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2012-04-29汪志刚
汪志刚
摘要: 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由于受传统文化中“重学轻术”的思想影响,尽管理论上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但实践中,学校迫于高考压力,认为通用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在高考中所占分值少,对高考影响不大,因而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不到位,忽视了学生发展的长远目标,剥夺了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权利,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问题对策
四川省于2010年普通高中开始实施新课程,我到乐山一中、乐山草堂高中、犍为一中、犍为清溪中学等学校实地考察,了解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情况,梳理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开设通用技术课程较成功的经验
海南、广东两省是较早开设通用技术的省份,按照课程标准开设了通用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海南省在实施通用技术课程中,采用分步实施、分层推进的方法,第一年着重进行了课程开设、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第二年在开课的基础上,又开展了教学研究、教学评价、师资水平提高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专题化、问题化研究,进行教学评比树立教师榜样,以任务驱动实施、以课题带动研究,进行教师本土化培养。将通用技术课程纳入会考中,会考成绩按10%计入高考成绩。考试范围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毕业应获得的学分规定的模块,即《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模块。考试时间为45分钟,试卷满分为50分。全卷共分两卷,卷一是客观题用于实现知识点的覆盖,增加试卷信度和控制试卷的难度;占全卷分值的40%,考生必须全部作答;卷二是微型主观题用于考查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运用技术与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占全卷分值的60%。试题力求面向学生生活,体现人性化原则。全省学校都能创造条件保证2个必修模块的开设,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一模块,下学期学习必修二模块,周课时数为2课时,一般2课时连排。使学生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达到毕业要求。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了选修模块,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海南华侨中学有四名通用技术课程专任教师,学校自主开发了《通用技术学习参考》。海南省教科院还组织编写了《新思考书系——技术与设计教学设计与案例集萃》。
广东省为了推动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组织了通用技术教师培训,通用技术能正常开课,而且积极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广州四中自主研发设计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软件系统,积极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室,展示了学生的发明创造,琳琅满目,井然有序。学校承担着高考的巨大压力,而通用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又没有列入高考范围,广东省的教师却积极进行这一领域的实践,这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成功经验。
二、主要问题
1.乐山市于2010年普通高中开始实施新课程,但到2011年才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每周一学时。主要是因为设备和师资还不能满足开课的需要,部分学校已有明确的必修课开设计划,但还没有明确的选修课开设计划,另外有个别学校连必修课的开课计划都不明确。许多学校没有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这是不符合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要求的。课标明确要求,通用技术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共9个模块、2个必修模块、7个选修模块)。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作为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需要修学选修模块。修满8学分作为高中毕业生报考高等院校理工科、农科类专业的最低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要积极进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修满23个学分,这是对高中学生毕业的最低要求。
有些学校,迫于高考压力,急功近利,错误地认为通用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在高考中所占分值少,对高考影响不大,因而不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忽视了学生发展的长远目标,剥夺了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权利,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通用技术课,但课时严重不足,没有通用技术实验室,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每个模块教学时间为36课时。目前,大多数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学校,因为课时紧张,每周只安排一节通用技术课,有的是两周一节。老师为了赶进度,不得不用十几个课时讲完一个模块,根本无法保质保量证完成教学任务。许多学校没有通用技术课程相应的实验设施和工具,学生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造成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兴趣的降低,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有的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虽然建设了通用技术活动室,购置了部分工具和耗材,但也只是装门面,应付检查而已。
3.课程资源匮乏,没有专任教师,制约了课程发展。
通用技术综合性强,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制图、机械等各方面知识,教学资源匮乏,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就是教师教学的全部资料。现任通用技术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有些学校的通用技术课程甚至由不同学科的教师分别承担不同章节的教学任务,对课标和教材都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课程的发展。
4.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监控管理和评价机制。
没有完整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案和学分认定管理机构,造成学校开课的随意性增大。对于高考多数省采取:报考第二类高校的学生考试科目仍为“3+综合”。报考第一类高校的学生考试科目为“3+综合+自选模块”。报考第三类高校的学生考试科目为“3+技术”。这样的“高考指挥棒”也使得许多学校不重视通用技术课程。
三、对策思考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依法(《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开课。
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部门对通用技术课程是相当重视的,但高层重视、基层观望、拉动基层真实重视、真实行动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在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中都有“重学轻术”的思想,尽管理论上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但实践中,学校层面一直没有把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放到应有地位。特别是以高考科目为中心的高中教育,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与关注不够,一部分学校还处在消极等待阶段,甚至根本不开设。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2.将高师学生职前学习和在职教师职后培训相结合,培养通用技术师资。
由于目前高师院校没有专门培养通用技术师资的专业,通用技术课程教师除了一部分由劳动技术学科的老师兼任外,学校师资配备也多从物理学科、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甚至化学、生物学科转任过来。从知识、能力方面看,通用技术课程中主要内容如技术设计、技术文化、技术试验、技术产品制作等方面对转任的教师来说也都是崭新的,都需要他们去学习。他们还要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的树立,知识、能力结构的培养,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
按班级数为12个计算,通用技术每周2课时,教师周工作量12课时计算,开设通用技术两个必修模块共需要2位通用技术教师,如果每所学校都开设出两个选修模块,那么总共需要4位通用技术教师,由此推算通用技术师资缺口较大。所以,可以在高师院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四川师大在物电学院开设了通用技术通识培训),我们认为还可以在通识培训基础上开展教法研究和培训,使其踏上工作岗位就能胜任工作。对转行从事通用技术教学的教师,应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一些动手能力强的优秀师资加盟通用技术课程。乐山市教育局,可以依托职业中学,组建一个符合标准的通用技术实验室,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解决燃眉之急。
3.加强投入,建设通用技术实验室。
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性较强,对专用教室、仪器设备有一定要求,这一方面对学校的场地、资金投入提出了要求。高师院校要建立通用技术实验室,以符合培养通用技术师范生的要求。另一方面,督促和指导学校抓紧抓好通用技术试验室建设和教学仪器的配备工作,尽早使中学校都能具备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保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
4.加强交流合作,开展跨省教研活动。
我们在调查走访乐山的几所中学时,与学校理化生教师交谈,了解他们对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思想准备情况,结果令人失望,老师们都说心里没底,不知道通用技术教什么、怎么教。许多老师还不知道高中有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由此可见通用技术作为一门高中新设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与阻力远比其他科目大,为推进课程实验,建议开展跨省交流合作,让老师们走出去看一看,消除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畏惧感,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学习成功经验。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省的经验,采取分步实施、分层推进的策略。第一年着重抓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教师队伍的培训和课程资源的建设等工作,省里注重以制度促进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第二年开始向课程教学研究、教学评价,以及师资专业水平的提高方向转移,通过专题化、问题化教学研究形式,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热情,把教师的关注点吸引到怎样上好课上来,积极建设校内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特点着重抓了几所学校的通用技术样本校典型,以期对其他学校以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
[2]通用技术材研究开发中心.通用技术必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
[3]田杰.素质教育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4(4).
乐山师范学院教改项目(编号JG10-ZD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