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化教育痕迹——为不教而教

2012-04-29李哲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2年6期
关键词:品德教材儿童

李哲

养成教育专家关鸿羽说过这样一段话:最好的教育不是耳提面命,不是批评斥责,不是强制惩罚,而是淡化教育痕迹,让受教育者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被潜移默化。不教而教,就是把教育内容渗透在游戏、谈天、生活之中,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中使孩子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其实,这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和经验为基础,引导儿童学会生活;以品德教育为主线,引导儿童学会做人;尊重儿童的学习方式,引导儿童学会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不同的是,这门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等特点,因此在教学时要以活动为主,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升品德,积累学习的方法。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谈我在教授品德与生活课时的一点体会:

一、灵活使用教材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教材看得十分重要,认为教师应该忠于教材,教材中的内容必须一一传授给学生。但是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与新的德育课程要求相违背的。新德育课程要求:教师不再是学生道德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应该学会关注儿童的生活,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力求做到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用他们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促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仔细翻看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科书的内容,都是以“话题、范例或资源”方式呈现的,将教与学的主动权转移给了师生。书中留白很多,这样一来教师就觉得无“本”可宣了,然而学生却能兴奋地凭借它开展饶有趣味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现在的教科书已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而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大胆开发课程资源,将身边的可利用资源补充到教材之中,这样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一课时,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城市,如果生硬地使用教材去教,学生学得枯燥无味,老师也一定会累得不亦乐乎。我在授课前布置学生寻找自己认为美丽的地方,与此同时我也拿着照相机把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火车站、文化广场、儿童公园、动植物公园、新天地购物广场、中吉大厦、我们的学校一一拍摄下来,上课时我先用幻灯片打出一张张图片,学生们兴奋地喊出这些地点的名称,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紧接着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自己发现的身边的美,学生们准备的资料非常充分,讨论热烈;当每组的代表集中汇报时小组间不断补充,整堂课下来,学生交换了近二十处长春的景点,不仅是图片,还从文字介绍中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感受到了家乡的美。

二、注重活动实效

1. 有明确的目的。活动目的要清晰,落脚点要明确。如果一堂课在备课时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明确,学生在课堂上就不可能有“收获”,这个“收获”也就是课标中讲到的“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而这个“收获”必定是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的。课堂上教师的引领作用要想明显,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必不可少。

2. 面向全体学生。在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碰撞,真正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感知、感悟,而不是走过场,老师急于讲结论,少数学生当主角,多数学生当观众,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参与。我在上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春节知识知多少》一课时,设计了《春节知识大竞猜》之主题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都有必答题、抢答题,这样创设出竞争的氛围,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在答题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3. 注重情感作用。要针对学生情感上的障碍、行为上的误区、认识上的盲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在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动情、懂理,进行启发,受到心灵的震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能打开学生的情感大门,不能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课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4. 活动层次清晰。一堂好的课应当是有层次的,不能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下来,全是“平行”的,应该是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的。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有的教师认为一谈指导者,就是要教学生怎么做,而忽略了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一谈合作者又放任自流,甚至一节课老师该讲的不讲,该导的不导。所以,我认为新课程提倡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说不让教师在课堂上“讲”,否则,当讲的不讲,该挖掘的没挖掘,应掌握的没有掌握。试问:教师的提升、引领作用体现在哪呢?

三、师生平等对话

对话,作为现代教学理念,其本质不是简单地彼此交谈,而是主体间不同声音、不同思想的民主、平等沟通和碰撞,已达到取长补短、沟通心灵、合作与创造。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要善于等待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对话时间,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要把自己的意图投射给学生;不要急于把现成的可靠的答案告诉学生,要等学生去尝试;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欲望和需求,倾听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只有这样,对话才能有针对性,才能产生共鸣,对话者才能互动,才能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

教师在全身心地倾听学生说话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声音。大多数学生能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但没有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引起溜号学生的注意,并引导其改正。除此之外,还应该要求学生要尊重同学的不同看法,不要随意打断同学的话,不要简单重复同学说过的话,要善于对同伴的想法予以补充或不一样的回应。

总之,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地学,让教师为不教而教,成为每一名教师的追求。

猜你喜欢

品德教材儿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