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慈善文化的软实力建设

2012-04-29牟正华

慈善 2012年6期
关键词:实力慈善建设

牟正华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慈善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出令人鼓舞的美好前景。

一个国家慈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它不局限于狭义的慈善文化,从广义上讲,包括中国特色慈善文化的吸引力,价值的感召力,社会的创造力,民众的亲和力等。社会主义慈善文化软实力主要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所决定。

慈善文化软实力内涵和目标可以划分为两大层面:

第一层面:以助学、助医、助困、助老和公益事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慈善投入,突出了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公益性质,是有形和直接的、效果最为明显、群众评价最高。

第二层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发挥慈善文化的教化功能和养成功能,推动全民族的道德、理想、信念的培育和精神境界的提升,这一过程往往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陶冶养成、久久为功的过程,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慈善文化在我们民族的发展中有辉煌的历史,建国后虽然遭遇挫折,但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不仅恢复了从国家层面到基层层面的慈善组织,而且在普及慈善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各种慈善刊物应运而生,善人善事不断涌现,群众的慈善理念不断提升,一件善事足以引起全社会或某一地区的轰动效应,媒体的关注和互联网的应用将慈善这一概念几乎推到众目睽睽之下。“慈善文化进校园”让慈善的种子深深植入青少年的头脑中,这是民族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值得大书特书,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几乎每天都诞生着各种“最美”人物,说明慈善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已进入峥嵘岁月,影响极其深远和广泛。但当今世界慈善文化软实力的格局仍然是“西强我弱”,要彻底改变这一格局,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文化是首要任务。同时要明确慈善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价值定位,抓住慈善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领域,开辟慈善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慈善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灵魂和精髓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和认识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定的慈善文化观念体系。这个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涵盖社会慈善发展的指导思想,决定慈善意识及其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影响全国人民的慈善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在大慈善的广义框架中,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是慈善文化之魂,慈善思想之髓。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含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作为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构成我国慈善文化软实力的精髓,涵盖了中国特色慈善文化的全部内容,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之魂,也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文化之髓。

作为核心价值体系之一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是人类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对奋斗目标的理论认识和价值判断,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和升华。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激发出创造未来的精神力量。理想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坚定理想信念是慈善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永恒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体现了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又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慈善文化软实力渐进道路的统一,坚持人类共同理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交融,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使中华民族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始终能够以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力、自豪感,能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秩序,也没有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都得到提升,才能真正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一致,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文化软实力有序、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越是发展,慈善文化的作用就越明显,思想理论与价值观念的功能也就越显著。国家的强盛、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和民族的振兴,都需要慈善文化软实力所蕴含的核心价值力量来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

二、慈善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三个基本点

推进中国慈善文化软实力建设,要把握三个基本点:一是明确慈善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价值定位;二是抓住慈善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领域;三是开辟慈善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明确慈善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定位,就是要以丰富的慈善文化资源为依托,推进慈善文化的整合。中国慈善文化软实力具有丰富的资源:如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包括孔子的仁爱思想、民本思想、大同思想;道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如老子的善恶观、道德经、太平经;佛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如修善功德观、因缘业报说、慈善观念、劝善经;还有墨子兼爱学说、春秋时代的“九惠之教”;法家的惠民政策,养教并重的理念等。尽管解放以后近30年受极“左”思想的影响,无人谈慈善,但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却家喻户晓。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慈善事业从复兴走向发展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培养出无数的慈善家和“最美”人物典型,他们是时代精神的楷模,也是慈善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港澳台的慈善事业比大陆发展更快一些,香港以李嘉诚、邵逸夫为代表的慈善基金会不仅为当地,还为我国内地慈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澳门以中华总商会为代表的慈善机构已制度化、规范化。台湾全岛的慈善机构、组织、社团几乎覆盖了学、医、老、病、残的所有领域,慈济功德会影响波及世界各地。西方现代工业文明所造就的理性慈善文化精神更为世人所折服。这些丰富的慈善文化资源,既是我们提升慈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和优势,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因为各种慈善文化、各国慈善文化资源只有通过整合才能成为现实的慈善文化软实力,而有机的慈善文化整合并不是现有慈善文化的简单叠加,必须根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理念及随时变化的社会现实要求去取舍、整合,并通过整合推动慈善文化的创新。

当代我国慈善文化整合必须着重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前一个过程中,既要最大限度地激励和保护市场机制运行所要求的社会各个层面的创新,又要对资本和市场逐利本性和价值冷漠加以有效的慈善道德感召和价值约束。而在后一个过程中,既要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分享经济全球化给予提供慈善文化支撑力,又要为保障我国免受经济全球化风险和灾难形成有效的价值引领。

在慈善文化整合过程中,既要反对简单搬用传统慈善文化资源来建构现代慈善文化软实力的做法,又要防止简单搬用西方国家的慈善文化来建构我国慈善文化软实力的倾向。我国的慈善文化软实力建设,要在吸收中国传统慈善文化要素和可借鉴西方慈善文化的前提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和制度优势来有效约束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形成健康的社会慈善道德和价值引领;同时,着力突出现代中国要素的地位,深刻揭示当代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深层次的慈善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力,特别是推动我国各民族、各阶层道德进步,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的典型人物的智慧和慈善文化创新。

抓住慈善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领域,就是要以普遍推进为氛围、以核心领域为重点,实行点面结合,构筑当代中国慈善文化软实力的主题架构。一般说来,慈善文化软实力建设不单纯是慈善文化领域本身的事情,它更多地要通过社会各领域制度建设、人际交往、国际交流等众多层面展示出来,而且各个领域的慈善文化内涵和建设方式既有共同点也有侧重点。因此,在普遍推进慈善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前提下,应突出一些重点领域。

中国特色慈善文化的制度建设。当今世界,不同国家软实力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而且越来越集中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中国特色慈善文化的核心要素有两方面:以道德和法治为集中表现的理性文化;以雷锋精神和超越自我为特征的创新文化。从建构方式上看,中国特色慈善文化虽然也需要社会主体的文化素质的培育,但更多地体现为核心价值体系为特征的自觉构建。尽管一些人不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所表现出的优势,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质上展示了制度的优越,从而证明了慈善文化从中起到的强力推动作用。

现代人际交往的慈善文化建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也是软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其核心是伦理道德,主要有两个领域:一是诚信。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可以有争吵,有辩论,也可以逐利,但绝不允许损人害人,也不允许任意诋毁他人名誉,不允许偷袭他人创造的成果,绝不允许有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媒体曝光的假药假酒、地沟油、三聚氰胺超标等,都是缺乏诚信所致,诚信应以尊重别人的权利为前提。二是感恩。感恩是一份美好的感情,是一种良知,一种动力,一把精神钥匙,它让我们在艰难过后开启生命的真谛。在社会中,任何人的人生道路都不是平坦的,任何人的成长都不可能没有坎坷,我们都需要父母、老师、朋友、同志的帮助。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朋友的助益,没有同志的关怀,我们何以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还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懂得了感恩,慈善文化软实力就增加了厚重的砝码。

国际交流的慈善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慈善文化的制度建设,还是现代人际交往的慈善文化建设,都要自觉地突出国际视野。因此,要特别重视国际交往中的慈善文化建设,多方面、多角度地汲取发达国家的慈善文化成果,也要汲取发展中国家慈善文化的经验。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随着我国在世界影响力的增强,在慈善文化的普及与提高上必须有自己的作为,应以友善的姿态与他国开展交流与合作,但要坚持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主张和响亮声音,批判和抵制腐朽的、唯心的、不平等的伪慈善文化渗入我国。这是一种责任,也是社会主义价值引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辟慈善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就是要以宏观倡导为引领,以慈善文化建设的微观践行为途径,生动演绎和展现当代我国人民在慈善文化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慈善文化形象。在确定了我国慈善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价值定位和重点领域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慈善文化的发展规律,转变慈善文化的发展方式,更多地强调各个领域和全体公民的自觉践行慈善文化。应当说,我们依托思想教育、学校教育、宣传教育、理论教育和学习活动等优势,特别是中华慈善总会倡导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在全社会广泛传播。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通过13亿中国人民的自觉慈善文化践行,逐步使慈善文化的软实力具体展示出来。这就不仅需要理论指导,更需要生动、鲜活、具体的故事和展示。比如《慈善读本》中的爱心故事,教师对学生在慈善方面的细心引导,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在全社会倡导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宣传部门要求媒体大力弘扬的“最美”人物典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紧密协作,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党政工团等职能部门齐抓共推慈善文化建设,当前特别要关注互联网对公民、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提倡互联网立法,唱响慈善道德的主旋律,不断壮大慈善义工队伍,鼓励有能力的人积极投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去,让更多的老者、病者、弱者、残者、贫者得到切切实实的关怀与帮助,充分发挥艺术馆、纪念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等等。总之,各种行之有效的微观慈善文化的践行,将使我国慈善文化的软实力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从而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奠定坚定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实力慈善建设
见证创新实力的跃升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