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怀理想谋划 脚踏实地前行

2012-04-29宋立文刘东秀

中国德育 2012年6期
关键词:中山学雷锋德育工作

本刊记者 宋立文 刘东秀

他长于思考,总是能从点滴小事中汲取智慧和能量;他把工作当作事业,三十多年都不改那份激情与执著;他温文尔雅,谦逊质朴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就是中山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聆听刘局长的教育见解,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他弹奏的德育“心曲”,余音绕梁——

中国德育:中山市历来非常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山德育模式”。请您介绍一下这一模式的具体内涵。

刘传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本质上是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项“灵魂工程”和社会系统工程。我市毗邻港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形成更多地受到西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加之互联网、现代通讯技术等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理性思考、达成共识;必须健全机制,合力联动;必须脚踏实地、重视建设;必须立足基础、重心下移;必须因材施教、形式多样;必须正视问题,注重实效。

“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家校携手,社会协同;文化引领,教化育人”的“中山德育模式”就是在破解学校德育工作蛮办法不行、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难题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这一模式的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传承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把德育工作作为各级党政、部门、学校、社区“一把手”工程和德政工程,建立健全合力联动、教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二,把社会实践作为未成年人个体道德生成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活动场馆建设和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实践活动,强化未成年人道德要素内化;三,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和育人队伍建设,开展特色班集体评选活动和爱校教育,促进德育的内涵式发展;四,营造和谐人文生态环境,倡导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成长,促进学生个体品性生成。

中国德育:“中山德育模式”的关键词之一就是“教化育人”,主张“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转变,一字之差凸显出家庭、社会对学生德性养成的重要作用。那么在发动家庭、社会联动育人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

刘传沛:中山德育工作的思路概括起来就是在传承中创新,在联动中引领,在互动中生成。强调突破传统德育的符号化、说教化、知识化模式,走生活化、体验式、互动性教化育人的新路子,努力做到让德育如呼吸一样自然、与学生心灵无缝对接、富有魅力和效力。

首先,我们主张学校与家庭紧密结合,让教师与学生共结“心灵之约”。我们在全市中小学启动“走进家庭,同育新人”的家访活动,建立“一普访、五多访”(全市中小学教师对所有学生每学年要普访一次;对有 “严重不良行为”和“不良行为”的学生多访;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多访;对有早恋倾向的学生多访;对社会交往关系复杂的学生多访;对问题家庭学生多访)的家校联系制度;创新家庭与学校合作载体,创办“空中家长学校”,通过信息网络媒体全天候接受家长、师生咨询,架起家长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学校之间全方位沟通交流的“空中彩桥”。

其次,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主体作用,在中小学全面推行“德育导师制”,大力推进德育“一镇一品牌,一校一特色,一班一亮点”工程。做到全员参与,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等所有德育主体,组成三位一体的大德育生态场,实现“家校联姻”“部门联动”;全面推进,让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社区德育多点互动,形成密实的教育网状态势;全程跟踪,抓好学生假期教育,做到“学校放假、社区开学”,实施“160(学生全年假期数)”工程,实现对学生全天候的监护、跟踪和引导。

再次,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德育“空气”,让德育无声地浸润每一个学生。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慈善万人行”募捐活动,扶贫济困,设立扶困助学基金,通过财政拨款、红十字会捐款和福利彩票收入向扶困助学基金注入资金,并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包括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踊跃捐款,在全省率先建立“全程资助,无缝覆盖”的扶困助学长效机制,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的目标。

中国德育: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全民修身行动”的号召,中山市教育系统争当“全民修身行动”的排头兵,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其中“学雷锋”活动尤为引人注目,这一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传沛: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9周年。近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已深植于人们的心灵,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教育系统如何让雷锋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如何让“学雷锋”活动更加广泛而深入?我市教育系统以3月5日“学雷锋”活动为契机,于2月13日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在石岐中心小学举行了“学雷锋,再出发——做修身励志好学生”活动启动仪式,并在仪式上表彰了一批品德高尚的优秀学生。全市327所中小学近40万师生通过教育信息港的视频云直播平台同步收看了活动现场直播,为我市中小学师生上了新学期修身第一课。活动开展以来,各学校找准切入点,通过开展各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常规化,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学生做先锋,老师做表率,将学雷锋与全民修身行动紧密结合,在全市掀起了一股“学雷锋,齐修身”的热潮。

雷锋精神具有先进性、继承性、可行性、实践性等系统特质,是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有机统一。它告诉我们:“人皆可为尧舜”,于平凡中见伟大,于细微处见精神。学习雷锋需要坐言起行,紧扣时代主题,立足于爱岗敬业,从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实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有机统一。我市的“学雷锋”活动把轰轰烈烈干一阵子的“社会活动式”转变为持之以恒的“春风化雨式”,从“声势型”转为“行动型”,真正实现了学习雷锋精神、自觉修身励志的目的,实现了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中国德育:在2011年底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中山市对此是如何思考和实践的?

刘传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地融入中山教育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根红线,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始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不能只是一句时髦的口号和一条高高悬挂的标语,必须要有十分明确的活动载体:

第一,将其与正在开展的中山“全民修身”行动紧密结合起来。中山是博爱之乡和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开展“全民修身”行动不仅是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城市文明的根本所在。修身立德、以文化人是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城市之间比拼的不是高楼大厦、产业规模,而是人的整体素质。在全民修身行动中,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力求做到内秀与外化相结合,促使道德规范从他律转化为自律,让修身转化为人人身体力行,个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行动;力求做到修身与推进学校重点工作相结合,促使“全民修身”活动转化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动力。

第二,将其与深化“中山德育模式”紧密结合起来。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山德育模式”在广东省得到宣传和推广。德育工作是一首“大合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缺一不可,不能由学校唱“独角戏”。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德育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形成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的德育工作格局。学校德育还必须植根于文化沃土,需要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优良传统、地方特色文化与现代城市人文精神相结合,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来增强未成年人的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

第三,积极探索“融入”的新方式、新途径。在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的工作需要以快应变,以变应变,以新应变,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体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知。比如,以评选市中小学“特色班集体”活动为载体,要求中小学班主任把班级工作中的各个工作细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契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家长学校”课程,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衔接等等。

中国德育:中小学德育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名义上“加强”,实际上“淡化”;名义上“落实”,实际上“落虚”的问题,请您结合中山实际谈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刘传沛:德育工作的“淡化”和“落虚”是对德育实效性的拷问和质疑。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一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二是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三是师德与育人的关系;四是常规手段与科学方法的关系;五是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六是日常工作与当前形势的关系;七是点与面的关系。

中山教育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悉心关怀。中山市政府召开的常务会议几乎每个月都有教育专题研究,其中不少是专门研究德育的。党政“一把手”抓德育,已成为中山人的共识。从市委书记到镇委书记,从各政府部门一把手到各级教育行政一把手,都牢牢紧抓德育工作,时刻不放松。

仅有行政力量支持还不够,德育工作的扎实推进还需要完善的督导评估体系“保驾护航”。我市在全面实施教育目标管理基础上,不断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评估机制、考核方案和实施办法,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督导评估的数据、结论,并将其与业绩评定、单位评优、学校等级评定、校长职级认定、教师职称评定挂钩,产生“一票否决”的高压线效力,从而真正起到引领、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做教育,一定要胸怀理想,有理想才能有激情,有激情才能有灵感。当然,理想不是妄想,更不是空想,需要教育者脚踏实地前行。中山的教育理想是“让学校的亮点更亮,特色更特,优势更优;让中山教师更有自豪感,更有成就感,更有幸福感;让中山学子更健康,更聪明,更快乐。”实现这样的理想必须要有一支队伍来保障,我市以提高现代管理素质与能力为重点,创新德育干部和班主任的培训形式,着力建设“悟性高、懂策划、能干事、干成事”的德育管理干部队伍,通过开展“感动中山的人民教师”评选活动和“魅力园丁”风采大赛等活动,树立全市师德建设的先进典型,引导和教育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潜心育人。

德育不是学校的专责,而是全市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幸福和美的中山需要树立“大德育观”。重智轻德培养半个人,德才兼备造就接班人。我市把先成人后成才,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中,着力改变家庭、学校过去多是关心学生智力而非情感,是灵性而非人性,是做事而非做人的重智轻德的育人观,充分发挥德育在学校全面工作中的动力、导向和保证作用。

总之,一把手给思路,德育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社会各界密切配合,才形成了中山今日市委市政府带着感情抓德育、教育局凭着智慧做德育,广大教师怀着爱心搞德育这样惠风和畅的局面。

责任编辑/南 丽

猜你喜欢

中山学雷锋德育工作
《中山寂雪沁梅香》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中山君有感于礼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中山君有感于礼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