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文献的国际交流机制与合作模式初探

2012-04-29任竞唐伯友

图书馆界 2012年6期
关键词:合作模式机制

任竞 唐伯友

[摘要]抗战文献是重庆图书馆三大特色馆藏之一,更是重庆推进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工程的文献保障。为筹建国家级抗战文献中心,重庆图书馆在完成市内抗战文献资源整合工作后,正加强调查、征集和利用美国、英国、日本等主要战争当事国现存的抗战文献。随着调查、征集和利用工作的深入,原有工作的机制体制已经不堪重负,因此,文章在介绍海外部分重点典藏机构的文献情况和目前征集、利用工作困惑的同时,就国际交流合作中的权利义务、机制和模式等基本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和设计。

[关键词]抗战文献;交流;合作;机制;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9.2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6-0064-03

抗战文献资源建设是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的核心工作,也是推进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工程的文献保障。为落实《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和建设工程规划纲要(2008—2015)》精神,按照“中国一流、世界水平”要求建设“中心”,大力推进海外抗战文献的调查征集工作,开展抗战文献的海外交流合作,必将成为抗战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路径和常态工作。因此,“中心”有必要在强力推进海外抗战文献的调查、征集和利用工作的同时,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逐渐探索出抗战文献海外交流合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以顺利推进抗战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1海外抗战文献的初步调查

2010—2012年,“中心”利用各种对外交流机会、各层级学术交流以及互联网检索等平台渠道,对台湾地区的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国史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美国的国会图书馆、国家档案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日本的防卫省战史研究所、国会图书馆、国士馆大学图书馆及俄罗斯科学院图书馆等海外抗战文献的重点典藏机构进行了初步调查工作,基本了解了上述机构抗战文献的收藏规模及特色,为征集工作做了前期准备。

调查数据表明,海外现存抗战文献规模庞大,分布于台湾地区及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国,各具特色。在台湾地区,中国国民党党史馆集中典藏自该党成立以来的党务文献资料,包括其“中央”各组织机构文件超过300万件,大致分为国民党沿革档案、党务会议记录及组织专档、特种档案、重要人物档案和图书资料等五类[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则以外交档案、经济档案为主要典藏对象,其中,该馆已经整理、开放的16150件[2]抗战以来“中央”政府各种经济建设与管理机构的档案,以及诸如朱家骅、翁文灏、王子壮、徐永昌等人物专档,这是其特色,也是“中心”收集的重点;“国史馆”则以历任总统、副总统文物史料为主,其中以“蒋中正总统档案”(即“大溪档案”)最为丰富,最受瞩目。这批档案侧重政治、军事两方面,包括筹笔、革命文献、蒋氏宗谱、家书、照片、文物图书、特交文卷、特交档案、特交文电和其他等10个全宗。该馆另有抗战人物专档及国防部情报局档案,如“阎锡山档案”“戴笠档案”等,是“中心”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图书馆(TheFairbankCenterLibrary)收藏了30余万册近现代中国文献,其中以各类档案、政府文献、名人档案为特色[3]。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东亚部(TheEastAsiaLibraryofStanfordUniversity)及胡佛研究中心图书馆(theHooverInstitutionLibrary)收藏54万册(件)、缩微品2万余卷民国文献,其中以“蒋介石日记(1917—1972)”(76盒装)和“宋子文个人档案”为特色[4],尤其是“蒋介石日记”第36—51盒(1932—1955)是“中心”关注的重点。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ofCongress)亚洲部藏有5000余种抗战文献,包括1937—1945年出版发行的中、英、日文文献1499种①[5];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最全的东京审判资料等。

在日本,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TheNationalInstituteforDefenseStudies)所收藏陆、海军公文约151000册,其中陆军史料约58000册,海军史料36000册,战史相关图书57000册,以《陆军省大日记》、《海军省公文备考》、《(陆、海军)阵中日志》、《(陆、海军)战斗详报》、《战史丛书》(102卷)[6]为特色。另外,关于东京审判的档案文献,在日本有专门机构收藏,如其国会图书馆收藏216箱又763册“远东军事法庭审判记录”;国家档案馆收藏6000册战犯审判资料,主要由辩护方资料、日本政府对策和部分战犯个人资料组成;国士馆大学收藏161卷“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相关资料”,包括法庭采用的控辩双方日文证据、英文审判速记录和判决书,以及法官个人的意见书等专题档案文献[7]。

以上数据,仅仅是对部分海外抗战文献重点典藏机构的初步调查所得。随着调查范围的扩大及调查程度的深入,文献数据将会不断被刷新。

2海外抗战文献征集、利用工作的初步实践

2008—2010年,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关怀下,在市委宣传部及“抗战办”的具体指导下,“中心”联合市内相关单位启动了抗战文献的海外征集工作,并取得较显著的成就。如2009年,“中心”率先与台湾地区的“国史馆”“党史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等抗战文献收藏重镇,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将上述三个机构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出版的300余种,5000余册二次文献购回重庆,分别典藏于西南大学、重庆图书馆、三峡博物馆等单位;2011年年底,“中心”与牛津大学中日战争研究中心、英国国家档案馆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于2012年初从英国国家档案馆购回殖民部、海军部、外交部档案(数字化件)21个全宗,近150卷,计18379页。至此,中心正式拉开抗战文献海外交流合作的序幕。

但是,随着抗战文献的海外调查、征集和利用工作的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却层出不穷。诸如海外各典藏机构所属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尽相同;对于交流形式和合作模式的要求各异;关于文献版权的出让条件或程度也各不相同等问题先后凸现出来,制约了“中心”抗战文献的海外征集和利用工作。

为顺利推进抗战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建设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抗战文献中心。“中心”已经意识到,首先必须翔实地调查海外现存抗战文献基本状况,了解各典藏机构的文献规模及特色,确定重点征集对象;其次应该精心研究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将文献交流合作纳入法制轨道;最后必须切实加强与原典藏机构的沟通协调,并参照已有成熟的国际合作模式,设计切实可行的交流机制与合作模式。

3抗战文献的国际交流机制与合作模式的初步设计

通过前期抗战文献的海外调查、征集和利用等初步实践,我们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三大问题,即文献进、出境的法律条文及文献开发利用的权利与义务不甚明确,缺乏健全的交流机制和成熟的合作模式。因此,理清法律条文、健全交流机制和构建合作模式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制约或促进抗战文献国际交流合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步伐。

3.1关于抗战文献国际交流合作的法律问题

深入研究国内外与文献出入境、版权和使用等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是开展抗战文献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的基本前提。据调查分析,海外抗战文献分为三大类:一是战后各国公开出版发行的档案资料汇编等形式的二次文献;二是战时国内外出版的相关著述、各机构发行的内部资料等形式的一次文献;三是战时各国家机构、各机关团体相互来往的文件、公文、函电等原始档案文献。

针对这三类不同文献,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有不同规定,如对英国政府编《英国外交政策文件》(DocumentsonBritishForeignPolicy)、美国国务院编《美国对外关系文件》(ForeignRelationshipoftheUnitedStates)等二次文献,只需遵照国际版权法、各国关于文献出入境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实施购买和使用即可。但对一次文献和原始档案的购买、交换、使用等法律问题,则需要深入研究,如一次文献原作者版权年限,原始档案的使用权限等;我国部分涉密或定级为文物的档案文献的出让或交换的法律规定,既要遵照国际通用版权法,如《伯尔尼公约》《罗马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等;也要研究各国特有的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美国著作权法》《欧盟议会和理事会关于协调信息社会中版权和相关权某些方面的指令》等。

3.2关于抗战文献国际交流的机制问题

建构合理的体制机制是抗战文献国际交流合作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的根本保障。如前所述,海外现存的抗战文献数量十分庞大,文献原藏机构相对分散,且相关法律法规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抗战文献的调查、征集工作将是一个十分艰辛和漫长的过程,它不是某一个单位或某一机构所能胜任的,必将涉及众多的单位和大量专业人员,必将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此项工作。因此,必要的机制设计,是解决当前海外文献征集工作因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财力资助和专业人员而导致的相关工作呈现分散、盲目、无序等现实困难的有效途径。

在海外抗战文献的调查工作中,国内要建立行政主管部门与各业务单位之间的联动机制。具体而言,就是市委宣传部、“抗战办”与文献中心、研究中心及档案中心,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上述机构人员对外交流的机会,与海外典藏机构和人员疏通交流渠道,搭建合作平台,并在市内上述单位间,实现渠道和平台共建、信息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在海外抗战文献的征集与开发、利用工作中,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以确保专项资金和专业人员的稳定等。

在国外,要与海外典藏机构建立相应的双边谈判机制、多边学术研讨机制、人员互访机制、文献交流机制等,以保证获取准确的国内外抗战文献基本信息,了解各典藏机构真实的合作意愿和条件,为“中心”制定相应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3.3关于抗战文献国际合作的模式问题

与海外抗战文献各典藏机构建立可行的合作模式,是实现抗战文献国际交流合作的基本途径。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合作意愿问卷调查数据表明,抗战文献的国际合作大致有以下几种参考模式:

(1)购买模式,这是针对公开出版发行的二次文献汇编、或数字化一次文献、原始档案所采取的最佳方式。如“中心”前期大量购买台湾地区的二次文献、英国国家档案馆数字化档案文献等。

(2)交换模式,这是针对尚未数字化,但典藏机构尚存复本的一次文献,而且明确提出用其与我方文献复本交换,以补其缺藏文献;或明确提出双方用一次文献、原始档案的数字化资源互换缺藏。如海外某典藏机构相关人员明确告知,他们希望采取文献互换的模式进行合作。

(3)共建共享模式,这种合作模式,主要出现在海外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我国尚未有采用先例。2009—2010年,台湾地区“国家图书馆”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图书馆进行古籍善本数字化合作,就是典型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4)项目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具体项目合作的方式,实行抗战文献的交流与合作。如目前“中心”正与牛津大学中日战争研究中心、英国国家档案馆合作编辑《抗战时期英驻华大使馆档案资料汇编》,就顺利地将其相关档案文献征集回国。

另外,还有专家建议与海外典藏机构尝试建设“抗战文献目录交换,共建联合目录”;设立“海外抗战文献托(代)管中心”“海外抗战文献捐赠中心”等模式,促进“中心”海外民间抗战文献的交流与合作。

综上所述,海外抗战文献的交流与合作工作刚刚起步,目前学界对此尚未进行系统地研究。因此,征集和利用工作缺乏理论支撑和案例参照,“中心”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在遵循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原则下,逐步构建起合理的机制和模式,切实加强与海外的交流合作,推进抗战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注释]

①重庆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抗战文献寻访”课题组成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ofCongress)目录检索平台(http:www.LibraryofCongressonlinecatalogs/catalog.loc.gov/),键入“SinoJapanesewar1937—1945”关键词搜索文献,经整理得出的数据。

[参考文献]

[1]杨斌.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典藏民国档案简介[J].民国档案,2002(3):102—105.

[2]逸文.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档案馆藏档评介[J].民国档案,2002(3):105—106.

[3]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介绍(TheFairbankCenterLibrary)[EB/OL].[2012-07-20].http://fairbank.fas.harvard.edu/pages.

[4]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介绍(HooverInstitutionStanfordUniversity)[EB/OL].[2012-07-20].http://www.hoover.org/library-and-archives#nogo.

[5]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ofCongress)目录检索平台[DB/OL].[2012-07-20].http:www.LibraryofCongressonlinecatalogs/catalog.loc.gov/.

[6]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资料介绍(TheNationalInstituteforDefenseStudies)[EB/OL][2012-07-20].http://www.nids.go.jp/military_archives/index.html.

[7]宋志勇.东京审判与日本侵华史料[G].中日战争暨抗战大后方史料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讨论稿).北京大学.西南大学印行.2011(11):112.

[8]俞国琴.国际文献交换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2.

[9]刘波.国际敦煌项目(IDP)与敦煌西域文献数字化国际合作[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1—2.

[10]陈清文,曹艳.国外图书馆文献传递版权立法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以德国为例[J].图书馆,2011:(5).

猜你喜欢

合作模式机制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永续债券探析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