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六项核心能力
2012-04-29张薇薇
张薇薇
一、绪言
数学是令很多学生觉得痛苦的学科。随着年级升高,对于数学痛苦的指数也升高。所以,教师如何运用趣味的数学课程,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成效,是需要注意的课题。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历程中,多数教师对于数学教学的想法,还是在应用教材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所产生的问题有四:
1.是否教材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2.是否教材的目标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3.是否教材的内容能启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4.是否教材的广度能连结至生活。
如果教师心中的疑问是存在的,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的想法上就应有些调整。除了应用教材的思维之外,多数教师认为数学是很困难的学科,碰到一些瓶颈问题,我可将这些教师在数学教学的想法归纳如下:
1.数学需要多练习,多计算,需要多多考试,才能将数学学好。
2.数学该要背的就要背,如背诵九九乘法表。
3.因为学校有进度的压力,没有时间使用教具,所以讲一讲就可以了。
4.如果学生要讨论,要花很多的时间,所以都用讲述法教学。
5.教师在数学教学上少资源,也缺乏外部专家的协助,教学的创新度不够。
然而,教师在教学上的困扰与学生在学习上所出现的问题,一直不断反复的出现,并没有彻底解决。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还是课程设计的问题?我们是否能找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概念,用更好的教学设计,来协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观念。
虽然从教师教学的角度上来看,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但是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习应该是愉快的事,应该要有成就感。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很强烈,教师的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数学的学习,其实有两个方向,第一是教学方法;第二是教案的活动设计。
二、教学方法的类别
为了能将教学方法很清楚的说明,本文只比较两种教学方法,而这两种教学方法教师均有偏好,以下做以说明:
1.讲述法。讲述法是老师最常使用的方法,因为一般老师认为只要老师讲完了,课就上完了,学生就会了。我之前当学生,不论是在小学、初中、高中或是大学,老师大都用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若是用在数学这一学科,经过老师讲过的数学内容,或许有些学生了解,有些学生不清楚,但是老师上完了,进度赶完了,学生的学习可能也就结束了。
2.合作教学法。不论是国内或是国外的数学课程标准,目前均重视学生沟通的能力。而要能将课时内沟通的情况落实,则要建立课时内的讨论文化,即运用合作教学。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可将班级内的异质性降到最低,亦可促进班级内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为什么要进行讨论,因为学生在讨论中要培养倾听、分享、质疑、辩证、发表与领导等能力。要运用合作学习的概念,就要设计中、高难度的活动设计,而何谓中、高难度,其标准就是一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有关合作学习的历程,学生可养成下列六种核心能力。
(1) 倾听。倾听是一种能力,学生要学会听别人说。在同学说完之前,要学习不要打断别人的想法。这不仅是对人的一种尊重,更是很重要的能力。我们在参与一些课堂的活动时,往往同学不会听一些同学的想法,在目光上就不会注意到这些发表的同学,因为他们觉得那些想法不是他们要的或是他们听不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对学生有要求,要请学生注意听。唯有全组的学生参与,才有机会解决问题,其它同学也才有公开发表的机会。
(2) 分享。学生在小组内分享时要能有自己的想法,在产生自己的想法之前,先要有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要对于老师的问题理解、再内化的历程。通常会分享的学生,大概都是班上比较有想法的学生,也就是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也通常是小组的领导者。通常成绩较好的学生,比较不太愿意与别人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学生将答案盖起来,不愿意让别的同学看到。这时,教师就问,你确定你的答案是正确的吗?你的答案好像与旁边的同学长得不太一样。这时候,他们大概就会愿意与同学分享,与别的同学讨论答案的合理性。
(3) 质疑。学生相互挑战同学的答案,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如果答案不是同学彼此所认同的,他们就要寻求共识,获得一个能认同的结果。寻求共识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例如,四年级学生在进行测量跑道的活动时,如果同学在量内圈跑道的长度比在外圈跑道的长度还长,结果很明显是错的,他们就要找出问题,并且能找出合理的答案。
(4) 辩证。数学的特性,就是会有辩证的过程。辩证就是辩解与证明。要如何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要能提出强有力的证据。例如,三年级学生在比较1/2与1/3谁比较大时,学生会用圆形分数板,红色是1/2,黄色是1/3。学生会说,红色比较大。但当教师问,“红色比黄色大多少时”,学生就要将黄色重迭在红色分数板上,发现剩下的片数是多少,他们会拿1/5、1/6、1/8的分数板来凑,之后会发现答案是1/6。要证明为什么是1/6,他们就要用6片1/6形成一个紫色的分数板,因为紫色代表1,来证明1/6是正确的答案。或许我们认为证明的过程要很严谨,事实上,证明的过程,学生可以用口述的、动作的或用书写的都可以,只要学生对解题的历程很清楚,这些证明的方法都可以接受。
(5) 发表。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非常害怕上台发表。我在一年级教学时,就要求学生上台发表。而且不是只有少数的同学,是全班同学每一位都要有机会上台发表。而且我找的学生,通常是该组最弱的学生,当他们被强迫上台发表时,他们才会寻求其它同学的协助,要讲解得让同学们听得懂。唯有学生懂得如何说,他们对于这些数学概念才是真正的了解。
上台发表是学生在学习上的总结活动,他们要懂得如何讲得让别人理解,他们要有勇气、要能有口语表达能力、要能有自信、要能有让同组同学信任与争取荣誉的机会。这些都不是数学的学习目标,但这是进入社会的关键能力。
(6) 领导。小组讨论时,同组同学会出现两种角色,一是领导者,另一种就是追随者。学生若要当领导者,就应学会如何当一位追随者。父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各领域担任领导者的角色,但是领导者要能分派任务,要能以理说服别人,最后要能带领全组的同学一同解决问题,达到教师所要求的目标。
从上面六个面向来看,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法时,其关键的角色是引导者,而非主导者;是线索的提供者,而非答案的提供者。所以,如何应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也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三、合作学习教案的设计理念
1.目标导向的活动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能让学生掌握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从活动的设计就要达成这个目标,不是只有让少数几位同学理解,而是要让全班90%的同学都能理解。
2.营造分组的需求。在活动设计中,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其中分组的概念就是合作的想法。其实在分组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错,如只拿一位同学的答案进行发表,其它的学生都没有进行思考,所以如何设计一个中、高难度的活动,达到分组的需求是很必要的。
3.教案设计趣味性高。如何让学生有意义的学,而且是有兴趣的学,是要考虑的。通常学生都很害怕数学,但是如何营造一个学生喜欢数学的情境,创造一个数学结合游戏的活动,也是教师的责任。
4.数学与生活结合。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能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学生要能把学习数学和自己日常生活的能力相挂钩,这些才是学习数学的目的。
5.学生要能尝试错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犯错是常见的现象。往往学生知道错的答案,他们对于对的答案才有更深入的理解。所以,教师要能容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当学生在课堂中尝试了各种可能的答案,在考试时出错的机会就少了。
四、结语
一个合作学习的活动设计,是需要思考的。往往一个活动设计的灵感,存在于一瞬间。但是在设计一个合作学习的需求时,是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来判断的。例如,如何设计一个中高难度的数学教案?如何得知这个教案是中高难度,要落在一位学生无法解决,而是要一组学生才可以一同解决的活动。也就是说,合作学习教案的设计思维与使用教材解题的思维完全不同,因为教材的题目不须分组解决,往往学生一人就可以解题。教师唯有在理解合作学习的概念时,才会创造出合作学习的教案。反之,如果是用一般教学方法来思考合作学习的教案,则看不出合作学习教案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