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西:戏曲千千结

2012-04-29周家鸿

含笑花 2012年6期
关键词:西村壮族剧目

周家鸿

云南省民族众多,民间娱乐的方式也很多,滇戏是云南民间曲艺的主要成分,而乐西土戏,又是壮戏中鲜为人知的一种少数民族戏种,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生于文山市的壮族村乐西、长于乐西,数百年间,也仅仅在乐西村里深藏,故而很少为外人知。于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探访文山市乐西村,我拜访它的戏剧,就有了另外的感受。

这世间有一种人,总是多愁善感,尽管世道出现了纷繁复杂的喧哗,他们却对周围的声色犬马四顾茫然,专心寻觅并沉浸于艺术情节造就的起伏和跌落、繁旺与沉寂,把博大的创造力和求知心演变成绞尽脑汁的思考和探索,这类人多半怀有某种艺术情愫。乐西村位于文山市西北部的德厚镇,距文山市区五十公里,居住着壮、汉、傣三种民族,全村四百多户,约两千人,壮族占总人口的83%,村子建造于一个山坡坡势已缓的位置,壮族村民的房屋总爱建在这样依山靠水的水源头,四百多间房屋紧挨着,熙熙攘攘,却又一点也不见凌乱。这个村庄又是宁静的,新农村建设,使村貌变整齐了,但这样一个不小的村子,却没有安装自来水,他们都在用井水,几百年来,清亮井水从盘龙河里经大地的过滤渗出来,从未干枯,似乎清冽的水就是带着艺术的滋润从远古流淌而来,让村民们感到方便的同时,也受到了戏剧的熏陶,这种习俗,明朗地透射出了村人与世无争、耐得住寂寞的平和心态。这个壮族土支系聚居的文化村落演绎的乐西土戏,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前提下,自由传承上千年,从其喧嚣文化与繁旺人口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种群众文化的自然和谐,这又是一种情结。

乐西土戏,为云南壮剧的分支剧种,被誉为云南戏剧的“活化石”,自称“戏布傣”,从定型为”戏“至今,至少有几百年历史。先时多演出神话传说、惩恶扬善、祈祷太平、祈祷丰收等剧目,后借鉴其他戏剧的舞台表现形式和表演艺术,逐步渗入汉剧情节,从历史演义、章回小说、传奇故事中选取题材,用民族的语言和曲调演出,拥有数十个传统剧目,如《香山记》、《蟒蛇记》、《陈世美不认前妻》等。这个戏剧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演出地仅限于本地,演员均为男性,女角为男扮女装;音乐为曲牌式,分为唱腔音乐和乐器;文场乐器使用二胡、三弦和尖头萧,武场使用牛皮鼓、大罗和钹;角色有生、旦、净、丑。这种戏剧的演出灵活变化,还可用壮族民间民族乐器比勒溜等,演奏一些民歌改编的即兴曲调穿插于剧中。土戏演出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春节期间(正月初六至十五),每次演出都以《香山记》为开场剧目,以《过五关斩六将》为收场剧目。演出“三国戏”时,只演关公胜的剧目,不演关公败的剧目,这种剧目的排列,显示了这个村庄一种淳朴和善意,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良好愿望,这也是一种情结。

秋天的乐西,敞亮的田野正是满眼稻谷即将成熟之际,即将丰收的喜悦挂在壮村人不善掩饰的脸庞,听说来了一队文化人,尽管不逢春节,土戏班的艺术家也要为我们演出一场土戏,于是,幽婉的旋律弥漫开来。当戏班弹奏起乐西土戏曲调时,一种哀伤的氛围便覆盖了小小的戏场。不知从何时起,文人们总喜欢并时常处于哀怨中,三两个忧伤的字词、一丁点低调的风吹草动,都可能让他们伤心,而乐西土戏差不多所有的调子,竟然都是哀调,多愁善感的情结又还怎能控制得住?在这种声音里,闭上眼睛,你就能够听到现在与从前的距离,其实这距离并不遥远——号角响起,古典的衣著烘托着睿智的人们,歌声嘹亮,蓝天和白云是那样的旷达——就在这小小戏场的围墙内外。

根据乐西村表演艺术家的介绍,乐西土戏不向外传的原因,就因为这种土戏是京剧的衍生品,与中国传统剧目有着相同之处,而这个在云南边沿地带传播的民间文化,又因为融入了壮族土支系的语言,配上了壮腔清婉悠扬的曲调,显然难于为外人学去,但它融入的惩恶扬善、敬老扶幼的传统美德,却一直贯穿了所有剧目。

生命的存在,是由思维、语言和行动共同组合的,当人的情绪达到一定限度时,就有了放声高歌、或手舞足蹈的欲望,就有了痛哭和狂笑的表现,也会有敲打器皿、抒发胸臆的欲望。文学艺术的产生(包括乐西土戏这样的初始民间艺术),实际上就是表现生命极限的行为。乐西村歌舞的形成,也不外开这样的成因。但这样一个边远的村庄,又何以能够将遥远的京剧,与本民族的曲调和语言结合起来,流传几百年呢?只在热闹的节日里才演出的乐西土戏,几个剧目中的配乐,何以总是演奏哀婉曲调呢?这些疑问,只有等待更高层次的人们去发现和诠释了。

云南的很多壮族村庄,多以壮族语言发音为村名,乐西,却可以直接从汉字中解释。这个村从前的名称叫乐熙,意思就是快乐而热闹的村庄。据说,最初住进这里的村民,并非是三三两两地结队而来,也不是逃难、充军而来,他们的祖先,原来是一支与主力失去联系的军队。那是一个多事之秋,一支部队到林木苍茫的边境去与敌人作战,战争胜利了,返回时,前方部队以砍倒路旁的芭蕉树为路标,不想,作为断后的扫尾部队,由于执行任务时耽搁时间过长,亚热带炎热的气候,致使砍倒的芭蕉树早已腐烂,生长旺盛的新芭蕉树重新长出,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使他们迷了路,只好选择了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定居下来。到民国,这个村又更名为乐溪,那时,外面混乱的世道,并没有太多地搅扰边远的乐溪,他们居住在快乐的盘龙河上游,耕作、养殖、歌舞,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虽没有大作为,但民间自娱自乐的文化却不断流传,欢快的溪流从周围四面八方的森林向盘龙河汇集,创造了一种安详的氛围,快乐的人群也在这样的环境中繁衍兴旺。改为乐西,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了,乐西村的人们始终认为,自己居住的村庄是位于中国西部的快乐村庄。

很多时候,快乐会处于一种喧哗的气氛中。缘于这样的过程,乐西土戏的来历,实际已经有了眉目,那就是,村里既然崇尚一种快乐的文化氛围,也就会产生躁动不安的人,他们不满现状,产生了改变困境,实现人生创业欲望的理想和抱负,在出门经商求学的过程中,接触了外面的文化,由此便有了艺术的联姻。

对于滇南的一大部分喀斯特地区,雨水总是在端午前来临,又在端午后开始泛滥。位于盘龙河边的乐西村,人们常在这样的季节担忧,因为,无情的洪水常常冲毁他们的庄稼,淹没他们的房屋,有时,还将他们至亲至爱的人带走。在快乐的节日,演唱土戏的时候,他们的面前总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于是,他们的咽喉,便会发出哭泣的音调,他们手中的乐器,便会产生哀怨的碰击,因此,乐西土戏虽然在节庆表演,却是一种祈求平安、远离灾难的祈祷歌舞,戏中振奋激扬的鼓点,应该是人们生于忧患、祝愿来年丰收的祈盼之音吧!

猜你喜欢

西村壮族剧目
舞台剧目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一元的多样性的音乐”——西村朗《雅歌》中Heterophony技法研究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北海市西村港跨海大桥主桥总体设计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优秀剧目进校园
南京尹西村东晋家族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