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木式”教学方法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2012-04-29钱晓芸

考试周刊 2012年55期
关键词:光标作图积木

钱晓芸

在计算机学科中,计算机语言是开发软件系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学习计算机高级语言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掌握1—2种计算机高级语言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因此,在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编程,尤其是与数学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的编程。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积木式”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所谓“积木式”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将较为复杂的知识点分解为较小的知识点,当理解和掌握小知识点后,再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就像儿童在玩积木游戏一样,将许多块积木按一定的顺序和形式结合在一起,搭成一座宏伟的建筑。在这个意义上,一个复杂问题的解决就分解为两个步骤:一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较为简单的问题并逐个解决;二是将已解决的各个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以QBASIC语言中的文本作图为例,阐述“积木式”教学方法在该问题中的应用。

文本图形主要是指比较规则的线性图形,即光标的起始位置和每行文本中符号的数目呈现线性变化规律。在这样的文本作图中,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每行文本起始位置的确定;二是每行文本数目的确定。对于每行符号起始位置不变而数目线性变化的图形或者每行符号数目不变而起始位置线性变化的图形,可以用目测观察的方法,直接确定上述两个问题中的具体参数,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线性图形,就要通过一定的公式来确定,这个公式可以概括为:Y=KX+B。

一、文本起始位置的确定

当文本起始位置呈线性变化时,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解决:用两个不同行的各项参数作为上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已知条件,列出两个方程,求出K值和B值,最终确定线性方程式。

例1:

在这个图形中,每行的起始位置公式均为Y=KX+B。其中,X为行号,K为斜率,B为截距,Y为光标的起始位置。可列出三个方程,取其中的第一和第三两个方程:

求得K值为1,B值为0,因此可得到光标的起始位置方程为:Y=X。

在这个图形中,仍然可以用Y=KX+B这个公式确定光标的起始位置,但与例1中不同的是,光标变化的线性方程应该有两个,因为光标起始位置的变化趋势很显然并不统一,而是关于X轴对称,所以在列式计算时,应该列出两组二元一次方程组,而X值的变化范围也应该是对称的,即可设为从-3—+3:

7=K1·(-3)+B1?摇?摇?摇(1) 1=K2·0+B2?摇?摇?摇(1)

1=K1·0+B1?摇?摇?摇(2) 7=K2·3+B2?摇?摇?摇(2)

解这两个方程组可得两组K值和B值分别为:K1=-2,B1=1;K2=2,B2=1。两个方程分别是:Y1=-2X+1;Y2=2X+1。根据这两个方程中X的取值范围可以得出:K·X总为非负数。因此,结合上述情况,可以用函数ABS()来调节正负号,因此这个图形的光标起始位置可以归纳为:Y=2*ABS(X)+1。

上述两个图形基本概括了线性作图中的所用情况,也就是说,无论是何种线性作图,都离不开这样两大类型,即单向线性变化和对称线性变化。即使有变化,也只是在符号上有较小的变化。

二、每行中符号数的变化

与光标起始位置相似,符号数的变化离不开两大类型:一是单向线性变化,二是对称线性变化。单向线性变化中分为单向增加和单向减少,此时,可以将符号数的变化看成是一个等差数列,趋势相似,而步长不同。步长的不同,主要体现在K值的变化,趋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K值的符号:增加的趋势下,K值为正;否则为负。对称线性变化的算法与例2中基本一致,只在具体问题中有数值上的变化。最终也可以得到一个类似于Y=KX+B的一个公式来反映符号的变化。

当然,有一些图形(如例2)中既有光标位置的变化,又有每行符号数的变化。这时,我们就应该把所学到的小知识点综合起来,即结合光标起始位置和每行符号数这两种算法,求出作图时所需参数,最终写出正确的、简洁而高效的QBASIC源程序。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搭建好每一个小知识点的框架,就能解决好以此为基础的各种复杂问题。我认为,该观点不仅可以适用于计算机语言的教学之中,还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其他领域。

猜你喜欢

光标作图积木
巧用三条线 作图不再难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反射作图有技巧
星钻积木
三招搞定光的反射作图题
有趣的积木
作图促思考
玩积木
Mac OS X系统中Delete删除键的5种用法
Mac OS X系统中Delete删除键的5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