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视野中都市题材电影对婚恋观的表达
2012-04-29王雅萱
王雅萱
摘要:电影用其特殊的试听语言记录着都市的变化,并揭示出都市生活的转变以及发生这些转变的动力。近年来,都市电影越来越倾向于以反映都市青年的情感生活为主题,但期间不乏一些只有夸张演绎而没传播正确婚恋观的电影。与这样的电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1月8日上映的《失恋33天》,一部典型的都市题材电影,影片不仅是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且创造了小成本电影的票房神话。本文就将以《失恋33天》为例,分析都市电影应符合怎样的大众文化才能创造高票房。
关键词:都市电影;婚恋观;大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5-0077-03
一、引 言
电影与都市的关系密不可分,电影从巴黎的一家咖啡馆诞生,随着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都市的发展,电影也日渐成熟。与西方电影一样,中国电影也是从都市中孕育出来的,并在都市中成长。都市题材的电影又是见证都市发展的重要影像形式。都市题材电影是以都市为故事发生背景、以展现都市中生活的人群以及他们的活动为具体表现内容的电影。都市题材的电影是对都市生活的一种记录、一种反映。
电影《失恋33天》是一部典型的都市题材的电影,其上映后(11月8日),接连击败同期“重口味”好莱坞大片,自11月8日至11月30日以来票房收入超过3.3亿,创造了国产小成本电影的新神话,相对于动辄几亿元的大片投资,这部电影不足900万的制作成本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失恋33天》传播了正确的都市婚恋观,电影中鲜有直接表述“都市男女应该怎样”而是以其剧情和语言,将3段恋情所传播的婚恋观表达的恰到好处,很容易让观众产生是非判断。其中主人公黄小仙的爱情经历了:昔日的闺蜜成为自己爱情的第三者,与自己的男朋友长时间进行地下恋情,最终被发现;而后,和男朋友分手,与闺蜜断交后的黄小仙与曾经的死对头婚庆公司的同事王小贱互生情愫;与此同时和黄专一、忠贞的爱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小仙公司的客户陆然和李可,以物质为基础的恋爱;影片最后,以陈老师和玉兰阿姨的爱情经历揭示了婚姻的真谛:既然做出了选择,有了问题就要修补而不是抛弃。这也是现代都市的青年男女所欠缺。
二、《失恋33天》对都市婚恋观主题的传播策略
《失恋33天》的上映后,突出的业绩表现不禁让人费解,影片是以何种传播策略为支撑从而获得如此佳绩。其实,分析下来不难看出,影片的多个环节,无不体现了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本文将就从:剧本文本、影片人物的语言特征和大众文化相关性标准,几个方面进行传播策略分析。
(一)剧本文本对受众本位的阐释
费斯克认为:大众文化是由资本主义制度中居于从属地位或被剥夺了权力的人群,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抵制社会体系对它们的规训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体现的是他们自己的关于自我及其社会关系的意义。“大众文化是从内部和底层创造出来的” 而不是向法兰克福学派所认定的那样的是从外部和上层意识形态强加的。因而都市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都市电影的文本多起源于都市,表现的就是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变化。如果一个文化资源不能提供大众的切入点,使日常生活的体验得以与之共鸣,那么,它就不是大众文化。也就是说大众文化是要有观众的参与的,文本应来源于观众,真实反映观众曾经的经历。因而,真正“接地气”的电影,才能贴合主流观众的价值观,引起共鸣。这与现行传播模式的改变也是吻合的,由“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发展,媒介传播的内容趋向于采集受众日常生活的信息,媒介传播的内容多是受众需要的信息。《失恋33天》正是一部“接地气”的电影。《失恋33天》本是豆瓣的一个直播帖,名叫《小说,或是指南》,作者鲍鲸鲸。可以说,从豆瓣开始,《失恋33天》就已经有了扎实的观众基础,同时,影片的演员阵容算是强大,这些演员基本上是主流观众所喜爱的。不仅如此剧组历时三个多月,走遍全国的重要城市,以一种类似旅行的形式去搜集“失恋故事”。并将这些故事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处表现出来。因此《小说,或是指南》的意义在于反映出读者对于都市婚恋观题材作品的需求和兴趣,受众需要什么,影片就拍什么,正是受众本位的核心内容。观众生活中有什么,影片就真实演什么,影片基于受众需求和受众生活的文本选择策略,是费斯克认为的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另外,费斯克的大众文化观还指出,大众文化始终处于运动的过程中,其意义在一个文本中永远不能确定,因为文本只有在社会关系和互文关系中才能被激活,才有意义。而文本只有进入了读者的日常生活而被阅读时才能产生社会关系。电影《失恋33天》正是基于读者对原作的精神需求而改编的,影片的意义也随着观影者社会关系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比如,对于正处于失恋状态的人和热恋中的人来说,文本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因为不同环境、心境的人其社会关系不相同:对于处于失恋中的来讲,影片是对曾经记忆的揭示,触碰到了与“失去”有关的记忆,影片有勾起伤感,引起共鸣的作用;而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影片文本是与美好憧憬相关的,影片文本的作用是善意的提醒年轻人怎样能获得更多的幸福。
(二)从人物语言看婚恋观表达的生产性特点
费斯克指出,大众文化始终是关于冲突的文化,它总是牵涉到生产社会意义的斗争,这些意义是有利于从属者的,而非支配性意识形态所喜欢的那种,这场斗争的胜利,无论将如何的转瞬即逝或受到限制,总能创造大众快乐。所以“大众文化是由大众不是文化工业促成的。文化工业所能创造的一切,乃是为形形色色的大众制造出文本库存或者文化资源,以便大众在生产自身的大众文化的持续过程之中,对之加以使用或者拒绝。” 就是说都市电影是大众在文化工业的产品与日常都市生活的界面上创造出来的。它权且应付着体制所提供的东西。并借此寻找到了反抗和规避这些宰制性力量的机会。所谓的反抗机会其实是指,都市电影用其浅显、甚至粗俗的语言剖视都市现象(这是不为高雅文化所接受的),使人在愉悦身心之时进行反思。大部分的都市电影以轻松的语言,甚至是无厘头、怪诞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也许观众根本不会对其中的内容深思,这样的电影的作用只能是放松疲惫的身心,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失恋33天》这部都市电影成功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语言特点,而且取胜于影片内容对都市婚恋观的表达。费斯克称大众文化文本为“生产性文本”。这个概念是在罗兰·巴特对于“读者性文本”和“作者性文本”区别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读者性文本”往往是读者被动性单纯的接受式阅读,其使读者单向听从并接受意义。“作者性文本”则不同,它要求读者积极介入,向作者一样,或者和作者一起构建文本意义。费斯克所说的,“生产性文本”是指一种大众性的作者性文本,其阅读并不难懂、晦涩,其阅读和实际生活的关联度很大,并且具有“作者性文本”的开放性。对于大众文化分析来说,关键在于如何确认和阐释那些使大众有可能成为开放的策略和手段,因为并不是所有大众文本都能激发多元阅读的开放文本。例如,大众文化文本有“挖苦”、“讽刺”和“浅显”的特点。费斯克认为,“这几种特征提供了创造大众文化的丰富和肥沃的资源”。
《失恋33天》的影片中除了有耐人寻味的道理,而且还有风趣,经典的语言,这样的语言特点不仅让观众发笑,也能让影片中传播的婚恋观以一种讽刺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让观众参与进来,解读语言文本的意义。纵观影片的语言风格,不难发现影片的“浅显”特点。“浅显”是对“有深度的”真理的拒绝,真理是一种控制性的话语,而“浅显”并不提供有真知灼见的解释,而是以简单的处理方式解决事情。
影片开头黄小仙在和男友分手后一度陷入“绝境”,她对自己的状态描述为“我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都不单单只是蓬头垢面,温和点形容,镜子里的人是个姿色不佳的吸毒妇女,全身上下,只剩下眼袋还算丰满。我彻底颓了,真是,变幻的人生避无可避,想掩耳盗铃都有人拿着相机围观你。”当她以这样直白的方式讽刺自己所面临的状态时,传递出的信息给多数观众并不是黄小仙失恋之后的可怜,而是因失恋变得颓废是可笑的。语气轻松,并未给观众带来沉痛的感觉。其他人确实是在围观,而且是以一种看“荒唐的人”的态度围观。当然对于这样的描述,观众的解读也是有不同侧重的,有的读者也会将解读的重点侧重到黄小仙前男朋友的背叛上,从而对黄小仙的前男友这样的人产生厌恶之感。黄小仙的情绪引起了老板大老王的不满,“回家去洗个澡,好好睡一觉,把自己好好整理整理,别搞得一适龄少女跟库存甩货似的。”这是大老王对于颓废中的黄小仙最好的规劝,这样的规劝看似戏谑、挖苦,但却鲜明的指出旁观者眼中黄小仙的形象。失恋只不过是对过去的整理,不至于变得如此不堪。
在责怪男友出轨的同时,黄小仙也在不停的反思自己,她也找到了自己问题,毕竟感情是双方的付出,前男友和自己的闺蜜在一起,说明自己在处理感情上还是有问题的,“尤瑟纳尔说过一句我一直觉得无比刻薄但又无比精准的话:世上最肮脏的,莫过于自尊心。此刻我突然意识到,即便肮脏,余下的一生,我也需要这自尊心的如影相随。”她曾经过强硬的态度和咄咄逼人的语气,让他的前男友不堪重负。影片在此将都市年轻女孩的弊病一展无余,由于自尊心过强,强到不得不伤害男友,最终的结果就是失去男友,失去所谓的自尊。“我要追上那辆车,我有话要跟他说。我要问他,我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你可不可以在下面,再等我片刻?我令你没有尊严的一步步走了下去,为了惩罚我,我甚至愿意一路滚到你脚边,从此和你平起平坐,你能不能再等等我,前路太险恶,世上这么多人,唯有你是令我有安全感的伴侣,请不要就这么放弃我,请你别放弃我。我一定要对他说。我不再要那一击即碎的自尊,我的自信也全部是空穴来风,我能让你看到我现在又多卑微,你能不能原谅我?求你原谅我。”也是黄小仙关于这段爱情的最后独白,她幡然醒悟了,可是已经为时过晚了,影片旨在提醒有同样问题的女孩。语言浅显,但其中蕴含着都市青年对待婚恋时出现的问题。由于观众的社会关系不同,对这个场景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大男子主义的男人看到的不是影片中的警示,而很可能是对这种女孩自作自受的结果表示嘲笑。当然每种解读都是受众在参与影片的生产,没有优劣之分。
黄小仙失恋的期间工作还是要继续的,但王小贱和黄小仙却经了李可对于婚礼的种种无理要求,王小贱忍无可忍的对李可说“临结婚之前两口子谈崩的情况,我也没少见,男的被女方那些二百五的要求逼得反了悔,女的悔不当初,拼命在人屁股后头追,这种结果一点也不梦幻,说这个没别的意思,前车之鉴,跟您分享一下。”王小贱非常直接的点出,像李可这样的女孩将婚姻建立在物质和炫耀基础上的多数结局,李可和黄小仙不同,黄小仙要的是完美的爱情,这份爱一定要要建立在真诚非物质的基础上,而李可的婚恋观是驻足在金钱上的,李可爱的更多是魏依然的钱,这样的婚姻同样不稳固。当然就这个问题,在豆瓣上也有过争论,多数男性认为,王小贱说的很正确,但是有女孩反对认为,结婚是一辈子就一次的事,要求多一点说明了对婚姻的重视,认为王小贱说的过头了。这也是由于社会身份的不同导致的认知差异,虽然有观点与影片想传播的婚恋观有偏差,但是也不是原则问题。影片接近最后,玉兰阿姨在讲述他和陈老师的爱情也一度出现问题时说的一段话,这也是影片通过几段爱情的对比最终得出的结论,但是这样的结论并没有直接的告诉观众,而是通过一个真实的、每段婚姻都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解释,使观众更能接受。
(三)大众文化的相关性标准
因上文提到了的都市电影剧本文本以受众为本位和其语言具有生产性文本的特点,所以都市电影符合大众文化的相关性标准。相关性标准是指作品的内容和大众密切相关,不仅是指文本要来源于大众生活、反映大众实际需求,还指大众的参与度。 大众文化是大众能够高度参与的文化。都市电影和其他形式的电影一样是大众能够亲身参与的。从《失恋33天》超过3.3亿的票房不难看出,大众的参与度非常高。到电影院观影是最直接的形式上参与的方式。更高层次的参与是根据语言文本的生产性特点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大众文化的相关性标准着眼于读者的社会情境。它是寄寓在文本中的一种潜力,而非固定的特质。其是由每一个特殊的解读时刻所决定和激发的特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因为我们以相似性作为标准因而无法说一种解读比另一种解读好。《失恋33天》的大众文化相关性高,观众喜爱看或者不喜爱看都是根据自己的解读而选择的,即便是同是赞同此剧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因为社会地位、观影地点、陪同观影人员等不同。这正是由大众文化的相关性标准所导致。此电影运用大众文化传递给受众的都市婚恋观亦是通过大众对文本缺位而产生的。
三、小 结
影片《失恋33天》的成功不是仅靠其明星阵容吸引观众的,其根本原因是创造出了真正的大众文化,无论其剧本文本来源、改编形式,都是和观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并且有意在影片文本上创造了文本的缺位,这种文本缺位给读者留出了大量的思考和反思的空间,这样观众能更好的吸收影片传递的观念。另外,影片的情节和人物语言也都富有大众文化浅显、幽默等策略和手法,观众在观影时,不仅是形式上的参与(在电影院观影)而且是在解读中不自觉的深挖其中的涵义,将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影片的中传播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了生产性解读,最终形成自己对影片的全面理解,达到影片传播都市婚恋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约翰·费斯克著.王晓珏,宋伟杰译.理解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2] John Fiske 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Boston:Unwin Hyman, 1989.
[3] 陈立旭,俞吾金.重估大众的文化创造力: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