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大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2012-04-29何岸丘佳纳

源流 2012年5期
关键词:大埔

何岸 丘佳纳

大埔地处粤东北,毗邻闽西南,境内群山绵延,三江汇流,风景秀美。

这里人文积淀厚重,古今名人辈出,“一腹三翰林”、“父子两总理”、“父子两进士”、“兄弟三将军”、“全县109位将军”等被传为佳话。

这里客家风情浓郁,民居建筑古朴典雅、琳琅满目,花环龙、仔狮舞、鲤鱼灯等别具特色,是广东汉乐之乡,“南国牡丹”汉剧的发源地。

这里曾是中国的四大瓷都之一,如今更被人们誉为“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传承客家文化的一颗明珠,山环水绕的绿色生态家园。

大埔古有“万川”之名,汀江、梅江、梅潭河流经县境,于三河坝汇集成韩江,流向潮汕入海;大埔又有“山中山”之称,群山环抱,层峦耸翠。青山绿水,在这里交织成一幅瑰丽的自然胜景。

大埔境内共有了90万亩生态公益林基地,森林覆盖率达76.34%以上,有自然保护区6个,森林公园16处,其中较著名的有丰溪省级森林公园、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阴那山、西岩山、韩江、汀江、梅潭河等。丰溪省级森林公园有珍稀动植物、溪流飞瀑众多;阴那山有奇峰秀石、古木幽径;双髻山有天然石岩石洞、摩崖石刻;西岩山有烟云树海、万亩茶园;韩江则以三江汇流、两岸青山耸翠著称。大埔风光如画,自然景观众多,名声在外的坪山梯田就是其中之一。坪山梯田始建于元末,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梯田有1200多亩,沿一座座山坡层层叠叠,从山脚连到山顶,少的数十级,多的有百多级,连绵不断,蔚为大观。

大埔处处风光旖旎,青山绿水孕育了客家人民淳厚、朴实、善良的独特品质。这里自古崇文重教,文化早开,人文蔚起。据史料的记载,到清代大埔总共出翰林15人,进士58人,举人298人。辛亥革命后,文官武将代不乏人,名人贤士层出不穷,仅大埔籍将领就有109人。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如第一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国民党元老、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抗日名将吴奇伟、范汉杰、罗卓英、赵公武,中共早期活动家罗明,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现任总理李显龙,香港著名慈善家田家炳以及现代著名作家杜埃、碧野等杰出人物。

千年沧桑岁月,积淀了厚重的客家文化,孕育了一辈又一辈的文人志士,亦给大埔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有建于隋大业年间的万川古城、明嘉靖年间的茶阳老县城和三河坝司城等3处古城遗址;有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丝纶世美”石牌坊和建于清乾隆年间全省唯一的“奕世流芳”木牌坊;有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有韩江水系四大名寺之一——万福寺等。

有人说过,大埔是客家民居的博物馆,事实亦是如此。各式各样的古建筑,还有李光耀、田家炳等一批名人名居,琳琅满目的民居构成了客家民居建筑大观园。

客家民居建筑的典型是土围楼和围龙屋。大埔的土围楼“花萼楼”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方石楼“泰安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其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结构之奇巧,风格之独特,内涵之丰富,均是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而大埔张弼士故居“光禄第”、何如璋故居“人境庐”,则是客家围龙屋中的典型,构思巧妙、工艺精湛,是不可多得的具有客家建筑风格的民居古建筑。大埔人对家的观念很重视,在外无论做官经商,但凡有了钱,总会回乡建房子,为族人留下遮风挡雨的地方。可以这么说,每一座房子的背后都有一段诉不尽的春秋。

如果说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民居是大埔外表象征的话,那么迷人的客家民俗艺术就是大埔的神韵了。千百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大埔独具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艺术:雄浑古朴的“八音大锣鼓”、清澈迷人的客家汉乐、被周恩来总理称誉为“南国牡丹”的大埔汉剧……

大埔民间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如“花环龙”、“鲤鱼灯”、“黑蛟灯”等也独具特色。现在流传于客家地区的汉乐是古代的中原音乐文化,像“中州古调”、“汉皋旧谱”就是世代相传的旧有乐谱。大埔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汉调音乐最兴盛的地方之一。明朝嘉靖九年,也就是公元1534年,大埔最早的县志当中就有记载说,大埔在汉乐方面的兴盛可以媲美古时“中原音乐”鼎盛时期的邹国和鲁国。以后,各个时期大埔的县志也同样记载着大埔的风俗是家家户户都会演奏客家汉乐。正因为这样,所以大埔也被人们称为“汉乐之乡”。

大埔还以小吃久负盛名,是广东客家美食名县、中国小吃名县。大埔小吃约有200种,这些底蕴深厚的大埔美食,每一道美味,都会让你感到客家源远流长的历史,体会到浓郁的客家民俗文化特色。薄饼、笋粄、鸭松羹、珍珠粄等几十项风味小吃被评为“广东客家十大名菜”。

作为广东省第一个被确认的中央苏区县,革命战争时期大埔境内发生过不少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如1918年5月孙中山先生亲临三河坝劳军,1927年10月朱德军长亲自指挥打响了著名的三河坝战役,在青溪建立的红色交通站,在枫朗建立的中共南方工委领导机关,在光德成立的闽粤赣边区党委机关等;孙中山、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毅、邓颖超、李硕勋、方方、古大存等革命前辈都在大埔留下革命的足迹,为今天留下了“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中山纪念堂、青溪红色交通站、中共南方工委及闽粤赣边纵党委旧址等红色景点。

走进大埔县城,犹如走进一幅美丽的画卷。包含了全国数百位著名书法名家墨迹的书法公园、流光异彩的一河两岸景观大道、西湖公园、文化广场、虎山公园、滨江公园……无一不是游客休憩、感受客家文化的好去处。此外,大埔还以灯光、名贵树木、城市雕塑、公益广告为特色,使得小城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处景点都成为靓丽的风景线。2009年12月,在北京“中国最美的小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中国最美的小城推介结果发布暨颁奖大会”上,大埔以生态环境、客家风情、传统之美、文化之美、人与自然和谐特色荣膺十佳“中国最美的小城”称号,并被评为全国“最具文化品位的十个小城”。

“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汉乐之乡”、花环龙之乡、全国十大文化休闲基地、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中国最美的小城、中国最具文化品位的小城、中国小吃名县、省文明县城、省文化先进县、省卫生城镇……大埔数目众多的名片令人目不暇接。大自然的眷顾,再加上客家人千百年辛勤不辍的耕耘,使大埔这个“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在今天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丰溪省级自然保护区

丰溪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埔县北部的丰溪林场,距县城48公里,东部与福建省永定县毗邻,区内峰峦叠嶂,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整个山系属水珠山系,地势较高,总面积1000多公顷,是我国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常绿阔叶林保存最完整且面积大、珍稀动植物种丰富的地区之一,素有粤东“绿色明珠”之称。

自然保护区内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森林覆盖率97%,有国家一类保护野生植物桫椤等珍贵树种,还有丰富的珍稀动物资源,区内发现陆生脊椎动物200多种。

大埔丰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狭谷探险区和原始次森林观赏区位于丰溪自然保护区西部七里溪。这里山高路陡、怪石嶙峋,深山大狭谷里古树参天,野藤盘根错布,是寻幽探险吸氧的好去处。攀到将近山顶,便可观赏到原始森林郁郁葱葱、雄奇的自然景色。

花萼楼

花萼楼位于大东镇联丰村,距县城 45公里,建于明万历36年(公元1608年),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土围楼。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花萼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共有三环,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共有210个房间。楼高11.9米,楼的墙体用生土夯筑而成,底层宽2米。顶层宽1.3米,楼顶为木梁灰瓦。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有面积为283.4平方米的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人们丰衣足食的心愿。天井一侧有口古井,用于防火和生活之用。楼内有砻、碓等生活设施。整个土楼布局合理、通风采光、冬暖夏凉。

花萼楼设计精巧、结构独特,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是目前广东土围楼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是世界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三河中山纪念堂

三河中山纪念堂位于梅江、汀江、梅潭河汇合处之西岸古城内,是全国兴建最早,保留最好、设计精巧的一座中西合璧纪念堂。

1918年初,粤军总司令陈炯明部队驻扎在大埔茶阳、三河等地,司令部设在三河汇城天主教堂。同年5月,孙中山亲临三河汇城与陈商议援闽护法事宜并敦促其北伐。1928年,中华革命党党员、同盟会会员、新加坡同德书报社社长、中国国民党新加坡支部长徐统雄倡议并筹集巨资,在翁万达石坊内,兴建“中山纪念堂”以作纪念。

中山纪念堂为两层水泥框架结构,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楼顶额书“中山纪念堂”,亦为胡汉民所书。纪念堂面前是四根石华表及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一楼中堂有蒋中正书题“景仰国父”、林森书题“作君作师”匾额等。孙中山先生挂像旁书写的“博爱”两字,为孙中山生前真迹。

西岭中国书法公园

该公园位于县城西北片,北环公路中间濒河地段,三面环山,北环公路及梅潭河环绕其间,山青水秀,山环水抱,规划占地面积约2475亩,首期工程占地面积约1000亩。该公园规划书法区、登山健身区、农业观光区、祈福区四个景区。在南门入口书法区,设置当代名家(省级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以上)书法作品100幅,东门入口设置中国历代名家书法经典80幅。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名家书法为主题,以敞开、休闲、康体、宜人为特色,集历史文化、美育熏陶、客家民俗风情、康体休闲、登山运动为一体的书法公园已成为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议大夫第

通议大夫第位于大埔县百侯镇政府侧,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即1750年),距今已260年历史,为时任陕西按察使杨缵绪所建。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3866平方米,建筑面积2970平方米,共有70个房间,是标准的三堂四横九厅十八井客家府第式建筑。工艺精致,雕梁画栋,正门顶灰塑“通议大夫第”白底黑字。屋内天顶屋脊用沙灰雕塑成鲤草高翘状。屋内抬梁斗拱,木瓜墩均雕有各式花草图案,工艺非常巧究精美。

通议大夫第,俗称“一腹三翰院”。该屋主人杨缵绪与其弟杨黼时、杨演时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先后考取了进士,而且都成为翰林院大学士。因为这是一件罕见的事,所以在民间传说里,就有“隔河两宰相,十里九状元,还不及我一腹三翰院”的故事。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兴建于1963年。先后被广东省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局限,纪念碑整体活动场地狭小,缺少革命文物、史料和先烈事迹展览场所。为更好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县委、县政府对三河坝战役纪念园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建设。目前,纪念园总占地18万平方米,由纪念碑、纪念馆、瞻仰平台、石雕门坊、朱德铜像、观景长廊、纪念浮雕、大型停车坪、会议室等九个部分组成,是全省、全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重点景区。

猜你喜欢

大埔
海珠·大埔对口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在广州举行
编纂《大埔革命老区县发展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