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
2012-04-29王方胜
王方胜
我从事语文教学及教研工作多年,发现当前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生搬硬套范文”、“胡编乱造、不合情理”、“内容空洞、千篇一律”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头脑大仓库缺少写作储备,缺少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观察是“智慧的眼睛”,是学生储备写作材料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此,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指导学生炼就一双慧眼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大千世界,留心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用心体会现实生活。凡学生喜欢的事物,教师都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他们细心观察,充分调动他们身体的感官,引导他们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社会,走进大自然,用心去寻找生活中的“乐”,仔细发现生活中的“美”,激起他们倾吐的欲望,唤起写作的激情。
(一)关注现实生活,有目的地指导观察。
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如埋藏在地下的金子,只有执著不懈挖掘的人才能得到它。而学生往往自以为对身边的事物很熟悉,没有什么可写的,正所谓“熟悉的地方没风景”。熟悉的地方真的没有风景吗?其实不然。一位老师要求学生在一周内留意从六个方面观察学校传达室曾爷爷的外貌、穿着、神情、语言、工作范围和与学生的接触细节。学生通过一周的仔细观察发现,平时特别爱管“闲事”的曾爷爷其实有着一颗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心。可见,通过仔细观察,能发现人物的内在美。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作文要写熟悉的人和事,熟悉的生活,才能言之有物,有话可写。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在学校,教师善于抓住学校和团队组织开展活动的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观察,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校的升旗仪式、拔河比赛、运动会、联欢会都可以作为学生的观察对象,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能有意识地观察每一个场面,每一个细节,还有人的表情、动作、语言,等等,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校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时刻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既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参观工厂,访问农家,关心时事……从而逐步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如:2011年我县教育局组织一次“我爱我的家乡”主题征文活动。一位老师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的:写作之前,为了加深学生对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的印象,先在班里组织开展《家乡美》摄影比赛,每人选出三张优秀的作品参赛。参赛时要求学生以“夸夸我的家乡”为主题,根据自己拍的照片在班会上介绍家乡优美风景或风俗人情。学生们立即开心地行动起来,背上相机四处去选景,选角度,还真像个小摄影师。家乡小镇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学生们的足迹,每一处景物都尽收学生们的眼底。选景拍照的过程其实就是细致观察的过程,照片出来了,再加上班会的集体交流,学生们获得了很好的素材,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大赛中获得了骄人的成绩。
(二)捕捉偶发事件,及时指导观察。
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偶发的事件和可供观察的事物,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捕捉这些材料,指导学生观察。例如:有一次我们下乡视导,课间进入某中学一教室等待听课。因为上一节课是体育课,下课后,有些同学还在操场上运动,上课铃响了第二遍,才匆匆忙忙收拾起运动器具和衣服往教室跑。因为操场离教室很远,等他们赶到教室,授课老师已经准备上课了。正当他叫同学们打开课本时,突然一声“报告”,走进来一个男生。这位授课老师立即叫大家注意观察,只见这个同学汗流满面,左手抱着球,右肩搭着衣,走向座位时还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引得哄堂大笑。这一个刚坐好,那一个又来“报告“。这次是个调皮的同学,他进教室时昂首挺胸,神气十足,满不在乎,还学着解放军正步走的样子向座位走去。教室里又是一阵大笑。接着居然来了个女同学,低着头,红着脸,喊了声蚊子叫似的“报告”,然后羞涩地走向座位……前后共有七名同学迟到喊“报告”,教室里有点乱套了。这位老师非常机智,当即就做出决定,把这节语文阅读课改为作文课,题目是《上课铃响了以后》,要求学生把刚才看到的场面写下来,要选择两三个同学,把他们进教室的神态、动作写具体。由于大家亲眼目睹了那几个同学的表现,因此很快提起笔来完成这次当堂作文。不少同学写得生动、逼真,效果极好。这位老师如果错过这次机会,在平时布置这样的作文,学生恐怕很难写好。
我想,此类事虽属偶然,但老师若能做有心人,则观察机会绝对不少。经常如此启发引导,自然会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养成观察的习惯,写作题材就会源源而来。
二、授之以渔,指导观察方法
儿童心理学指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知觉。”青少年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的自控能力弱,情绪性突出,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缺乏精细辨别的能力,缺少发现。针对学生观察过程中的特点,教师应利用各种方式,指导学生正确观察。
(一)要有条理。
中小学生写作,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周围的事物。如果观察有顺序,能为今后习作有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观察静态事物,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观察动态事件,可按“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植物,可按植物生长过程的顺序;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的顺序;写参观、游览,可按照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基本的观察顺序还可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局部到整体……学生观察有顺序了,写作时才能做到思路清晰。
(二)要抓特点。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大千世界品类繁多,虽各有所属,却不尽相同。观察就是要抓住这些不同。这样,才会使写出来的文章鲜活、生动,才能防止写出来的话千人一面、万人一腔。
例如,同样是人,男女老幼各有特色,三教九流互不雷同。这样的例子在课本中俯拾即是。同是女人,豆腐西施、祥林嫂、黄淑英等从外到内差异都是极大的。如写人物神态,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神态。场合不同,同一种神态表现出的意义就不同。笑,有微笑,有开心地笑,有冷笑,有假笑,等等,它们表达的意思都有不同,在不同的环境中每个笑都表露出它特有的意思。比如,你把一件事做得很好的时候,别人的一个笑可能表示称赞;当你把一件事做错了,这时别人的一个笑那可能就是鄙视的笑。虽说是同一个笑,可它在这样的环境下表达的意思不同。这样去观察事物,不仅能提高学生辨析事物、区别异同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写出事物的个性来。
(三)要有主次。
观察时要引导学生从众多的事物中找出主要事物,从许多人物中找出主要人物,从而有重点地对人或物进行观察。比如苏教版教材有一篇看图写话练习《小小足球赛》,图上有山、草地、土丘、晴朗的天空、明媚的阳光,还有正在进行激烈球赛的小球员和观看比赛的观众。这众多的事物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在教学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先有序地观察图画,弄懂图意,要让学生明白:图上的山、草地、土丘、晴朗的天空和明媚的阳光,只是为小球手和观众提供了一个活动场所和良好的环境,小球员和观众才是这幅图的主要角色。然后引导学生去细致观察球手和观众,注意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次要的景物在写作时可不必多说。
(四)要多角度。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例如,指导学生观察西红柿,通过视觉,了解西红柿的颜色、形状;通过触觉,感觉西红柿外表的光滑;通过味觉,品尝西红柿的滋味;通过嗅觉,闻一闻西红柿的芳香。同样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写出的作文才能生动形象,内容具体。
三、加强训练,提高观察能力
学生有了浓厚的观察欲望,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教师还要在指导他们提高观察质量上下工夫。观察能力的提高实质上是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记忆能力综合运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以上几种能力,使它们协调发展,把学生的观察能力向纵深推进。但观察能力要在实践中、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地培养起来。训练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是有心人,就可以灵活地选用。
(一)结合课文培养观察能力。
很多课文写了山水草木、日月风雨等自然景观。这些都是学生常见的,但由于他们平时观察不细致,故而难以写好。所以很有必要借教材这个范例,启发学生观察。学了《春》,可让学生写《秋》、《夏》,学了《荷塘月色》,可让学生写《花坛月色》、《荷塘秋色》。实践证明,有激情、有实践、有样板,就能写出佳作。
(二)借助图画培养观察能力。
近年高考中考都出现过图画作文,这也是对观察力的一种考查。图画比文字的阅读难度更大,所以,应引起重视,多作训练。例如:漫画《打井》、《猪八戒照镜子》,油画《蒙娜丽莎》、《父亲》,还有名人头像等都是训练的好材料。让学生通过对画面的观察,用准确的语言描摹出来,是很好的方式。
(三)命题启发。
命题的好处就在于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特定的观察对象。命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单一性题目,如《我的语文老师》、《校园春色》等。(2)比较性题目,如《我的两个同学》《我的两家邻居》等。(3)激情性题目,如《春雨》、《第一场雪》等。(4)启发性题目,如《暖瓶为什么保温》、《钳子为什么比手的劲大》等。
(四)写观察日记。
这是积累材料、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可要求学生一日一记或数日一记,教师定期检查或小组、同学互相评阅。坚持下去,聚沙成塔。
(五)观察要有独到的发现。
观察最可贵的是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从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掘出新鲜的东西来。如果观察只停留在回忆、验证前人的看法上,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将这样的内容写进文章也只能是拾人牙慧、难出窠臼。因而,独到的发现是观察的最大任务。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苏轼登庐山: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他们都有独到的发现,故而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能够流传千秋。这就是发现的意义。因而,应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去创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不仅是作文素材的直接来源之一,而且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有意识地带领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天地里寻找写作材料,努力练就一双“慧眼”,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充分观察、思考,让学生在创设的“有所为”的情境中去发挥自己的才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具体生动地写出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