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设计习题之浅见
2012-04-29徐元
徐元
一
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说:“教师只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红娘。”学生是解读文本的主体,而自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自读,因此这类课文更应放手让学生读。仔细阅读推敲这些文章,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可以从中看到一道道十分亮丽的风景,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课后没有设计习题。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也可能是编者故意留下的“空白”。这空白恰恰给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留下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特别是对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其起到的作用更加突出。如在阅读自读课文《一路花香》后,我让学生尝试着为课文设计课后习题,可设计两类:一类是设计给伙伴做,一类是设计给自己做。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设计了以下习题。
1.读一读下列词语并抄写下来。
2.请你找出文中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
3.读完了课文,请你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两只水罐和挑水工。
4.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5.找出文中的关联词,并用它造句。
6.在破水罐和挑山工对话的时候,完好无损的水罐会说些什么?
7.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完好()骄傲()
8. 选择你喜欢的一小节背一背。
9.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请家人打分。
10.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想法,请写下来。
11.文章读完了你能接着末一段续写下去吗?
12.有兴趣的同学合作,仿照《公仪休拒收礼物》编一剧本,并试着表演一番。
学生设计完习题后,我从以下三方面引导:(一)对习题要求的表述逐步引导其规范、简洁、清晰,使人一读就明白题意。(二)对学生出的习题帮助他们理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时删除雷同题,并加以归类。例如:上述学生设计的习题中第1、2、5、7题都是词句积累方面,而且第2题包含了第1题。这一第10、11题属于读后感方面,可以用一条题目:做读书笔记。(三)评选最佳设计奖。
反思:有人认为,出习题是教材编者或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一直是做习题的对象。因为习题担负着巩固学生新知和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双重任务。培养良好语感也需要用练习来巩固。其实在直面新课程的今天,教师如何使用教材,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问题大家已有了共识。我们面临自读课文时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值得探究。让学生设计习题是对教材使用的一种革新创造。况且学生也是一种正在显现或有待开发的教学资源。众多教师认为,学生进入学校,就单纯是一个被教育的对象,教师是专门用来教育人的。其实现在的学生由于身处信息时代,接受外界的东西已不限于传统的课堂,网络的存在,使他们在客观上拓展了了解世界的渠道。多彩的现实生活,本身就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许多蕴含教育意味的东西。
二
学生是一种教学的资源,而且是一种活化的资源。如何对待学生这一活化的资源呢?课堂上没有永远的老师和永远的学生。向被教育者学习,应当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和行为。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老师可以做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做老师。教师在出题时有的表述不严密,导致学生理解偏差。例如:一位老师考查学生成语书写,本义要求是改正成语中出现的错别字。题目是这样表述的:画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写在后面的括号里。结果有一大半学生画出错别字后并没有改正就把错别字写在了括号里。我想这样的题目要求的表述显然是不严密的,学生理解偏差也是很正常的。所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习题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感知理解,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自主意识,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赞可夫说:“教学方法如果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会变得高度有效。”学生设计习题前要熟读课文,对文章的内容有深层次的了解,要构建起自己的知识框架。想到的问题或题型用自己的话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学生设计习题,觉得自己的地位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感到很新奇,变传统的压抑为开放,变厌烦为乐意,投入的激情也必然会高涨,做起来也特别认真。
(二)充分提供给学生一个质疑创造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激励他们敢于向教师、教材等权威挑战。教师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来设计习题,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许多问题也由此而生。有了问题,下一步便有了问题意识,内心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内驱力,不断去思考、探索、发现直至创造。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对什么都感到好奇的少年儿童看待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提供这样的机会无疑是鼓励他们超越文本,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教材的问题,去审视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同时也为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到骄傲。现实教学中“生成”得精彩的例子举不胜举。评议最佳设计奖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这种宽松的背景下会逐渐养成大胆质疑、不唯书、不唯上的品质。
(三)有助于因材施教,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拓展课外阅读。“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每一班级中的学生是一个个基础不同、智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爱好不同的个体,让学生自主设计出的作业必然会分出层次,学生在众多的习题中选择适合自身的套餐来做,由自己调控作业重点,确定主次轻重,有侧重地解决自己学习上的重点问题,这样能有效避免传统作业中出现的“会了、懂了继续做,不会、不懂却不做”的现象。学生在求异、求新思维的影响下寻求自己想得到的知识,必然会自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拓宽视野,丰富自身的积累。
(四)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师工作的辛劳,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师生之间收益双赢。学生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发现、要思索,要反复酝酿、斟酌、推敲,要主动构建。一条好的习题、一种新的题型往往凝聚着命题者艰辛的劳动,学生在设计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会感受到教师平日付出的辛劳,进而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加深师生情感。教师对有创意的设计可拿来就用,大力推广,使师生获得双丰收。
更有意义的是,如果每个学生都能这样做,教师又不失时机地指导他们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既自主又合作学习,既自我欣赏又相互激励,那样语文教学将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
构建主义学说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构建知识。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单凭语文书上一篇课文、一次练习题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的,教学上创造性超越教材,将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展到更为宽广的领域,让学生出题能让学生自由获取信息,进行重组再创造,最后产生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不仅能解决“学会”,而且能解决“会学”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找回自我,才能算得上“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