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2-04-29徐广香
徐广香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数学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由“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转向“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还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中得到发展和提升,个性品质获得健康发展。
1.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应体现学生从主角到主体的转换。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经历知识与应用过程的相互作用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思维能力才能进一步发展,听到的易被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教师应当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已有数学知识入手创设情境,为引入新知识提供背景材料,思维空间,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到知识系统的发展有广泛的拓展空间。让他们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认清数学知识的有用性。同时,教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如果只把“情境”当做点缀,创设的“情境”就会缺少数学的“脊梁”,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虽然让人感受到活跃,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数学课堂有活动却没有体验,只是好看而已。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
2.教师从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转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3.重视课本概念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除了数学难以读懂外,另外一个原因是许多数学教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地讲,满黑板地写,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符号的规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4.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要经过精心设计。新课改要求教师视学生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注意学生的覆盖面,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体现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
5.重视课堂时间使用的有效性。
一节课只有45分钟,时间非常宝贵,一秒钟也容不得浪费。因此,课堂上一定要用简洁的语言把问题说清楚,绝对不允许说与课堂无关的话。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扯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浪费了不少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所以经常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到位”。所谓“三讲”就是:核心内容必讲;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必讲;学生的疑点和难点必讲。“三不讲”是指:学生已会的不讲(讲了只是浪费时间);学生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讲了不但浪费时间,还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三到位”是指讲练到位、点评到位和纠错到位。
6.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与学的资源。
信息时代,网络为师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资源。新的课程资源除课本外,还有网络资源,地方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网络,网络课程资源是对课本的重要补充。许多研究性学习课题和探究课题,都需要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目前,查找资料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无疑是网络。
例如,在学完《导数》一章后,有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走进微积分”,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上网查找下列资料:①我国古代有哪些微积分思想的例子;②微积分产生的时代背景;③牛顿、莱布尼茨的生平;④微积分对人类科学和社会的影响。大多数同学利用网络资源完成了这个课题,对微积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学习信息技术。这些学习,除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参加各种培训外,最适合教师的,也是最方便、快捷的,就是网络学习。数学是抽象性和灵活性较强的学科。成功的数学课,不仅要看到教学素材的合理选取,教学方式的变化,更需要体现的是老师与学生的思维、语言,以及情感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