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破译”民间方略
2012-04-29王志成
王志成
方略一:家常便物
如果我们身上出了毒疮,红肿红肿的,母亲便将蓖麻籽连皮混在一起捣碎成泥状敷之,不几天,只见毒气拔尽,嫩肉长出;家里有人出了脚气,光着脚在夏天的热烫土中走一走就好了;夏天一身痱子,亦是用绵绵的热烫土在身上捂一捂、蹭一蹭,那纷繁的痱子就无影无踪了。至于拉肚子,那简单,将葱白儿几段放在锅里焙熟,趁热用纱布包起来敷在肚脐眼上,特别灵验管用。
专家点评
● 蓖麻子,主要功能为消肿拔毒,泻下通滞,治痈疽肿毒、瘰疬、喉痹、疥癞癣疮、水肿腹满、大便燥结等。《日华子本草》云:“治水胀腹满,细研水服;疮痍疥癞,亦可研敷。”以上说的功能中,就包含着上文中提到的蓖麻子治毒疮的作用。
各地医案中也有不少类似记载,如《福建民间草药》记载以蓖麻子治疔疮脓肿:蓖麻子二十多颗,去壳,和少量食盐、稀饭捣匀,敷患处,日换两次。《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记载以蓖麻子治痈疽初起:去皮蓖麻子一份,松香四份;将蓖麻子捣碎加入松香粉充分搅拌,用开水搅成糊状,置于冷水中冷却成膏状备用;用时将白膏药按疮面大小摊于纸或布上贴患处。
值得注意的是,蓖麻子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孕妇及便滑者忌服。《本草经疏》就有提醒:“脾胃薄弱、大肠不固之人,慎勿轻用。”
● 热土治脚气,是缘于土经太阳暴晒后的热原作用和本身的吸附作用,通过杀毒、干燥达到对脚气的治疗效果。应当说,这种方法是经济落后、科学不发达前提下的土法,土壤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带来的卫生学问题和可能造成的感染,不能忽视。在当今条件下。此法不宜继续使用。
●把大葱作为药用,在中医学典籍中有大量的论述,《本经》、《别录》、《食疗本草》、《本草纲目》等本草专著中都有关于它发表、通阳、解毒,治疗伤寒、寒热头痛、阴寒腹痛、虫积内阻、二便不通、痢疾、痈肿的记载。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葱能刺激汗腺,以发汗解表;促进消化液分泌,以健胃增食;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以抑制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和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别是口食生葱,效果更好。国外有研究指出,葱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的作用,可用于对动脉硬化的治疗。临床实践证明,经常食葱的人,胆固醇上升的速度较慢、数量较少。
肚脐眼,即神阙穴,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方略二:随时急救
农村的孩子总在地里忙活,不是收草就是拾柴,手不小心给刀片子割破划破,这时母亲的办法就更多了,在血未流出之时,便抢先用手压住伤口,过一会松开亦平安无事;如果出血了,顺手捋一把刺荆草拧出绿汁按在出血的伤口上,有止血止疼之奇效。
专家点评
●刺荆草,俗名很多,如刺儿菜、刺脚芽等,学名小蓟,还有一种叶子大点的称“大蓟”,二者都是亦食亦药的野菜。它们味苦性凉,主要功能基本相同,均为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常用药物,用于治疗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等。鲜品效果较好,外用时刻直接捣烂敷患处。
《本草求原》说:“大蓟、小蓟二味苦甘气平,能升能降,能破血,又能止血。小蓟则甘平胜,不甚苦,专以退热去烦,使火清而血归经,是保血在于凉血。”现代研究证实,大、小蓟的止血作用是肯定的,它能收缩血管,诱发血小板的聚集,显著缩短其出血时间。
方略三:就地取材
比如,脚手脸有了冻疮,母亲拿雪治疗,冬雪也行,但春雪为优,最好是立春这一天的雪。捧了来,在冻疮上搓呀搓,一直到通红发热才罢。果然管用,姐姐冻得红肿的手,裂了口的脚跟都让这春雪给搽好了;而我上小学二三年级时,冻手肿胀如面包,一经雪疗,几十年来都没有复发过。
专家点评
我们的祖先对雪的运用有相当长的历史。据考证,我国古代对冰雪的运用,最迟可上溯至公元前1l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间的西周时期,那时已有专门采集冰雪的记载。
到了初唐,我国有了正式运用冰雪治病的记录,《千金方》上用冰雪“灭瘢痕”的方法成为史载最早的冷冻疗法。陈藏器则明确指出:雪“甘冷无毒,解一切毒,治天时气温疫”。又说:“春雪有虫,水亦易败,所以不收。”很清楚地指出收贮的雪应是冬天的腊雪。金元医家张从正,以雪“洗目,退翳”,用于眼部疾患的治疗。明代医家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进一步总结出:“腊雪甘冷无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温疫,小儿热痫狂啼,大人丹石发动,酒后暴热、黄疸则小温服之,煎茶煮粥,解热止渴”。
根据几千年来民间积累的经验和医家们的总结,人们把雪广泛运用于对一些疾病的防治。用雪水洗痱子,作用迅速而明显,特别适宜皮肤娇嫩的小儿;用雪水擦拭手、脚、耳等裸露部位,能防止冻裂发生;用雪水沏茶,不仅能防暑止渴,而且能预防动脉硬化。《红楼梦》第4l回中有这样的情节:宝玉、黛玉、宝钗到栊翠庵作客,喝着妙玉泡的茶清醇无比,原来那茶是陈年雪水所泡。可见,用雪水泡出好茶的事,不是妄说,起码曹雪芹是有过实践的。
可见,上文中母亲用雪治冻疮的方法是有道理的,只是最好用冬天的腊雪。
方略四:空手之道
遇到脑热肚痛之时,母亲只是一双空手,随意地提、捏、揉、按,就能手到病除。肚子疼了,揉一揉,或趴在床上,母亲的双手从我的肚脐分开向上捋去,反复几次后,在腰背上猛捏猛提几下,疼痛渐消;头疼时双拇指从额头中心向两边捋去,直到太阳穴,如是10~30回不等,再从额头中心猛揪几下,倒也怪,头疼脑热,如此这般地调治一下,便化为轻烟袅袅而去。如此这般的捏提揉揪,带来振奋感、舒适感的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如有时为享受母亲的慈爱与呵护,竟装痛撒娇以求呢!
专家点评
文中所说的方法,大体相当于中医的按摩疗法。按摩的手法很多,常用的如:
1.点法:运用手指、拳尖、肘尖着力,刺激患者肢体的某些穴位,有促使经络气血循行,镇静、镇痛的作用。
2.按法:用手指指腹或手掌着力,按于患者肢体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之上,具有缓解痉挛、镇静止痛的作用。
3.摩法:用手指指腹或手掌等着力,轻按于患者肢体的治疗部位或穴位的皮肤之上,具有放松皮肤肌肉,缓解肌肉痉挛、消肿止痛的作用。
4.压法:用手指、手掌、拳头或肘部,按于患者肢体的穴位或治疗部位上,具有疏通经络、兴奋神经的作用。
5.掐法:用指甲尖着力,掐于患者穴位上,具有清醒大脑、解痉镇痛、抗休克、治昏厥等急救作用。
6.抠法:运用手指尖着力,抠取患者肢体凹陷窝中的穴位,具有刺激穴位、兴奋神经的作用。
7.拔法弹:用指尖、拳头或肘尖,点于治疗穴位之上,反复进行往返弹拔,具有消散结聚、祛风散寒等作用。
8.挤法:用手指合力挤压于患者肢体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具有解热镇痛,散风祛寒等作用。
9.颤法:用手指手掌着力,按于患者肢体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之上,进行快速而有节奏的震颤,具有调理气血、促进胃肠蠕动等作用。
头痛脑热,实际上就是常说的感冒。按摩多个穴位都可以达到防治效果:
1.按揉风池穴:风池穴位于后颈部的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的陷窝中,与耳垂齐平,具有祛风解表,清头明目,通利空窍的作用。方法是,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或二指并拢,以一定的力度,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60~100次,以稍感酸胀为好。按摩后,会觉得头部轻松,鼻塞减轻。
2.按揉迎香穴:迎香穴位于在鼻翼最凸处旁开约0.5~1cm的鼻唇沟中。按揉此穴具有散风清热,宣通鼻窍的功能,方法同前。
3.按揉太阳穴: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的颞部,眉外梢和外眼角之间向后一横指的凹陷处.按揉此穴具有清头明目,通络止痛,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方法同前。
4.按揉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第二掌骨中点,即“虎口”处。按揉此穴具有疏风解表,镇痛通络作用。方法是, 用一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穴上,适当用力掐压按揉60~100次,两手交替进行。
需要提醒的是:按摩是一种专业技术,必须掌握一定的中医知识(如经络、穴位和适应证及其操作要领、禁忌等)才能很好地应用,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平时对身体表现出的一些不舒服感觉,随便揉按一会儿也能发挥一定作用,但不能与治病划等号。
温长路,中医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医学教育、临床、科研、管理工作,以中医药文化、中医基础理论和卫生政策研究为方向,以中医内科脾胃病及部分疑难杂症研究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