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让语文更美丽
2012-04-29安俊巧
安俊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理念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老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和源泉,更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阅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个性阅读的兴趣、情趣,或营造富有阅读个性的氛围。注意多鼓励、多启发、多引导,调动一切可发挥的情智因素,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自尊、好奇、成功探索的欲望、情趣都能成功建构。
例如:我在《社戏》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联系民间“跳幡神”的年规戏导入,让学生观赏录像及欣赏相关美文,畅谈自己的感受,再引导学生阅读并比照“迅哥儿”看戏的经历及感受,畅谈认识。这样,学生阅读兴趣浓厚,探知文本、寻找话题也极具阅读个性的情趣。这样,阅读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课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自我发现、感受课文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想要成功学习及实现自我认知价值的良好动机。
二、确定目标,关注个体差异
学生因个人的知识水平不同,能力的差异,家庭文化背景的不一,常常表现为不同的个性。教育的本质功能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教育如果以最大限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就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会教学内容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标准过高,会给学习者造成精神压力;标准过低,将会压抑其对知识探索的激情。跳一跳摘到桃子是最恰当的标准。学生也可以根据个性特点确定学习方向。
比如上《斑羚飞渡》课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我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为自己拟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感悟型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斑羚飞渡自救的过程。体验型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文中人物和斑羚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探究型目标:研究斑羚为何飞渡,怎样飞渡?人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什么角色?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体现出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同一篇课文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当然,学生制定目标的能力并不是朝夕便能形成的,需要教师进行恰当的训练和引导。
三、突出主体,尊重独特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文章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获取信息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各不相同,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理解事物,因而,他们在阅读中的体验和感受是不一样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因而教师应该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重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主动创造地位,重视还学生自我感悟的机会,探究发现的过程。鼓励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前提下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使个性得到彰显。
例如:在学习《夸父逐日》一文时,对于夸父的做法,同学们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认为夸父敢于跟太阳赛跑,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这种执著勇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有的同学认为,夸父跟太阳赛跑,是自不量力,是不尊重客观事实的表现,这种做法不值得效仿。对于这两种不同看法,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先让同学们展开辩论,然后加以引导,让同学们明白,虽然夸父的做法有些不切实际,但是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勇敢和执著,还有为人类造福的精神。只有具有这样的精神,我们才可以战胜各种挫折,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读写链接,实现创造性阅读
学生在阅读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文本交流,与同学、老师乃至生活的对话,会有很多心得和体会。这时,若能创造平台,鼓励学生用手中的笔去书写出来,通过学生写的读书笔记、观后感、随笔等文章,以读促写,以写促思,就能实现创造性阅读目的,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感受一次心灵的震撼。
五、拓展练习,自主选择作业
作业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必须一改以往的统一式,而应改为“按需分配原则”。如果围绕群体来设计作业,则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是高不可攀的,也就是所谓的“吃不成”;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则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也就是所谓的“吃不饱”。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设计相应的几题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消化”能力,自由选择力所能及的一题来做。
阅读教学要从传统的分析型模式中彻底解脱出来,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仍有一段相当艰辛的“路”要走。然而尊重个性、弘扬个性是时代的呼唤,发展个性化教育也是时代的必然选择。语文教师必须去掉影响学生的“清规戒律”,使他们不再“带着镣铐跳舞”,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近文本,走近作者,走近自我,进行充分的阅读。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能个性飞扬,语文才会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