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背一公斤”安猪:公益创业家的异想世界

2012-04-29陈雪娇

社会与公益 2012年5期
关键词:支教盒子工具

陈雪娇

让“微不足道”的付出通过每个自发的个体,渗透到公益需求的每个角落,而这些一旦汇聚到一块,就能构成公益创业“广阔的市场平台”。“多背一公斤”就是这样的平台。

简单公益“多背一公斤”

“多背一公斤”的创始人安猪本名余志海,“安猪”是其英文名Andrew的音译。安猪酷爱旅游,喜欢背着背包到处跑。2004年,安猪的朋友崔英杰在云南一个村庄里呆了一个月,回来给安猪讲了几个支教老师的故事。他们有的在梅里雪山附近的村子,要走两个小时才能到有手机信号的地方打个电话;一个上海来的支教老师出车祸跌进河里,连尸体都没找到。崔英杰离开的时候,支教老师们托他给下一个村子的支教老师捎带两句话:你并不孤独,坚持就是胜利。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安猪,他决定要做些什么,作为资深驴友背些物资进山是最容易想到的。于是第二天就定下了“多背一公斤”的方案,建立了1KG网站,到驴友论坛里去推广。这年8月,安猪辞职去贵州和广西调研,沿途走访学校,最大的发现是山里除了缺物资,观念和知识的传递更重要。

“我决心过一种我想过的生活,旅行,工作,造福社会,同时还赚钱。我要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改变世界的一分子,我也要让我和我的同事过上足够体面的生活。至于它是不是叫NGO,是不是叫公益,对不起,我没兴趣。”从一开始,“多背一公斤”走的就不是NGO路线。因为那时安猪压根儿没听说过“NGO”这个词。他想要做的是社会企业,经济独立,自己养活自己。但他选择的这条路并不好走。2006年,“多背一公斤”只有安猪一个人。他对生活要求不高,也不必给自己发工资,一年就这么过去了。2007年初,第一位同事来了;半年后,又一位同事加入。他开始感到压力——既能赚钱又能做好事,这样的机会似乎不那么容易找到。

2008年,随着1KG网站注册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到2008年底,他们共为“1KG”发掘出500多所需要帮助的乡村学校。这令安猪更加坚持“1KG”的价值观: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好事,他们不需要被组织;而安猪要做的,就是设计出更好的工具,让这个过程变得简单。

为了给“多背一公斤”找钱,他注册了一家名为“爱聚”的公司。此时,作为一名社会创业者,安猪依然没有找到“既赚钱又做好事”的模式。

“一公斤盒子”的妙想世界

2009年的一次头脑风暴中,有人想到了“一公斤盒子”这个概念。然而这个概念只是在头脑中风暴了一下便被忽略掉了。直到2011年8月份,一家电子商务网站的家纺频道找上门来,想跟安猪合作做点公益营销。安猪想起了两年前的那次头脑风暴,“一公斤盒子”开始重启。“乡村的素质教育是个很突出的需求,很多学校老师只能支持主科教育,副科老师也是由主科老师兼任的,音体美和自然科学等的教育效果往往得不到保证。志愿者们也尝试做了一些支教活动,可对于他们来说,站在讲台上讲课是一个高门槛的活动。”

安猪团队由此推出了“一公斤盒子=1名老师/志愿者+36个孩子的创意课堂”的核心理念。它的作用体现在:当志愿者拿到这样的一个盒子后,可利用里面装有的材料和操作指南,为36位学生上一节主题课。这就为那些想和乡村小学的孩子们进行交流、互动而自觉能力有限的志愿者提供了简便易行的工具。

“一公斤盒子”采用了分子教学、表演互动的教学方法。它的好处在于:让参与活动的学生更加主动、积极;降低老师或志愿者学习的成本。“如果我们给志愿者自由、给学生自由,他们往往会有很多让我们惊讶的作品产生。”安猪说。“一开始,我们设计了四种最基本的盒子包括美术盒子、手工盒子、阅读盒子和戏剧盒子。手工盒子中包括剪刀、彩纸等各种工具,美术盒子中装有彩笔、颜料、画笔,阅读盒子则放入了许多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之后我们申请了一个网站,所有的个人、机构团队都可以在这里申请一公斤盒子,应用到自己的实践里面。”开放式的参与平台促进了一公斤盒子的普及,截止到今年2月底,一公斤团队就已经发放了1500多个盒子,覆盖了22个省、市的144个学校。“我们把盒子下放出去,很多团队通过微博进行反馈,这是传播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我们主动传播,而是别人在使用过程中替我们传播。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志愿者机构创新了玩法,丰富了盒子的使用方法。”

首先,安猪在网站上做了个简单的论坛来征集创意。经过一两次头脑风暴,他们提出了产品概念组的建议,然后根据这个概念采购,把需要的物资和基本的教学指南装到盒子里发放到各地学校,经过实地测试得到反馈。经过一两轮测试后进入下一阶段的流程。

安猪介绍,“一公斤盒子的开发门槛是很高的,往往是一些专业的机构才能参与合作、开发,99%的人无法参与到其中。能否做一些低门槛的活动,让普通人也能够参与进来呢?于是我们创造了一个活动卡片,活动卡片代表一个活动,既不用管它的课堂组织,也不用管盒子的材料,需要的考虑是如何通过盒子做不同的活动”。

他还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发音铅笔的原理很简单,因为石墨是导电的,一只手按一边,用笔接触纸就形成一个回路。笔尖离原点的远近就会改变电阻,电阻不同发音的高低也就不同。

“我们还在进行着更大范围的公益创新,包括各种跨界合作的公益产品,新模式的公益创意孵化系统等。”“自由”和“创造”是安猪生命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创造,能给社会带来一些改变。”

创新公益设计者

作为一个草根团队,没有宣传经费,安猪所有的主动传播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最早他们主要通过博客,而现在他们更多地使用微博和SNS。

如今,安猪更多是以设计者的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他早期是直接服务弱势群体,后来他成为设计师,设计有效的公益项目让更多人参与实践。将来他有可能会成为一名架构师,去参与一些推动整个行业进步的项目。

安猪从未想过注册NGO,他说:“首先,NGO很难注册成功;第二,就算注册成功也会受到很多管制。我不想依靠别人的善意去生存,注册了公司,就可以直接跟商业企业合作,以服务费的形式赚取收入并解决行政费用等问题,公益项目还可以得到社会捐赠。”

“在过去,我们会发现NGO和公众是剥离的。NGO可以很专业,但是在公益圈里行动,NGO的专业方法无法提供给公众。而另一方面,公众也有参与的意愿,NGO有很多资源,但缺乏有效方法,没办法长期有效地参与。因此,有些方法要重新设计,让NGO专业方法变得简单、参与性强。”安猪说他现在担任的是翻译者的角色。“在两者之间,我们特别关注与接近两个群体,一个是草根的NGO专业人员,一个是有专业技能的一些极客。”

安猪强调工具的重要性,他认为工具承载着思想和价值观,使用好工具,也就接受了某种价值观。就是互联网工具一样,它是平等开放的,例如使用博客、微博、facebook等工具,用多了,自然就发生了改变。所谓公益,实际还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不能单纯依靠理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让人接受理念。

传统的公益行动可能更多着眼于被服务者,例如学校的老师也被当作被服务者看待。而安猪考虑更多的是为参与者、行动者提供服务,只有每个人都参与,这个世界才有可能改变。“从建设公民社会开始,让志愿者、行动者更有效地行动,让更多人参与,这样的途径完全可以找到。从我们自身的资源来看,还找不到可以去影响政策的可能性。我更感兴趣的是,能让人参与公共事务后,感到这不再是与己无关、枯燥无力的做法,而是一个能有所收益并享受的过程。”

安猪称他的公益思路受维基百科的影响很深,“传统词典可能需要几百个专家,花几年时间才能编出来。维基百科没有专家,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者,只要按照它的流程编辑就可以了,你编辑完,别人也会编辑你的,最后这个东西会越来越完善。如何让普通人通过协作产生很专业的成果,这是它最神奇的地方,也是我很关注的一点。”安猪说道。

从“多背一公斤”到“一公斤盒子”,安猪的理想很简单也很纯粹,那就是努力动员每一个人,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到公益中来。“我们不是在做项目,而是将项目重新设计、开源化,在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方向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不断去发现更深层次的原因,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猜你喜欢

支教盒子工具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有趣的盒子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寻找神秘盒子
“巧用”工具
肉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