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现实差异的实证研究
2012-04-29管登峰
管登峰
【摘要】本文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媒介现实为研究对象,以上海为地域范围,针对2012年两会这一话题,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媒介议程和媒介倾向两方面的研究,分析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与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媒介现实上所呈现的差异。
【关键词】媒介现实;报纸;微博;跨媒体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媒介现实,也叫媒体的拟态环境,最早源于李普曼的《民意》一书,在书中他首先论及了媒体的“拟态环境”,并使用了“Pseudo-environment”一词,同时借用了柏拉图的“洞穴人”思想认为:“我们就像这些囚犯一样,也只能看见媒介所反映的现实,而这些反映便是构成我们头脑中对现实的图像的基础”①,后来的研究者将这种“拟态环境”称为媒介现实。
本文所定义的媒介现实,是一种狭义的拟态环境,忽略传播者认知机制、职业道德和符号特性等方面的因素,仅指传播者通过媒介所呈现的对于特定议题的描述,包含了信息的报道内容和报道角度。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目前最火热的web2.0形态应用的典型代表——微博,在国内得到了异常迅猛的发展,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末,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量超过2.5亿,平均每天发布的微博数,已从7500万条增加到8600万条,上升了15%,与此同时,新浪微博整体流量也实现了23%的上涨。②腾讯微博的注册用户数量超过3.1亿,活跃用户数量超过5000万③。可以说,这几组数字不仅超越了传统媒体中的某一具体的媒体,也超越了某一类型媒体的整体用户数。对微博的传播机制及其影响力的研究成为传播研究的现实需求。
国内目前对于媒介“拟态环境”的研究,更多的是一种理论的延伸和思辨性的思考,对媒介现实的研究还缺乏跨媒介的视野,也缺乏实证方法的应用。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两种不同的媒体在“拟态环境”上的差异。
二、样本选择及研究方法
样本议题应该是个重大议题,这样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会有关于此议题的大量信息,便于有效的考察媒介现实的丰富层次。基于这个标准,选定了3月3日-3曰14日在北京召开的“两会”——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作为样本议题。在“两会”召开期间,无论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都有足够大量的新闻报道而且具有丰富的层次性,两会共召开12天,围绕议题、代表、会议,媒体上呈现和报道了大量的新闻事实,也展现了各种观点和立场,可以较为明显地测量出不同媒体的媒介现实差异。
本次研究采取了AB-X-X分析模式的内容分析法,这一模式适用于比较研究取样的总体来源为两个。A、B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来源,X代表同一内容的变量。以X为内容变量,对他们分别取样并对取自不同来源的两个样本作内容分析,再将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在确定方法后,进行了资料收集和统计工作。报纸方面,选取了上海早报市场上发行量最大的两份报纸——《新闻晨报》和《东方早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两会”自开始至结束(3月3日-3月15日)这两份报纸所有关于两会的报道,经过统计,其中《新闻晨报》关于两会报道共计143篇,《东方早报》关于两会报道共计182篇,两份报纸合计报道325篇,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将两份报纸视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将不再区分。
在微博的内容采集上,选取了国内最早发展成型,目前也是活跃度最高的新浪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为更符合微博实际,事先选定了12位微博使用者作为样本,征得他们同意后,从3月3日-3月15日,分别在每天的7:00-10:00,11:00-14:00,17:00-19:00,20:00-23:00对微博进行数据采集,将所有关于两会的微博内容都粘贴出来,最后的统计结果如下:共有记录两会相关微博1569条,删除重复内容,剩余条数为1098条,为了确保微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传播力,将转发量或者评论量小于100条的微博剔除,最终剩余的568条微博作为分析样本。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1、媒介议程
媒介议程包含了报道形式、报道体裁和报道议题,分述如下:
(1)报道形式,是指相关新闻刊登的形式、发布的版面位置、篇幅大小和新闻排列方式。报纸对于“两会”新闻的报道,采用了大篇幅专版的形式,将所有关于两会的新闻内容,都集中刊登在专版上,并且经过逐份检视,发现两份报纸都将两会专版放在了每日整份报纸的最前面,每天采用3-8个版面进行报道,共计105个整版,平均每篇报道的字数为1546字。
而微博是按照样本受众所关注的对象发布相关内容的时间顺序进行自然信息流排列,并无集中和特殊的曝光形式,平均篇幅则受限于微博文本的天然属性,短小精悍,平均每篇的字数为112字。
(2)新聞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两会的新闻体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表1报道体裁分类
上述分类参照了新闻学中对于传统媒体的新闻体裁分类,但由于微博内容的微小化,因此不可能像传统新闻报道那样具有丰富的类型,在统计归类时,将只含客观信息点的微博归类为“新闻消息”,将带有评论和观点的内容归类为“新闻评论”。
新闻体裁的分类统计结果如下:
表2报纸体裁分类
表3微博体裁分类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副刊体裁没有在报纸的报道中出现,而在微博中只出现了三篇,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反观新闻消息和新闻评论这两种体裁,在两种媒体上的出现频率截然相反,新闻消息在报纸上出现的占比高达95.1%,而新闻评论在微博上出现的占比高达92.2%,各自占了绝对性的优势,据此可以认为,在报纸上,主要以传递客观信息为主,而在微博上,主要传播的是观点和立场。
(3)报道议题,两会报道中的一个主要议题,便是两会上的议案提案,它是两会的最主要构成,涉及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量极大,而通过媒体传递出来的,只能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那么在媒体上,做出了怎样的报道选择?通过对相关关键词的分析,最终报纸和微博关于议案提案的关键词前十排名为:
表4 关键词
从上表可以看到,报纸和微博上的关键词呈现出很大的不同,报纸凸显民生,共计有7条相关,占到了70%,剩余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司法公正各一条。而微博只有房价、医疗、养老和物价等四条民生内容,关于司法方面的关键词则出现了两条:“73条”和“刑诉法修正案”,其实这两条是重叠的,73条是刑诉法修正案改动的其中一条。其余的四条,则分别是经济发展、政体改革、官员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内容。在微博上所呈现出来的媒介现实热点显然比报纸上更加多样化。
2、媒介倾向
媒介倾向是指媒体在所报道的新闻中体现出来的立场和倾向,在定向语义时,我们不以研究者的角度为标准,而是从被报道者的角度出发。官员和代表作为两会的活动主体,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通过语义倾向性的分析来描述媒体对于“两会”中的官员代表的报道倾向。其结果如下:
从表5可以看到,报纸上对官员代表以正面和中性的报道为主,共计占到了88.6%。反观微博,则截然不同,中性文章大幅下降,负面声音大幅上升,而且表达上往往有着非常强烈和明显的倾向。
根据事先设定的研究分类,报纸和微博在媒介现实的差异上可以归纳如下:
报道形式上的差异:报纸版面经过严格的编排,相关新闻高度集中和凸显,对所有受众呈现一致的媒介内容,而且篇幅较大。微博属于自然信息流,同时由于不同受众所关注的信息来源不同,各自面对的媒介内容相差很大,篇幅较小。
报道体裁的差异:报纸上的报道,主要以传递客观信息的新闻消息体裁为主;而在微博上,主要传播的是以表达观点和立场的评论性内容。
报道内容的差异:报纸上,议案提案主要关注民生方面的内容;微博上,对议案提案的关注热点则较为分散。
报道倾向上的差异:对于两会上的政府官员和代表委员,报纸的报道整体倾向在客观中立的基础上偏向于正面,而在微博的内容中,则是态度鲜明,负面倾向较大。
参考文献
①M.麦考姆斯、T.贝尔 著,郭镇之译:《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作用》,《新闻大学》,1990
②《新浪财报公布最新微博数据 注册用户突破2.5亿》,中新网,[2011-11-
09]http://www.chinanews.com/it/2011
/11-09/3448382.shtml
③《腾讯第三季度总收入74.962亿元,同比增长43.4%》,腾讯网,2011-11-
09,http://tech.qq.com/a/20111109/00
0375.htm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媒体与设计学院硕士)
责编:叶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