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竞争机制,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2012-04-29雷宏光

考试周刊 2012年52期
关键词:竞争机制竞赛竞争

雷宏光

摘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倡教师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激活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堂活动竞争机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竞争教育理论认为: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合作竞争的学习方式,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互学、互助、互比、互励,把学生引入热烈竞争的活动当中,能充分发挥团体中每一个个体的力量,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深深感到:学生要学好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培养他们自学、自思、自悟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在发展独立性的同时,自尊心、好胜心、荣誉感也在增强。根据这一特点,我认为:把竞争机制有效地引进课堂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即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竞争观念,培养自强意识和不怕困难挫折、勇于争先求胜的进取精神,以强化学生自学、自思、自悟的内驱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回顾教学工作之路,只有引入竞争机制,在“活”字上下工夫,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此谈谈其具体做法。

一、合理分组,做好准备

分组前,通过摸底测试、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观察等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为合理分组奠定基础。

分组时,教师应根据之前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尽量考虑各种“人才”的和谐搭配,使竞赛的客观条件尽可能统一,然后将全班按好中差搭配分成若干个小组,使分组显得相对公平合理,并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如“神鹰组”、“熊起组”、“团结组”等,为展开竞争创造条件。

二、竞赛教学,激发兴趣

竞赛教学的结构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教师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竞赛集体,每堂课竞赛开始基本分为零,教师把准备好的不同类型的问题交给学生预习准备,让学生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开展自学与讨论等活动。

2.实施阶段。首先,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预习时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助解答;其次,教师提出学生没有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回答;最后,落实基础知识,进行小组PK赛。这些问题有易有难,有必答,有抢答,不会的不扣分,特别精彩的可奖分(也可物质奖励)。教师适当点拨,集思广益。

3.评价阶段。教师以激励性的话语对学生积极评价,给学生打气、加油,让他们体验到成功。这样学生必然会为下一次语文课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以多种竞赛形式和不同的竞赛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组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书写比赛、背诵比赛、表演比赛、成语接龙比赛、问答比赛等。当然也可按男女分成两大组进行比赛。比赛结束后,小组长对各组得分情况进行总结,评选最佳小组和最佳组员,并在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中给他们加上相应的分。学生对这些活动乐此不疲,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学习《陋室铭》一文时,我把竞赛贯穿始终,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我首先布置了预习,让学生为小组竞赛做好充分准备。接着我在课堂上设计了“朗诵比赛”、“文学常识知多少比赛”、“课文翻译抢答比赛”、“内容理解你问我答比赛”、“背诵PK赛”。学生在这节课上的表现异常活跃,思维特别敏捷,记忆力超乎寻常,回答问题的精准度是我没有料到的。竞赛让课堂活了起来,充满了活力。

三、注重实效,积极评价

1.在引入竞争机制时,应紧扣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来设计竞争策略,要避免走形式,不重内容的现象。课堂气氛表面热热闹闹、沸沸扬扬,下课忘得一干二净,一无所获,这当然是不行的。我们要注意学习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竞争形式的设计要因教材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千篇一律,形式单调。不同的形式要变更使用,不能让学生感到僵化古板。形式的设计要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主动性,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滥用,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最高标准。

2.在竞争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是非常精辟的见解,因为活的方法总比死的知识有用得多。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但在学生时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在步入社会之后,对其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可谓受用一生。在竞争中,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答对了,还应去探寻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更应对各种类型的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作出归纳与总结,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3.在运用竞争机制的同时,教师要注意评价用语。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中强调了“赏比罚更重要,更有力”,对于相对落后的组或个人,多用鼓励性话语,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在小组竞争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小小的摩擦,这需要教师积极引导,让竞争在公平、公正、团结、友爱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只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

我认为只有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才能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活的语文课堂是令人羡慕的,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多研究学生,做到心中装着学生,眼中看着学生,有的放矢地教学,不要刻意去经营、设计,相信自己,课堂自然会充满生机,也将会更加生动、有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成云.心理学(本科)[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3][苏]阿莫纳什维利.《实验教学体系与教育论著选读》第四辑第八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竞争机制竞赛竞争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感谢竞争
巧用竞争机制 激活英语课堂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如何调动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基于频域的无线网络并行信道竞争机制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