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先驱——王有德速写

2012-04-29万国华

含笑花 2012年6期
关键词:先驱团长红色

万国华

1932年那场“一·二八”淞沪战争,是彰显中国军人气节的雄魂之战,也是对日本侵略军予以沉重一击的高歌之战,在这场历时30多天的战斗中,我中华国民革命第十九路军致敌屡战屡败,为全国的抗战奏响了一曲昂扬且壮阔的序曲,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历史一页。然而,在这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搏击中,我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那些日子,北去的一列列火车,将结束未久的“一·二八”抗击日军的战斗信息频频带往全国各地,又从祖国各地带来了亿万国人对于抗日精锐19路军全体将士的崇高敬意与慰问。

傍晚时分,一片片红白相间的云彩,将那轮仍然耀眼的太阳围在中间,大有深情厚意似的。时值1932年春末,淞沪战役结束后,奉命驻扎于京沪线上作休整的国民革命第19路军某团部驻地,那位年轻的团长,因为他此前在那场与日军持续月余的生死大搏杀中积劳成疾,吐血多次,此时已经卧床半个多月,医生鉴于此况,已私下里悄悄将其病况报告团部其他几位长官,说团长之躯,已然九死一生了……

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军团长。他是一代红色先驱。他姓王,名有德,字叔邻(又作茹苓),生于云南省今砚山县平远镇田心村民委下辖的红果树村。自幼在村里读小学,进而分别在开远和昆明读初中和高中。之后,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他毅然离开彩云之南,分别前往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终究磨砺出电光火石般炫目的人生华年……虽然仅仅三十五年,他就走完生命的历程,可是因其胸怀苍鹰大志,并积极主动投身于国内第一、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一系列的惊涛骇浪当中,并以坚定的意志和令人炫目的革命行动,将自己冶炼成为故乡、乃至彩云之南浩瀚星空中烁烁闪光的红色明星。

天低云红,霞光绚丽。红色先驱王有德的帐篷里悄无声息,两个护士和一个医生面对气息奄奄的团长,深感束手无策。这时,团部两位长官陪同一位30多岁的云南籍年轻男子进入帐内,此人叫李一平,是该红色先驱王有德的故交,李先生此行,是专程从上海市内赶来看望这位挚友的。当他从军医口中听到“即便华佗转世,怕也难挽团长之韶华英年”的结论后,双目微闭,轻声叹道:这是天妒英才哇……

——红色先驱王有德,1897年出生;1918~1923年,分别就读于国立北京大学德语系和国文系,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鲁迅、罗章龙等当时在国内外如雷贯耳的政治与文化上的重量级人物,并深受其理念之影响,亦步亦趋,立志革命。1919年夏初,他积极参加旨在反帝、反封建专制、进而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并在“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的千古绝唱中表现突出,颇孚众望。1920年3月,他积极参加了我国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之一:“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成为该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0年9月,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夏,秘密成立于北京大学校园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已发展至19人之数,学会始设书记二人,第一位是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罗章龙,第二位就是这位来自云南边疆、名曰王有德的青年学子。1922年,由罗章龙介绍,王有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从1921~1926年止,其五年时光之中,王有德一边读书,一边在党的领导下,前往北京丰台地区秘密开展工人运动,并担任由共产党领导的《工人周刊》之编辑工作;该刊前后长达五年之久;罗章龙曾亲口对笔者介绍,说该《工人周刊》已经成为大革命时期持续最久的党刊之一。在编辑过程中,王有德为该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26年大革命以后,王有德从北京南下广州,与云南同乡曾泽生、刘杰生等人一起,投笔从戎,进入黄埔军校;1927年底,他毕业于黄埔军校高级班,后由李一平先生介绍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陈铭枢部当了营长。从此,他随部队转战数省,经枪林弹雨,闯炮火硝烟。后来他在十九路军任职,1932年初,他临危受命,升任团长,并亲率队伍,直接参加震惊中外的、因上海“一·二八”事件引发的淞沪抗击日军之战。

暮色苍茫,清风习习。生命从此休矣。那时那刻,病入膏肓的王有德深感魂兮此番而去,定然难得还阳,大脑中总没忘却那一系列他苦苦追求的往事,面对好友李一平,他虽然说不出其中情愫,却特别希望能够亲口对李一平讲述,当年他被这位同志加云南老乡,介绍到十一军陈铭枢部当营长后的主要故事;他想说,从1928年初春起,作为军人、特别是为了实现英特纳雄耐尔而立志奋斗终身的红色先驱,他有幸参加了由一代伟人毛泽东发起并亲自领导和指挥的秋收起义,参加了在长沙抗击反动军阀的惨烈战斗,又在江汉大平原等地与反动军阀展开过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并因战功卓著而从营长升为副团长、进而团长的历程。可是,俱往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一列又一列轰鸣着的火车开过来了、又开过去了,那振聋发聩的声响,犹如一个民族发出的最最强烈之音;与此同时,一群又一群的雀鸟像留恋什么似的,它们飞出去了、又飞回来了,大有钟情斯时斯地之意象。多天以来,随着队伍奉命撤至京沪铁路线上休整并养伤的红色先驱王有德;他因为此前连续月余在与日军浴血奋战中耗尽心力,终因医治无效,于那一天,上苍之巨手刚刚拉上夜幕之际,而壮志未酬,英年早逝,时年35岁。他死后不久,其部队将他生前着戎装、配手枪和利剑、并骑在战马上的一张遗照,寄回他之故土——今砚山县平远镇红果树老宅,遗照背面有这样几个字:叔邻君前方身后。

这就是一代红色英烈最基本最真实的红色故事。

以下这首诗,是笔者于1985年5月7日,在京拜访时任全国政协常委、北京革命历史博物馆顾问罗章龙先生之际,喜获其大著《椿园载记》,并在其书中看到罗老为了彰显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云南革命斗争中红色杰出人物王有德、王复生、王德三革命事迹而亲书的铮铮诗句——吾党多英烈,云南有“三王”。 加盟书记部,亢斋有容光。有德少投笔,终军请长缨。秋暴显身手,长沙抗敌军。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至此,一代红色先驱王有德的耀眼事迹,是当永远萦回于彩云之南的红色沃土之上了。

苍天在上。

猜你喜欢

先驱团长红色
循着先驱足迹 跟党走向未来
勇闯火星之登陆先驱
红色是什么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肿瘤预防事业的先驱
红色在哪里?
英雄团长沈述清血洒光华铺
代表团团长、预备会议
追忆红色浪漫
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