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绍兴大班”传统戏
2012-04-29关心
关心
4月8日,兰心大戏院。随着畅快淋漓的大锣大鼓,高亢激越的唱腔响彻剧场。浙江绍剧团一批中青年演员带来的绍剧经典折子戏收获了阵阵掌声与喝彩。早在一个月前,这场演出的门票已经售罄。
绍剧,这个发端于古越之地、迄今已经三百多年的艺术样式;这个曾在上海广受追捧、却又阔别上海观众多年的剧种,在这一天风光重现。与同样源出绍兴地区的“小妹妹”越剧相比,绍剧显得更阳刚矫健,纵是旦角,也少有扭捏娇柔,多的是爽朗明快、潇洒果断的大忠大勇,大爱大恨。唱腔高亢激越、粗犷洒脱。然激越中透着委婉,粗犷中蕴含细腻。
此次上海之行,浙江绍剧团拿出了最强的阵容,汇集老中青三代演员精英,姚百青、马超英、施洁净、胡建新、顾全荣等一批在全国或省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的舞台中坚可谓实力雄厚、行当齐整。而最令观众惊喜的是一批新生代演员,年龄多在二十三、四岁,虽刚刚进团几年,却已崭露头角,在台上虎虎生威。整场演出的大轴儿戏更是少见地让给了两位“小字辈”中的佼佼者——杨炯和应林峰。一段《朱砂球》,开打、踢枪,功夫过硬,嗓音宽亮、表演富有激情,隐然有大将之风。
上海与绍剧其实颇具渊源。上世纪二十年代伊始,绍剧就已登陆上海滩,很快风光一时。同春舞台(浙江绍剧团前身)编排的三十六本《西游记》和七十二本《济公传》在老闸戏院上演,堪称当时上海演艺界的一大盛景。其时在上海演出过的绍剧戏班多达十几个,广播电台隔天播放绍剧唱段,绍剧唱片也被大量灌制。至今,上海仍有一大批老观众对绍剧情有独钟。虽然解放后不久,绍剧就全面退出上海,但绍剧与上海之间的联络也始终未断。上海绍剧之友社几十年来兴致不减,活动频繁。
与其他剧种一样,绍剧曾一度陷入式微,经历过众多流派濒临失传、传承者、观众寥寥的艰难阶段。目前绍剧专业团只有浙江绍剧团和萧山绍剧团两家。为培养接班人,2002年浙江绍剧团与绍兴市艺术学校合作开设绍剧班,联合招收了一批学员。2007年,37个学员顺利毕业进团,其中包括5位演奏员,一批新苗正在舞台上翻滚磨砺,逐渐成材。剧團还选送学员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导演,并引进了一名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作为专业编剧。剧团的创作也频出佳绩,最新的好消息是:姚百青凭借去年来沪演出的《八戒别传》刚刚摘取了第二十二届“白玉兰戏剧”主角奖。说振兴绍剧也许为时尚早,然确已露出勃勃生机。
绍剧的表演文武兼备,自成体系,猴戏更是一绝。一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上世纪60年代红极一时,曾在72个国家和地区放映,绍剧悟空戏更成了浙江绍剧团的标志性美称。时光荏苒,猴戏也从“六龄童”章宗义开始,一代代传了下来。今天,剧团“当家”悟空是十一龄童刘建杨,从拜师学艺至今,演了几十年猴戏,刘建杨有了自己的心得和感悟。他演的孙悟空较之前辈,更注意处理猴、神、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前的孙悟空在人民印象中是一个无所不能神话人物,而刘建杨追求的孙悟空则是面对磨难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形象,有了更多“人”的因素。这次同来上海,刘建杨没有登台表演,而是把舞台让给了青年演员,自己来为他们把场。看到猴戏“活”在身上,他欣慰之余又带几分严格。“年轻时演戏更多的是展示技巧,现在会更多地走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