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追求 虚心求教 勇担重任 铸就辉煌
2012-04-29程继春
程继春
张清杰老师于1996年8月毕业于辽源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同年被分配到东辽县渭津镇中心小学任语文课并兼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她一直本着“踏实做人,扎实做事”的原则,任劳任怨、勇于奉献,认真履行着人民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她一直以辛勤着、充实着、收获着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一、忆往昔,执着追求
带着激情与梦想,师范学校毕业后的她毅然踏上母校——渭津小学的三尺讲台。当时的校长管书仁同志对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但它的前提是教研工作”。教研是什么?当时的她并不理解其含义,然而一年以后,她终于清楚了它意味着什么。
1997年秋天,学校领导交给她一个艰巨的任务。将由她代表辽源地区去四平参加东蒙十市电教年会,并在会上出一节语文课。这对于一个刚步入教育队伍的新兵来说,压力可想而知。但是,有压力就有动力!她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与豪情,毅然地担当了重任。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她选定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接下来,便是煞费苦心的准备和绞尽脑汁的设计。她先后查阅了大量资料,反复观看了相关董存瑞的书籍和电影;为了上好这节课,她不论是上班、下班、走路、吃饭甚至睡梦中都是讲课的情景,时常在睡梦中惊醒。当时辽源市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如果你能把董存瑞这个人物的英雄气概讲得淋漓尽致,感动听者就成功了”。于是,她又反复阅读课文,领悟出了英雄的壮举撼天动地!灵感一现而就,便从课文的精神线索“舍身”出发,开始设计。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把自己置身于听者的角度,饱含着深深的真情。
记不得多少个夜晚,当深夜刚刚停笔上床躺下时,忽然一个想法又促使她拿起笔,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那年的农历八月十五,爸爸妈妈焦急地等着她回家吃团圆饭,而她的教案还没有最后通过审核。领导着急,她更焦急!那天,她哭了,但倔强的她几分钟后又擦干泪水,重新回到教室……
功夫不负苦心人!几天以后,当站在四平师范学院礼堂的讲台上,听到台下不时爆发出赞许的掌声时,她才懂得了什么是雨后彩虹,并且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从那以后,一节节课的砺炼,一次次考验的承受,使她从幼稚走向成熟!
二、谦受益,虚心求教
曾几何时,她面对着课堂上学生眼中流露的崇拜与渴求的目光时,就会感到几许自豪与挑战。当听到同行们肯定她的课堂效果后,心中便又平添了几分自信与压力。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饱满的教学热情,更要博学多才,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较高的理论和管理水平。在班级管理上,有一件事深深促动了她。一天,她捧着教案刚要进办公室,就听见一位科任老师正在向教导主任反映,说她班学生的纪律不如其他班级!听了这句话,她心中不禁一颤。呆呆地回到班级,静下心来反思起自己的班级管理。一次次的教研活动,外出学习、听课……居然忽视了作为一名班主任最为重要的工作——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如果没有良好的班风班纪,何谈提高成绩?她决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当时学校高英老师所带班级是全校公认的先进班级,她就向高老师请教班级管理经验。高老师说:“在班级管理上,应该本着严慈相济的原则。在学习上、纪律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关心爱护,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又亲又敬。”这几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里。于是,她采用了课上课下“双管齐下”的教育方法,严格制定了各项班规并落实到位。每节科任课后,她总是主动询问每一位老师自己班同学的表现。渐渐地,她班同学的纪律有了明显改观,她又借鉴了其他班级成功的管理经验。经过不懈努力,她的班级学风浓、班风正,得到了全体教师、家长的认可。就这样,她又一次感受到教育的乐趣,体验着虚心的幸福。
三、创业艰,勇担重任
自从她被评为名师的那天起,“名师”一词就一直在她的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这莫大的殊荣在别人眼中可能意味着无尽的光环,可是她却深知它的份量!还来不及欣喜,就又感到了肩上的压力。因为这荣誉背后还附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承担课题、送教下乡、公开课、四个一活动,三项任务……”她仔细地看着这份名师“作业单”,感觉心里发虚。虽然以前她参加过多次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公开课教学,但是要给基层学校按需送教,还要为一线教师答疑解惑,搞专业讲座,引导教师们课堂教学发展方向,这可是她从来没有做过的。
肩上有了担子,就容不得再回头。从2007年起,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她又多了一份“名师工作”。有时为了一节送教课、展示课,要利用休息日潜心准备。为了引导一线教师们从她的课中有所学、有所用,结合多年来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她倡导提出了“抓主线,谋全局”的阅读教学方法,并在全镇推广。“题眼突破法”、“直奔重点法”、“明、暗线牵动法”、“自学指导法”……这几种抓主线教学方法在她所出的不同层次观摩课、送教课中充分展现,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认可。
然而,这时又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落在了她的肩上。《“生本化”导学案实施与研究》这一市、县重点课题落在了她们年组。导学案在小学怎样实施?谁都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她只能带领年组的三位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大胆尝试,摸着石头过河。每天午休、放学后,她们都聚在办公室,热烈地讨论着,确定着一份份学案。每周,她们都用同构的学案互听互评,共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她又有了全新的收获。“听别人上课,让她换一种角色思考课堂教学,思考学案设计,使她的课堂更扎实了!”上级领导每次来学校听完她的课都给予了高度评价。领导们的认可与指导,使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13年的教研历练,5年的名师打造。她已经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有思想的教师。
学习、学习、再学习;反思、反思、再反思;坚持、坚持、再坚持;成长、成长、再成长!5年的名师之路,她认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不断总结中成长,在不断反思中积累经验已成为她的习惯;深入浅出、潇洒自如、自然朴实、灵活多样已成为她的教学风格。
四、风雨后,铸就辉煌
由于工作上的执着追求,她也收获了诸多荣誉:2001年5月,在辽源市语文阅读教学观摩课中,她所执教的《飞夺泸定桥》一课,获最佳示范课;2002年10月,辽源市教育学院组织教师课堂教学“十项技能”大赛,她所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获一等奖;2004年,在辽源市课程改革阶段观摩会上,她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获优秀观摩课一等奖;2002年,她代表学校去丹东市参加传美年会,所出的一节课——《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获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2007年1月8日,她被光荣地评为东辽县首批一星级名师;两年后再一次从领导手中接过厚重的二星级名师褒奖;2008年,在吉林省研究课评比中,她讲授的《詹天佑》一课,获优秀研究课一等奖;2009年和2010年在东辽县中小学名师同课异构研究活动中,她所讲授的《草船借箭》、《圆明园的毁灭》均获“十佳研究课”并在全县展示;2009年,她同时荣获东辽县“十佳名师”、辽源市首届“科研名师”以及吉林省“优秀德育教师”、“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吉林省优秀教师”等多项殊荣;2010年,在东辽县“四优”评选中,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多年来,她一直承担着县、市、省及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其中省级课题《新课程下幼儿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国家级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已顺利结题,省级《“抓主线,谋全局”阅读方法研究》和市、县两级《“生本化”学案实施与研究》课题正在稳步进行中。
回首张清杰老师16年的成长经历,她谦虚地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四个因素:自我实践与反思;同伴交流与互助;领导的支持与帮助;校园文化熏陶与影响。”是啊,教育、教研之路永无尽头。今天,她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她更能清醒的认识到,前方的路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和理想的教育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有距离并不可怕,有距离意味着一个人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我们相信:不管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她都会矢志不渝地走下去,为了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了自己理想的人生,她会奉献出所有的人生智慧和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