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误区与对策

2012-04-29高晶晶

考试周刊 2012年5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校教育

高晶晶

摘要: 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已有20多个年头,在此期间,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小觑的问题,有着不少的误区,此文正是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误区对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并没有被重视,甚至是一直被忽视。心理学长期被斥责为伪科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无法正常开展。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领域,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定位,硕果累累。但应该看到的是,在一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还未完全成熟和系统地完善时,其中不乏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就理论层面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系统尚未定型,诸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评价体系,以及这项工作的定名问题、心理素质含义问题和心理健康标准问题等,目前在学术界尚没有统一的看法[1]。在实践层面上各类参差不齐的问题不胜枚举,而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上,又有着不可逾越的脱节,这都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花长时间去完善。

下面就针对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简单地谈几点,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现在国内大体上有以下几个误区。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不清晰。心理学是一个舶来品,作为在其基础上发展开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同样非本土化,对于非原生的事物,向来都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者都有,很难统一,这样也就很难形成一个公认的概念,在具体的操作上就更有出入。其中的很多理念都是生搬硬套来应用的,很容易与周围相邻近的概念相混淆。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这几个概念的区分,其实这四个概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一个领域的跨度都会有所交集,但随着不同概念外延的发展,已形成了各自的独特内涵,如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面对生活中的正常的人,而渐渐延伸过去则会逐渐过渡到异常对象,要认识到的是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的并不是心理障碍,而是要对正常的人进行一种积极的健康指导。四者的功能也各不相同,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主要有三点:一为发展功能,也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功能,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帮助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做出抉择,使其个性朝向好的目标充分发展;二为预防功能,在有害身心健康的事件出现之前就做好预防工作,主动且超前的制订目标和计划,以防止发生伤害性事件的功能;三是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定的矫治功能,这种功能是面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矫正的手段调整其心态,改变其信念,使之恢复正常。另外,与心理咨询不同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并不像其他概念那样的被动。教育就是一个主动的名词,主动性对于教育而言非常重要,可是在我国大多数的学校里,却总是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而这样的一种忽视,往往就是因为概念上的混淆。

2.对心理健康教育过于轻视。这是我国当前在这一领域不可小觑的问题,在传统的教育领域里,过分强调智育,片面地强调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全面的身心发展,总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一个学生的优劣,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心理就是健康的,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是极其有害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首先要培养成人,然后成才,而不应该本末倒置。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能为社会作出其应有的贡献,相反还很有可能会威胁到社会的安全和发展,可以说,这种传统的思想是与教育的基本目标背道而驰的,也是严重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当然,除了传统的偏见外,心理健康教育不被人们所重视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同于其他课程,通过系统的安排和学习,很快就可以收效,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不是那么的外显,或者说是很难在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的,因为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状态,并不会驻足在某个可以衡量的度上,因而看不出太多的实效,加上目前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未完全统一,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工具去衡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与否。这样的课程就很容易成为众人眼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缺乏太大的实用性,只是用作装点门面,整个社会过于浮夸太过功利性的追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受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3.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不全面。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都存在着认识不全面的问题,总是把它当做一门单独的学科来看,这种学科化的倾向,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语文、数学等科目等同起来,完全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学科割裂开来。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学校虽然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却把它视为副科,甚至是副科中的副科,完全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这种厚此薄彼的现象我国并不少见。这样就存在一个实践过程形式化的问题,一切都只是流于表面,并没有深层次地开展积极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形式化和孤立化,完全孤立在整个教育系统之外,而不是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位于整个教育系统之上,从而渗透到每个教育部门之中。由于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入手的,使一些人误以为高校心理咨询的对象只是存在心理障碍、人格缺失的异常学生,与多数心理健康但面临着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亊业、日常生活矛盾等诸多问题的学生无关,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致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范围受到很大局限,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发挥[2]。

4.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和“医学化”。这是现在讨论的比较多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领域虽然跟心理健康教育都有一定的联系,但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有人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思想品德教育,把其与德育等同起来,这是一种概念层次上的混淆,可以说,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终究不是同一个过程,其目标、手段都完全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上位的概念,应凌驾在德育之上,或者说是比德育更加基础和迫切,这二者不容被混淆。而医学化则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同另一个概念——心理卫生教育相混淆,心理卫生教育是在生理学的基础上进行的,进行这项工作的人员大多是有医学背景的老师或生理老师,它强调的是病理性特征和在生理的角度上进行教育,面对的对象和所选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在学校里,医学模式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是寻找并诊断智力低下、有心理障碍的儿童,然后像临床医生一样对其实施治疗[3]。而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则强调要贴近生活,面对健康的人,把它医学化的后果会导致其远远地偏离生活,从而变得门庭冷落,无人问津。

5.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设备较差。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备,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些方面都十分欠缺,人才的匮乏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有其特定制度化规范的人才,特定的分工决定了对人才的专业化的需求,但在我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急缺,没有足够专业的制度作保障,也没有足够专业的指导,各个地方规定不一,行内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人都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师资力量明显不够。同时,课程的设置也明显相对滞后,课程内容远离生活,教材教条化缺乏变通性,没有创新之处,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说教现象,出现了老师不愿讲,学生不爱听的尴尬境况。有的学校在完全不了解和掌握心理测量学知识的时候就一味地滥用心理测验,给学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又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进行现状分析,提出以下对策。

1.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即使目前还无法下一个统一的定义,也要明白和掌握其真正内涵,要拥有一个目的明确的操作性定义,哪些工作是属于心理健康教育范畴之类的,其对象、功能、内容、方式,以及工作模式和过程又分别是什么,把握好定义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相应的活动都应该是在定义规定的范围内展开,而不是空洞地泛泛而谈。其内容一定要规范,它不是心理辅导,也不是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继续开展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做到真正的切实有效。要让预防多过干涉,更是多过矫治。做到防患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一个侧面,而另一个侧面,则是不断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主动的、积极的,它要求教师要起着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形成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理品质。

2.正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它并不是其他教育的附属品,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极其重要的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用性在于它不但会使人通过指导自身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同时也不断地促进着人的发展和进步。进步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学习进步,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获得进步,可以说进步是学生的根本使命,而要完成这样的使命,心理的健康状态必不可少。同时,心理健康也是有效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与智育之间有着极其微妙的联系,各种学习发现兴趣和自我提高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标志[4]。可以说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3.要从全面系统的,普遍联系的角度来诠释今天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要孤立而片面地去看待心理健康教育,而是把它放在教育这个大系统大环境里去考量。要正确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的教育之间的联系,认识到这种联系不可分割不可被替代。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人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每一种学习活动中都会有心理的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与别的学科之间是一种互相渗透的关系,它是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任何人为或观念上的分歧都是错误的,要在整合的高度上看待心理健康教育与整个素质教育系统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做到全民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每个人都要意识都心理健康教育与自己息息相关,营造出气氛良好的大环境,这样才可以利用好学科教学中的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学科教育优势。

4.要在实践上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走偏,在探索的过程中,走弯路在所难免,但是在经过一定的磨炼后,都可以找到一条正确地途径朝好的方向发展过去,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偏向发展,都是因为概念的不明确或是具体实践操作上的偏差造成的。无论是“德育化”还是“医学化”,都是一种不准确定位和不正确的操作的结果,要克服这些,就要明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该走的道路,要在思想上理论上做好专业的区别,不能一味跟风,这样很容易陷入误区和偏见。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密切联系,既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又不能以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5]。在“医学化”这个问题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分化开不同的部门,找到各种针对的对象,各司其职,不去跨不该跨的领域,不去故意扩大自己的范围,从而扭曲甚至是压制自身的功能。只有认清自身职责,准确定位,才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加快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更新也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教育部的指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要形成一个课内外相结合、教育与指导相呼应、咨询与自助相联系的工作网络。课程的改革十分必要,根据不同的年级设置相应的不同的课程,以利于学生根据自己身心发展的特点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教材方面,也要紧跟时代脚步,学会变通,而不是一味地说些陈词滥调,教材要体现出针对性、专业性、实用性、可操作和可接受性。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课变成学生厌倦的课程,要让学生在这个课堂上释放心理压力,得到快乐,能够成长。而在师资方面,要做的努力则更多。要拥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就要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上岗人员都有专业的任职资格。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优秀的从业人员,不但要拥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拥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多开展各种不同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成长。在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渠道的拓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就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在校外也能做到时刻注意保持身心健康,再者可以加强区域间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互相学习取得进步,当然还可以利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使其道路越走越宽,进入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

参考文献:

[1][4]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许岱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11(3).

[3]曾静雯,黄建伟,蓝敏.国内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探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6(下半月刊)总第155期.

[5]刘宗发,冉汇真.西部地区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09(4).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