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典型与标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作用
2012-04-29朱立军夏利明
朱立军 夏利明
【摘要】坚持典型引路是开展宣传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道路”宣传为例,探讨如何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发挥宣传工作在推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作用。
【关键词】创先争优;典型;“大别山道路”
宣傳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发动器”、“助推器”和“动力源”,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作用,是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抓手,以“大别山道路”的典型宣传为主线,把挖掘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发挥先进典型的思想引领、精神激励、舆论导向等功能,为创先争优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营造了氛围,全校上下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蔚然成风。
一、以明确办学理念、坚定发展方向为引领,不断凝练“大别山道路”的办学特色,为创先争优活动确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典型就是旗帜,典型就是方向。坚持典型引路,就是要通过典型的宣传学习进一步明确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就创先争优活动而言,关键是要按照活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典型引导,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进一步明确和内化“创什么样的先进、争什么样的优秀”。校党委深刻感受到:紧密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把广大党员和教职员工的思想统一到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上来,把力量汇聚到立足岗位做贡献上来,是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的本质要求。
为此,校党委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农大、怎样建设农大”、“培养什么样的农大人、怎样培养农大人”这两个根本命题,从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全局来整体设计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我校“大别山道路”办学经验这一重大典型的宣传,系统总结了27年来“大别山道路”的办学经验,凝练了“大别山道路”的内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推动教育科技与社会经济互动发展”。《中国教育报》在全面报道我校“大别山道路”的先进事迹后,还配发了评论员文章“一条强校育人的成功之路”;《安徽日报》以“山歌嘹亮”为题,展现了我校“大别山道路”的感人事迹,刊发了“产学研结合大有可为”的评论员文章。这些集中的宣传报道,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刻回答了我校办学育人这两个根本命题,坚定了学校师生员工在新形势下坚持走“大别山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校党委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我校而言,就是要沿着“大别山道路”奋勇前进,不断开创农大事业发展的美好明天;就是要立足“论文写在田野山林、人才植根江淮大地”创先进、争优秀;就是要在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上争先进位。党委系统构建了创争活动的目标,确立了“人才培养上水平、科教兴农当先锋”活动主题,明确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先进水平农业大学”的创争目标,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都相应确立了特色鲜明的创争目标。广大党员立足自身岗位,主动亮身份、树目标、勇承诺,大家一致认为:“大别山道路”办学实践的凝练,明确和坚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创争目标。实践证明,“大别山道路”办学经验的典型宣传,不仅仅深化了农大师生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农大、怎样建设农大”、“培养什么样的农大人、怎样培养农大人”的认识,同时也为学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以增强公信力、提高感召力为关键,深入挖掘“大别山道路”精神实质,为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动力
典型就是榜样,典型就是标杆。传播学理论认为,“人们对传播的信息首先是认知(思想领域,即我们对事物的知识),其次是情感(情绪领域,即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再次是意愿(动机领域,即我们对事物采取的行动)”。如何通过对先进典型的认识内化为情感认同、表现出行为意愿、最后付诸行动,就必须不断提高先进典型的公信力、感召力,深入挖掘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这是做好典型宣传,发挥典型引路作用的关键所在。
校党委深刻认识到: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仅需要对“大别山道路”从办学育人层面作精心的凝练,以此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明确目标;更需要从“大别山道路”的实践中,深入挖掘先进人物的典型,深入挖掘“大别山道路”的精神实质,为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树立学习、效仿的榜样和标杆,真正做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树立一个人,带动一大批。为此,党委采取了整体筹划、层层推进的方式,围绕“大别山道路”的宣传推出了一系列先进典型人物。一个又一个的先进典型,展现了“大别山道路”的艰辛历程,诠释了“大别山道路”的精神实质,为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树立了创先进、争优秀的标杆,深刻回答了“怎么创先进、怎么争优秀”的现实途径。
从2010年开始,校党委以“为了大地的丰收”为题,重点推出了扎根田头、潜心钻研、推动粮食高产攻关的胡承霖教授,并被省委宣传部作为全省重大典型进行宣传,中央、省级媒体先后对胡承霖教授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其中《人民日报》在红旗飘飘专栏以“一辈子和小麦增产绑在一起”为题,全面介绍了胡承霖教授的先进事迹;《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跑田头治学本色,‘赶场教授当汗颜”,深度诠释了胡承霖教授作为当代高校知识分子典型代表的崇高精神;《农民日报》连续刊发5篇报道,并刊发了原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撰写的“学习胡承霖 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学习文章。《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等也先后连续报道了胡承霖教授的先进事迹。在校内,党委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及时下发了《在全校开展向胡承霖同志学习的通知》,要求广大党员和全体师生员工要以胡承霖同志为榜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创先进、争优秀。同时学校配发了“学习胡承霖 在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上争先进位”的学习文章,刊发了“走‘大别山道路的榜样”、“沿着‘大别山道路奋勇向前”2篇评论员文章。一辈子致力于粮食丰收的感人事迹,让师生员工从内心感受到了“不容易、了不起”;把论文写在“田野”上,让师生员工从内心感受到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昭示了“为什么做科研”的价值取向。正是这种全面的展示、深度的挖掘,正是这种生活在身边、可亲、可敬、可学的典型,激发了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在重点宣传胡承霖教授先进事迹的同时,校党委围绕“人才培养上水平、科教兴农当先锋”这个主题,系列推出了“四十年矢志不渝的科研路”李增智教授、“奏響安徽畜牧业新曲”的章孝荣教授、“大山里的希望”朱世东教授、“占领茶业制高点”的李尚庆教授、养殖业界的“明星”耿照玉教授、“踏遍万里山林、誓为真菌作志”的林英任教授、“大学生村官的致富经”时全同学、“理想的种子播种在金色田园”刘坤同学等一批先进典型,一个又一个的感人事迹,一个又一个的先进人物,揭示了“大别山道路”“服务‘三农、献身‘三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为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创先争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行动的标杆,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动力。
三、以层次化的典型、立体化的宣传为抓手,整体推进“大别山道路”的宣传,为创先争优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
典型就是示范,典型就是导向。“长久以来,示范观察学习一直被认为是传递价值、态度以及思想和行为模式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校党委深刻感受到: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需要先进典型的引领和示范,需要强有力的舆论宣传的引导。党委坚持把“大别山道路”的宣传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层次化的典型为引导,以立体化的宣传为保障,构建了一个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为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撑。
校党委从学校层面推出了“大别山道路”和胡承霖这2个重大典型,并被省委宣传部作为全省重大宣传典型予以宣传学习。同时,围绕“大别山道路”的整体宣传,在教师中还推出了朱世东、李尚庆、耿照玉、林英任等一批先进典型,在毕业生中推出了时全、刘坤、毛凤昌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在校学生中围绕“自立自强和品学兼优的优秀大学生”这两个主题,推出了一大批优秀典型。各党总支结合本单位实际,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也遴选、挖掘了一批本单位的先进典型。一个从省级、校级到学院的先进典型体系,为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了特色鲜明、生动鲜活、可供学习的榜样。
校党委坚持以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方式,构建了强大的舆论宣传导向。围绕“大别山道路”和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坚持文字报道与音像、图片报道相结合,事迹报道与言论、理论文章相结合,新闻宣传与文学艺术表现相结合,在报纸、广播开辟专栏、专刊,开通创先争优专题网站,制作专题宣传展板,在BBS上开设专题论坛等,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典型宣传,提高了典型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同时深入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通过座谈会、报告会、研讨会、征文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深刻认识先进典型的精神内涵,增强自觉学习、自觉践行、自觉争当典型的主动性,营造了创先争优活动的良好氛围。
(作者:朱立军,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研究员;夏利明,安徽农业大学宣传部主任科员、讲师)
责编:叶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