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方言的后缀“子、头、儿、家、巴、杆”
2012-04-29陈燕
摘 要:添加后缀构成名词是西昌方言构词的一种手段。在西昌方言中,常用的构词后缀有“子”“头”“儿”“家”“巴”“杆”。本文将重点分析这几个构词后缀的语用特征,以期全面展现西昌方言的后缀类型。
关键词:西昌方言后缀子头儿家巴杆
西昌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西昌方言属西南官话,但在构词上与成都、重庆等西南官话有一定差别。比如,在添加后缀构成名词上,西昌方言与成都、重庆都不同,西昌方言有自己的特点。西昌方言常用构词后缀“子”“头”“儿”“家”“巴”“杆”构成名词。本文将重点分析这几个构词后缀的语用特征,以期全面展现西昌方言的后缀类型。
一、后缀“子”
“子”作为构词后缀,在西昌方言中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其作用是构成名词。“子”所构成的名词,从意义上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表示人的名称。如:高个子、瓜娃子傻瓜、左撇子、青沟子调皮而不懂事的未成年人、兔崽子、二流子不务正业的人、叫花子乞讨者、讨口子乞讨者、瘟猪子反应迟钝、能力差的人、贼娃子小偷、矮子、败家子等。
(二)表示人体器官的名称。如:肝子、胃子、脚肚子、倒拐子手肘、脖子等。
(三)表示动植物的名称。如:灶蚂子蟑螂、狗崽子小狗、虾子、鸭子、鸽子、兔子、蚊子、猴子、桃子、李子、柚子、橘子、谷子稻谷、麦子、树子、秧子、耳子等。
(四)表示时间的名称。如:去年子去年、今年子今年、明年子明年、后年子后年、往年子过去、前年子前年、这阵子这一段时间、那阵子那一段时间等。
(五)表示其他事物的名称。如:庙子、梳子、位子座位、被子、药引子药引、热痱子痱子、磨子磨、脚子沉淀物、火烟子火焰等。
以上后缀“子”的作用在于标记名词,这种用法的“子”和普通话的后缀“子”的用法相同。
西昌方言中的后缀“子”还有一种特殊用法,就是用在某些重叠的量词后面,表示一定计量单位之后的尾数,表量少,或者指少量的钱币。如:斤斤子、两两子、分分子、角角子、块块子。这种用法的“子”组合能力有限,仅限于以上几例。
二、后缀“头”
“头”作名词后缀,普通话和西昌方言都用得很普遍。后缀“头”在西昌方言中可以附着在名词性(包括方位名词)语素、形容词性语素和动词性语素后,作名词标记。
(一)“头”附着在名词性语素后,构成普通名词。如:骨头、木头、石头、舌头、口头、斧头、枕头、锄头、馒头、外头、里头、前头、后头、上头、下头等。这个“头”在西昌方言和普通话中功能相同,语法意义也相同。
(二)“头”附着在形容词性语素后,构成名词。如:苦头、甜头、对头。这个“头”的活动能力较弱,构成的名词有限,上面所举已穷尽。
(三)“头”附着在动词性语素后,构成抽象名词。如:耍头、想头、骂头、看头、搞头、学头、说头、吃头、讨论头、复习头、打扫头等。这个“头”具有很强的能产性,既可以用在单音节动词后,又可以用在双音节动词后。“V+头”结构表示一种评价“是否值得V”,如“耍头”就是“是否值得耍”的意思。
三、后缀“儿”
西昌方言中的后缀“儿”可以分为儿化和儿尾两种类型。儿化不自成音节,与前面的韵母合成一个音节,“儿”读作轻声,如“谷儿”读作“[k?r31]”。儿尾自成音节,“儿”读作原调,如“马儿”读作“[ma34?r52]”。
(一)儿化
在西昌方言中,儿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音变现象,几乎所有的韵母都可以儿化。西昌方言的儿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单音节儿化,如:猫儿、谷儿、桃儿、孙儿、泡儿、旋儿毛发旋涡状的地方等。西昌方言的单音节儿化数量较少。
2.多音节(包括双音节)儿化。如:板凳儿、胡豆儿、媳妇儿、指拇儿、摇裤儿、花卷儿、炭圆儿、心眼儿、蒜苗儿、苍蝇儿、妖艳儿、光董董儿、单身汉儿、黄辣丁儿、油菜苔儿、干猴孙儿很瘦的人、大脚板儿、花姑娘儿瓢虫等。
多音节儿化是西昌方言中能产性很高的一种构词方式。
3.重叠儿化。如:本本儿、杯杯儿、盆盆儿、柜柜儿、棍棍儿、抽抽儿抽屉、铲铲儿、印印儿、香香儿零食、弯弯儿等。
西昌方言中的儿化,从意义的类别上看,表示人名、地名、物名的名词最容易儿化,且这些词儿化后,增强了口语色彩,同时还带有一种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意思。
(二)儿尾
西昌方言的后缀“儿”还可以放在单音节词后作儿尾。如:刀儿、猪儿、帽儿、马儿、娃儿、裤儿、狗儿、锅儿等。
西昌方言中的儿尾自成音节,“儿”不读轻声,读作“[?r52]”。这个儿尾是构造名词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名词双音节化的一种手段。这是普通话不具备的特殊形式。
四、后缀“家”
“家”作为词缀,主要构成名词。西昌方言的后缀“家”有三种不同的用法。
(一)“家”作构词后缀,附着在动词、形容词之后,使之变成名词,表示某一类人或事物。如:作家、画家、大家、公家、私家等。这个“家”的作用在于标记名词,和普通话的后缀“家”语法意义相同。
(二)“家”作构形词缀,附着在某些指称人的名词后,表示某一类人,用于强调类别。如男人家、婆娘家、弟兄家、姊妹家、娃儿家、大人家、儿娃子家、姑娘儿家、学生家等。
这个“家”只能出现在某些指称人的名词之后,而一个名词附着“家”以后仍为名词,带“家”与否不改变整个词的词性,也不构成新词,只是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因此,这个“家”是一个构形词缀,而非构词词缀。
作为构形词缀的“家”还可以重叠变成“N家家”,如上例可以变成“男人家家、婆娘家家、弟兄家家、姊妹家家、娃儿家家、大人家家、儿娃子家家、姑娘儿家家、学生家家”。“家家”的语法意义和“家”基本一样,只是“家家”带有一种轻视或不屑的感情色彩。对比下列句子:
A.男子汉家这么小气。
B.男子汉家家的这么小气。
A句“N家”重在陈述某一类人的特质,而B句“N家家”不仅陈述某一类人的特质,同时还表达出说话人的蔑视或不屑情绪。
(三)“家”作构形词缀,附着在某些时间词之后,构成“时间词+家”结构,泛指时间、频率。如白天家、晚上家、往回家以往、往天家、往年子家、二天家以后、早上家、下午家、中午家、春天家、夏天家、秋天家、冬天家。
这个“家”的活动能力不强,使用范围较窄,以上例子已尽可能穷举。
这个“家”主要用来泛指季节、时间,意义很虚,可以省略,省略后词语意义不变。
这个“家”还有一些变式(除了以下几个词“往回家、往天家、往年子家、二天家”,其余都有变式)。一是可以重叠变成“时间词+家家”结构。如上例的“白天家、晚上家、春天家、夏天家、秋天家、冬天家”都可以变成“白天家家、晚上家家、春天家家、夏天家家、秋天家家、冬天家家。”二是可以在时间词前加个“大”字,变成“大+时间词+家”结构。如上例的“白天家、晚上家、早上家、下午家、中午家、春天家、夏天家、秋天家、冬天家”都可以变成“大白天家、大晚上家、大早上家、大下午家、大中午家、大春天家、大夏天家、大秋天家、大冬天家”。
“时间词+家”和其变式“时间词+家家”“大+时间词+家”语法意义基本一样,都用来泛指时间、频率,只是变式除泛指外,同时还表达了说话人的不满情绪。对比下列句子:
A.晚上家哪个还跑倒来哦?
B.晚上家家的哪个还跑倒来哦?
C.大晚上家的哪个还跑倒来哦?
A句仅表达了说话人对晚上还有人来这件事的疑问,B句、C句不仅表达说话人的疑问,同时还表达了说话人对晚上有人来打扰这件事的不满。
五、后缀“巴”
“巴”是西昌方言特有的名词后缀。“巴”用在名词性语素后,构成名词。如:盐巴盐、牙巴牙、泥巴泥、肋巴肋骨、刺巴刺。
后缀“巴”的构词能力较弱,构成的名词有限,以上例子已尽可能穷举。
后缀“巴”的意义很虚,可以省略,省略后,词语的意义不变。如“盐巴”就是“盐”。
六、后缀“杆”
“杆”是西昌方言特有的名词后缀。“杆”附着在名词性语素后,构成名词。如:手杆、脚杆、腰杆。
这个“杆”的构词能力非常弱,仅能附着在少数表示人体部位的名词性语素后,构成名词。
(本文系西昌学院校级课题,西昌方言研究[XY09-2B22]。)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曾受西昌学院张俊之副教授的悉心指导,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张一舟,张清源等.成都方言语法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1.
[2]兰玉英,曾为志.成都洛带客家方言“子”尾的用法研究[J].西
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3]朱娜.位于词尾的“家”的用法[J].兰州学刊,2009,(3)
[4]蒋宗许.汉语词缀研究综述[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8,(3)
[5]杨银梅.陕西铜川方言词缀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
(9).
[6]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类型[J].语言研究,2004,(1).
(陈燕四川西昌 西昌学院文教学院6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