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的有效利用
2012-04-29董军
董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谈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大阅读面。为一至六年级学生配套的《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江苏实验版),正是一套配合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适合不同水平学生探究性学习需要的理想读物。《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的选编正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与内容,它是语文教材的延伸,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理念,对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大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现状如何呢?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学习语文首先是在课内学好语文教材,这是毋庸置疑的,正因如此,广大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的研究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而对与教材配套使用的《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却忽视了,相当多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或随意处理《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任由学生听之任之,随便读读就行,或荒废《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无指导,无落实,成了一种摆设。归根结底,就以为《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是一本“课外读物”,让学生随便翻翻,提高语文素养也是好的。这种观点还没有从传统的语文教学思维中解脱出来,结果可想而知,阅读的收效甚微,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可低估的损失。
如何更好地使用《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使它与语文教材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值得大家探讨。
一、阅读《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的作用
1.利于学生新知识系统的建构
维果茨基在谈论到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最近发展区,在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起着很好的过渡作用。学生可以在原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助《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更好地理解课文,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建构自己新的知识系统。
2.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收集了与教材密切相关的背景材料、作者轶事、名篇佳段、科学常识等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从而激发对课文内容知识的学习兴趣,开阔阅读视野,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二、阅读《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的原则
1.计划性原则
这里所说的计划,应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就阅读内容要对学生作好时间安排、阅读方法及交流反馈的指导和督促,可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等等。如教师可以拿出时间讲如何作批注、摘录、列提纲等方法,讲浏览、粗读、精读、赏读的运用,使学生在阅读中能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目的灵活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对长的记叙文,会用跳读法;短的记叙文,会用精读法,圈点批注法;散文、诗歌会用朗读法;议论文会用复述法;知识性强的文章能用精读法,等等。
学生计划则包含阅读《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的时间安排及对内容的筛选归类,重点阅读等。
2.自主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设置的目的,是“扩大视野”、“丰富底蕴”,从而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因此,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允许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允许学生对读物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与看法。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通过自主、独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提升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反馈性原则
要使《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的阅读的开展真正收到实效,教师还要加以检查落实。教师可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如举行读书报告会、演讲、诗歌朗诵、习作欣赏、辩论、课本剧排演等。各种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是对阅读效果的检查。如填写《读书报告》主要填写前段时间读过的书目并要求选择其中的一篇归纳主要内容,摘抄精彩片段,写出读后感,等等。
三、阅读《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的策略
1.对比阅读
比是最容易启发思考,帮助领悟的。只要比得恰当,则越比理解得越清楚,印象越深刻。《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有忠直淳朴的林冲,有自以为是的洪教头。教师在完成教材作品内部的这种形象比较分析之后,可以及时将阅读比较的触角伸到《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中。如要求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寻找鲁智深的性格特点,看出行侠仗义的鲁智深;读《武松打虎》,看出武艺高强的武松,这种跨教材的人物性格比较,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积累写作材料。
2.同类阅读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为我们选编了大量的在形式上、内容上和所学课文相近或相似的文章。教师要通过语文教材的精讲,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从精读教材方面获得的知识与经验独立阅读《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让教材成为课外阅读的向导。如学了《艾滋病小斗士》之后,可让学生阅读《天堂里没有艾滋病》、《生命的药方》、《与病魔抗争的小女孩》、《生命的色彩》,让学生结合课文的理解,体会到更多的人如17号病童、德诺、利碧嘉也像恩科西那样,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坦然地面对生活,敢于拼搏,同样是顽强抗争的小斗士。这样,训练了学生的“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使刚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3.背景阅读
教师可把《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中的文章当作理解教材内容的背景资料来阅读。根据课文内容可找到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资料。再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评点、札记,为随后进行的课文的研究和探讨打好基础。例如教学阿炳的《二泉映月》,《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对阿炳所生活的时代和阿炳的个人遭遇进行了详细介绍,读后,学生充分了解了阿炳一生的遭遇,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深入理解《二泉映月》提供了相当的支撑材料,填充了认识和生活阅历,文中所描述的人、物、情在他们的大脑中鲜活起来,深化了对课文的认识,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4.拓延主旨
作者的某一著作一般有个基本主旨。教材和《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同时选了里面的几篇文章,也就是与这主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教师指导阅读时需要引起注意:立足教材,适当拓延主旨,可以提升课堂的文学品位,加大课堂容量,拓展课堂的深度。例如《海伦·凯勒》中,海伦·凯勒一生的事迹可以说不胜枚举,要在一篇文章里全部介绍出来,显然是不可能的,课文只截取了海伦·凯勒幼年生病,在沙利文帮助下学习盲文、在萨勒帮助下练习说话,最终获得成功的几个片段,集中体现了海伦·凯勒的顽强意志和甘作奉献的可贵精神。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海伦的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拓延主旨,像海伦一样,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在顺境里珍惜大好时光,面对逆境勇往直前。
5.探究成因
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后,不少学生不明白司马迁为什么会遭受酷刑,又为什么会出狱发愤写史记,可以让学生从《司马迁写〈史记〉》、《发愤著书》中找到答案。通过阅读,学生认识到司马迁正是经过忍辱负重之后,决定不虚度残年,要用生命、用热血、用眼泪,来写历史。这就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样,不但扩展了对人物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人生观。这就是在教材里树立形象,再在《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里探究这个形象的成因,从人物的“心路历程”上增加对形象认识的厚度,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6.充实形象
爱因斯坦是一位世界著名的伟大的科学家。学生在《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里看的是他“虚心求教、改正缺点”的可贵品质。但是,这是否是爱因斯坦的全部呢?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一定还有他人格魅力的另一面。这就把话题自然延伸到《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里去了。通过阅读,我们看到这位科学巨匠时常用自己作为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更是一个勤于思考、执著事业的人,通过跨教材阅读,丰富了人物形象。
7.建构体系
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教材中的《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中的《巧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周恩来过草地》《走出茫茫草地》等,与教材的篇目构成“互见”的关系,可充分利用这种“互见”的功能,扩大学生知识面,读后,以长征为主题,制作表格,列出人物、事迹、观点、写作方面的主要特征等要素,建构知识体系。
《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作为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教学资源,它要求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意识到它的存在价值,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与教材整合必然产生良好的效力。只要大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借鉴,就定能吸取对自己有意义的东西,开阔视野,提高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