入开放性
情境创设是否具有生命力,能否为大多数学生所欢迎,这与它是否具备开放性功能密切相关。那么,何为开放性呢?即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开放性的方法,让学生广泛参与,在参与中尽快理解掌握常规的应知应会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扩大知识的内涵,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去发散思维,独立思考,踊跃发言,“百花齐放”。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自信心倍增,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分米、厘米、毫米》一课时,根据我课前对学生所进行的调查分析,发现他们已经对长度单位有所了解,有关“分米”、“厘米”、“毫米”这样的名词概念大部分学生已经建立,甚至有的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还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来介绍对尺的认识,在介绍、交流、质疑中让大家自然而然地对刻度线、长度单位有清晰的认识;然后通过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牢固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再让同学们动手量一量身边同学的身高及身边的其他物体的长度,然后进行交流、讨论,总结测量的方法。虽然同学们在交流时表述得不是那么流利,说得不是那么到位,但是,同学们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我们做老师的也感同身受,分享到了“教学相长”的乐趣。
再如:在教学《年、月、日》这课时,我在完成常识的年、月、日概念教学内容之后,接着把话锋一转,发问:“谁来告诉老师,你的生日是哪一天?”“多久过一次生日?”课堂气氛又一次活跃了起来。接下来,为了触及四年一次的闰年二月多一天与少一天问题,我继续发问:“为什么你们一年能过一次生日,而小明却四年才过一次生日,猜一猜小明的生日是在闰年的哪一月哪一日?”学生沉默片刻,随后开始激烈争论,接着争先恐后地发言。我则在台上因势利导,解惑释疑。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实践再一次印证了一个真理:许多好的思维与方法都从开放中发掘的,从探索中得来的。
四、让情境启迪创造性
憧憬和热情能产生美的启迪。数学的科学美不亚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它的每一个定义法则都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抽象和概括了事物存在的一般规律,存在着无限美的奥妙。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把数学美与科学美尽可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将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学生不但能直接获得美的感受,而且学习兴趣倍增,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如:在教学生制作“七巧板”之后,我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各自带来的各种积木去拼出各种图案,再比一比谁拼出的图案最多、最漂亮。同学们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原来小小的积木,居然能拼成这么多美丽的图案。同学们在创造美的情境中,精神上得到了陶冶,思维上得到了启迪,既激发了他们的强烈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又培养了他们求新求异的创新思维。
总之,新教材对教师而言具有很大的教学发挥空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地抓住“创设情境”这条主脉络,来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与情境交融。同时,对学生哪怕再小的一点创意都要及时地加以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融趣味性、实际性、开放性、创造性于一体的情境创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