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2012-04-29江苏肖木

文史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祖国中华民族

江苏 肖木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文明的民族,历史积淀形成了我国历久弥坚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所形成的传统文化是多彩多姿的,其中既有糟粕,也有积极优秀的成分——积极优秀的这部分传统文化犹如一坛醉人的醇酒。我之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坚,是由于它至今仍有其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是其糟粕,还是其优秀部分,都在顽强地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渗透于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剔除其糟粕,消除其负面,继承优秀传统,将其发扬光大,仍是至今改革的题内应有之义。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才真正地扬眉吐气。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实体,屹立于世界之林。在国际上中国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可国内32年的发展,也积累了不少问题。这些影响我们继续腾飞的问题,首先是要依靠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法治来解决;但我们也需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内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使之成为推进中国继续发展腾飞的精神动力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继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能脱离中国历史而发展,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继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样如此。正如黑格尔所说:“每一个时代对科学和精神方面的创造所产生的成绩,都是全部过去的世代所积累起来的遗产——一个神圣的庙宇,在这里面,人类的各民族带着感谢的心情,很乐意地把曾经增进他们生活的东西,和他们在自然和心灵深处所赢得的东西保存起来。”[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追求的理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反映小农利益的“天下为公”的思想,就体现在好几个不同的主要学派中。如墨家主张兼爱互利,财产公有;道家把原始共产社会作为理想的世界,以至于到了1958年毛泽东还向党的高级干部推荐《三国志》中的《张鲁传》,要求党的高级干部认真读一读;而儒家学派更在《礼记·礼运》篇中集中论述了这一美好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认为“天下”(国家)是天下人的天下。在“大同”世界里,“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这个世界里,有才能的人被推举出来执掌政事,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团结合作,和睦相处。人们的思想境界突破了家庭小圈子,不仅慈爱自己的亲人,而且能推广开去热爱所有的人。在“天下为公”的世界里,老人颐养天年,青壮年有用武之地,少年受到良好教育,矜寡孤独和残疾人得到社会的关怀和照料。虽然在生产力低下阶段,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作为中华民族所追求的共同理想,不也曾激励过世世代代无数的志士仁人奋起吗?可见它始终是蕴藏在中华民族中的精神因子,时时刻刻在发挥着作用。正是这种精神因子,让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世界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顾名思义,是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挚爱。千百年来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挚爱之情,逐步发展为爱国主义。既然是“主义”,就肯定是一种理论体系,有它特定的内涵。对此徐梁伯研究员在《中华近代爱国主义精神通览》一书中将其概括为三个层次,笔者赞成这种解释,兹摘其要点于下:

第一,是心理情感层次。爱国主义首先是一个国家的广大民众,对自己的国家或祖国的一种神圣崇高美好的感情。它蕴藏于广大人民群体的精神世界之中,具体表现为对祖国的山川风物、语言文字、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各族同胞的无比热爱、亲爱依恋、自豪等美好的情愫。它独立存在于人们心中,不依附于其它任何客观条件,这是爱国主义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没有这种感情,就不可能有爱国主义。

第二,是伦理道德层次。爱国主义感情作为全民族国家人民最崇高、最神圣的感情,随着千百年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实践和理性综合,逐渐外化形成一种普遍的为大家所认同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概括起来,它具体包括:1.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祖国,决不背叛自己的祖国。周作人很有学问,文章至今为很多人推崇,然而,他在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时,投靠了日本人,成为汉奸而为人所不齿。所以,不背叛自己的祖国,这是爱国主义的一道底线。2.勇于承担国家规定的各种义务和合理负担,遵守和维护国家的各种法令制度和社会公德,保持和维护合理的社会秩序,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当祖国受到外敌入侵,民族最高利益受到损害时,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保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民族最高利益,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不论是郑成功,还是关天培、葛云飞,以及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而英勇献身的300万中华儿女,无一不是这样的英雄。3.以全民族国家的最高利益指导并规范自己的思想、理论、行为,勇于同一切违背全民族国家最高利益的错误思想、错误理论、错误行为作斗争。任何时候都不以个人、集体、集团、宗派甚至狭隘的民族主义利益损害全民族国家的最高利益,成为普遍认同的最高准则。正是这种情操,所以,彭德怀、张闻天等才受到全国人民的推崇而与日月同辉。

第三,是社会实践层次。爱国主义归根到底要在强烈的爱国感情、崇高的爱国伦理道德规范指导下,通过理性的社会实践,才能体现它的社会历史现实意义。这种爱国主义的社会实践落实到每个阶级、政党以至个人的社会实践行为之中,就会形成一定规模的统一行动,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成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巨大力量,推动社会协作前进。[2]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失败的历史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上述中国传统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直至近代的爱国主义内涵与党中央现今提出的爱国主义内涵是完全相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家国共同体,主张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即把个体利益、家庭利益与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家庭、地方、国家、天下作为一个整体联系起来思考。它既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含有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也包含有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愫。去年媒体报导了一件非常令人感动的事。说的是陕西宁陕——其县城里最繁华的商场,仅相当于发达城市一个社区的超市——这样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却推行起了15年免费教育的政策。在这个县城里,最气派的建筑不是政府办公楼,而是中学实验楼;也正是在这个县城,县政府甚至卖掉了办公楼来修学校。在这个把教育事业放在第一位的小县城里,还有一尴尬的现象:考出去的大学生也不少了,但很少有回乡工作的。面对外界不能挽留人才何谈脱贫的质疑,当地官员表现得很豁达,说宁陕的口号是“培养一个,脱贫一家”——学生大学毕业后即便不回宁陕工作,他也会接济家里,一家人就有望脱贫。[3]何况他也是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这种施政理念不仅体现了当地政府的服务型职能,更体现了当地政府把个人、家庭、地方、国家、天下作为一个整体联系起来思考的全局观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反映,寓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于施政之中。这比论说一千条理由更能让人信服与理解。

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下,应大力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夯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和睦的精神纽带。唯有如此,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支持。

注释:

[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9页,商务印书馆1983年。

[2]徐梁伯:《中华近代爱国主义精神通览》第18-20页,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3]2011年9月27日《济南时报》。

作者:江苏省工运研究所(南京)研究员、教授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祖国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