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背景下的园本化探索

2012-04-29吴昀

考试周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幼儿园资源家长

吴昀

我园人格特色课程,首先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有价值的教育思潮、课程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同时,我们必须根据本园地域文化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构建自己的特色课程。而地域文化和本地区幼儿的发展情况,无疑是我园园本特质所在。本土的和地域的文化资源,能让我园人格课程更加鲜活、更为丰盈、更具生命力。

1.筛选本土文化,关注幼儿需求

无锡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作为吴文化发源地,文化资源博大精深。然而,吴地文化的精深之处并非所有成人能了解,更何况是3—6岁的幼儿。幼儿园三年的课程,不可能囊括所有的内容,所以,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有效筛选是极为重要的。

开发园本课程资源,我们要求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并明确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打破传统的家长教育思想,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并及时和家长沟通,获得有效信息反馈,等等。我们充分体现园本课程实质: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等活动。

(1)全体参与课程资源开发

我们鼓励全体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课程构建中。年级部长、学科组长应起好带头作用。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各种渠道收集有关本土文化资源,组织老师们开展“网络教育论坛”、“班级网页制作大碰撞”、“多媒体教学分享会”等活动;开设“教学金点子”、“我来推荐”、“家园互动彩虹桥”等专栏,鼓励家长建言献策,推荐优秀的课程内容和资源。

我们引导教师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整合优势、互动合作,参与开发,多渠道、科学地收集适合我园课程的信息资源,如图片、影片、VCD、歌曲、故事、游戏等音频、视频素材等。教师在“课程资源库”中可根据孩子需求和教学需要,寻找到合适的素材进行修改、拼接、筛选和提炼。在家长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中,开发了诸如家长助教、社会体验等新的课程实施模式,使之更贴近孩子的生活、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2)贴近幼儿生活筛选课程资源。

生活即教育,环境即课程。因此,我们鼓励教师要关注地域文化、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生活。我们提出:要做一个好老师,必须和孩子们一起看动画片、一起捉迷藏、一起放风筝。只有和孩子玩在一起,才能了解他们,更好地上出属于孩子们的课程。

组织全员参与课程资源和吴文化资源开发,教师必须用专业的眼光进行合理选择和有效加工。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们在精心选择之后,产生了一个个生动的活动内容。如:我们的阿福阿喜、水墨游戏、家乡的桥、古运河边的老房子、饲养蚕宝宝、太湖“三白”、“肉酿面筋”DIY、无锡方言大串烧、欣赏玉飞凤、开心小陶吧、好吃的“穆桂英”糕点、欣赏“二泉映月”、“我”的旅行小护照、跳个杜鹃花舞、杜鹃花邮票展、杜鹃花服装沙龙会、花车巡游、暖暖足浴情等,数不胜数。孩子们在这种特色的新颖的活动中,显示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

2.架构主题脉络,凝练教育价值

教师们精心筛选的教育活动内容虽然产生了一个个惊喜,制造了一个个精彩,但这仅仅是我们园本课程中一盘散落的珍珠,并没有成为一串串美丽的项链。我们在思考,串起这些闪亮珍珠的主轴是什么?具体来说,是一个个活动中隐藏的、内在的、共通的教育价值。因此为了课程科学化发展,幼儿园成立了“课程开发核心组”,分别承担课程开发、课程审议、社会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开发等任务,从一个个形式各异的活动中凝练出内在的教育价值,组合成一个个丰满的主题。资源的筛选可以通过全员教师的参与来完成,而教育价值的提炼就需要园部的统一整合和规划来实施。我们采用了年级部行动研究、学科组课例研究的方法来完成教育价值的提炼。

(1)年级部行动研究,凝练不同年龄层的教育目标。

我园是一所拥有48个班级的大型幼儿园,一个年级部就是16个班级,我们将课程研究的“主阵地”落在了年级部。由市、区教学能手担任年级部长,带领教师开展研究活动。在“链接式主题帮对”、“金点子发布会”、“新问题研讨沙龙”等课程研讨活动中,老师们在各自的年级部,针对自己年级部孩子的发展和需求,大胆发出自己的声音,积极进行课程实践与改革,养成了独立思考并勇于承担责任的课程建构意识,逐渐成为课程实践的主导者。同时,“参与式”和“浸入式”的课程研讨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从课程的忠实“传教士”逐步转变为课程实施的领导者、实践者。

我们通过“一个主题,多次讨论,积极实践,相互观摩”的方式,使教师不断积累主题演绎的经验,提高课程实施能力。第一次:确定一个主题,在年级部大家各自设计,相互讨论,思维碰撞,确定班级主题目标和活动内容。第二次:针对存在问题开展讨论,邀请专家介入指导,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困惑与困难,制定年级部主题目标,使主题顺利开展。第三次:相互观摩,再次修改,展示成果,总结经验,进一步反思。这些使老师们积累了主题实施的经验,提高了主题演绎的实践力、反思力、调整力、整合力。在一次次的研讨中,完成和完善了各年级部的主题和具有价值的主题目标。

(2)学科组课例研究,探寻不同学科领域的教育价值。

课例分析会是我们课程研究的又一有效载体,它是一个使所有参与园本教研的教师都经历融入教学与研讨的实践与反思过程;是一个与课例的实践者共同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产生问题、困惑,在思维碰撞中共同寻求解决问题与方法的过程。

我们在学科组开展“一课多研”的教研活动,即选择主题,大家共同讨论,确定教学内容,由一个老师承担活动;一个活动通过多次实践、研究、反思,最后向全园展示,使老师们得到该学科的共同发展与提高。老师们在研究中不仅获得了学科上的进步,而且透过学科探寻主题教育的价值。例如,在本土艺术文化的课程研究中,美术学科组的教师把目光聚焦到无锡“玉飞凤”上,玉飞凤作为一种三千多年前的远古图腾,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它喻示无锡人的聪慧灵秀、无锡城市的祥瑞腾飞。教师们从研究玉飞凤的文化背景、价值寓意入手,寻找其蕴含的教育价值。研究“传递给孩子什么?如何让三千多年的文物走进孩子的认知世界?如何给予帮助理解的本土艺术?以何种方式开展?如何激活孩子内心潜在的艺术潜能?如何支持孩子对艺术的再创造?”等问题。教师们就是这样如剥笋般地实施着课例研究,找到本土艺术和教育发展价值的平衡点、最佳点,让课程开展得鲜活、生动,符合孩子的发展水平,形成在本土文化背景下孩子们的艺术课程。

3.课程内涵的深化,形成校园文化

例如:“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主题,我们幼儿园同样也实施过“你好,春天”、“春天的秘密”、“春天的故事”、“种植去”等主题,每年通过课程审议,筛选诞生了许多具有时代性的孩子关心喜爱的主题内容。在课程内涵不断深化的同时,我们也不断地思索,什么样的活动能触动孩子的心灵?什么样的教育资源能激发孩子无限的潜能?什么样的文化大餐能让孩子享受教育的幸福?回答是:过节。过春天里孩子自己的节日,这是孩子们自己的主张。春天里开得最艳的是杜鹃花,杜鹃花是幼儿园的园花和无锡市的市花。于是,经过孩子、家长、幼儿园的投票一致决定,每年4月12日为我园的“杜鹃花节”,我们的“杜鹃花节”就成为了幼儿园校园文化中亮丽的风景线。

课程内涵在一次次的审议、研讨中不断深化,一个个主题层次逐渐清晰,有些节日主题已经成为幼儿园每年的传统节日,成为老师和孩子们向往的节日。在这些主题的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包括家长,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影响着幼儿园的每一个人。幼儿在节日中快乐享受和表现,他们是活动的主人;教师精心策划,创造环境;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幼儿园的文化在节日中逐渐形成,团结、融洽、合作、相互尊重、关注幼儿和谐成长的氛围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产生。教师在这样的校园文化的影响下,教育者的角色意识更强,对于幼儿的理解和帮助更明确,对于家长合作和指导更和谐,对于校园文化的融合度更高。

猜你喜欢

幼儿园资源家长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爱幼儿园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资源回收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