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计算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012-04-29李飞
李飞
摘 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过程中,对任务要作精心设计,做到精讲,点明关键,让学生发挥潜能,独立探讨、解决问题,并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巩固其兴趣。计算机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离不开最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各种器官,充分发挥手脑的功能,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计算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根据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创新思维的发挥,绝不取决于先天生理因素,而取决于后天的努力。这就要求教育者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学得主动、生动、活泼,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一、奠定兴趣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兴趣是万事最好的开始。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而毫无兴趣时,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因此若想激发创新思维,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兴趣又从何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1.精心设计任务。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录入文章、修改文章一般是学生不感兴趣的事。可设计一个小任务:输入题目为“自我介绍”的文章,内容可围绕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这样学生在饶有兴趣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仅可掌握录入文章的基本规则,而且当发生输入错误时,还学会修改文章的技巧。再如,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的放大、翻转及拉伸的技术是比较晦涩的,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可让学生画一幅“树林”的图画,在图画中设计大小不同的小树,并使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在地面上投影成一片片的阴影。由于该任务生动有趣,可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难点。
2.讲解内容少而精。少而精主要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通过自己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发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其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学边框和底纹时,只详细讲解对话框中的一个标签——“边框”的操作,至于“页面边框”和“底纹”两个标签,则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的使用方法。
3.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应充分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一行之有效的理论。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对学生恰如其分地鼓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转化,从而巩固兴趣。例如,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进行作品展示。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学生们将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最有效的多媒体手段是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投影机。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可以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地进行教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计算机知识,融合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
1.教师布置任务。如果仅仅靠语言的描述,显然就是很苍白的,有了画面就直观、易懂,既可明确任务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上课之前,先用计算机投影仪将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展示出来,或是一幅画,或是一篇文章。从一开始上课就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既有了目标,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2.教师辅助讲解。当需要讲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实时播放教师的操作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晰、准确地看到,明确操作方法。
3.学生交流讨论。当某个学生需要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将他的计算机画面和他的声音传送到整个网络,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他的操作过程,听清他的声音。与此同时,其他学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达到交流讨论的目的。
4.学生作品展示。当学生的任务完成时,利用多媒体网络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延迟兴趣的持续时间,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三、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各种器官,充分发挥手脑的功能。
1.训练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新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误区,必须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例如,在教学Windows的文件夹操作和文件夹属性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文件夹中,让学生上机时找不到自己的文件。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多种方向扩散,得出“被删除、被重命名、被设置为隐藏属性、被复制到其他文件夹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设想、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分析肯定,并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
2.设置疑问,引导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创设“疑”与“思”的良好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要改变教师一堂课唱“独角戏”的老方法,给学生更大的自我学习和钻研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以此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例如,在讲解“word中的自选图形”一课时,先用多媒体演示几幅由各种几何图形搭建的房子的图画,然后依次提问:①图中的房子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房子?(帮助学生整理表象材料)②除了现实中的房子外,你们还可以想象出什么样的房子?(对表象进行初步加工)③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把你刚才所想象到的房子放入一个美丽的环境中,然后利用自选图形将它构筑出来。(对表象进行再次加工处理,形成雏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脑海里将具备图画的大致形象,再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得意之作。由于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创作的画面效果也将不同。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意识。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自由辩论、互相交流等多种活动,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机统一。例如:指导学生用word编辑文稿、制作小报,用word自选图形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等。
4.手脑并用。手是大脑的入口,手脑并用,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思维功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从而巩固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可一方面指导学生练习基本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引进或自制一些音乐、游戏软件及辅助教学的课件,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例如:让学生经常在计算机上进行画、拼、编、图案着色等手脑并用的活动。
总之,计算机是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目的。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曾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要主动,教师也要主动。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因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合理利用计算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新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延波,郭兴全.创新思维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