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团队建设 打造品牌学科
2012-04-29孙惠
孙惠
一、规范的制度,科学的管理是学科组建设的前提
2007年,我们数学学科组制定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努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专业功底深厚、教学资源丰富,善于学习、合作,学生喜爱和家长欢迎的数学教师队伍。
同时,在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我们数学学科组还建立了符合本组实际的集体备课制度、上课制度、听-评课制度、个人学习-反思制度、资源共享制度等。
比如说:在集体备课制度中,我们要求全体数学教师以有效备课为前提,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预设。备课的基本流程是:个人备课——集体研讨——修正个案——课堂跟踪——反思交流。备课中强调“一突出、二落实、三备课、五关注”,即突出一个“研”字,实现两个落实:①落实教学研究的实践性;②落实教师研究的获益性。做到三次备课:①个人研读备课;②集体研讨备课;③个人升华备课。体现五个关注:①关注学生;②关注发展;③关注过程;④关注研究;⑤关注反思,真正实现备课的功能与价值。
再比如说:在资源共享制度中,由于我们的每一份教案、试卷、课件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所以,我们数学学科组在每学期末,都要以学年为单位将教学资源等进行系统整理,为下一个学年提前做好资源储备。
二、校本研修,建研究型团队是学科组建设的基础
我们数学学科组每周都会组织一次集体学习,学习课标、教学理论、名师的先进教学思想等。每位数学教师还随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工作中只要一有时间,我们数学学科组的老师就一起探讨教学问题,我们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把教师的教学过程视为研究过程,把教学课堂做为研究阵地,把听-评活动作为研究活动的主途径,积小题为大题,并以一种新思路、高站位开展教研活动。因此,每当有教学活动任务时,就会出现这样一副景象:年轻教师积极承担,全组教师出谋划策,骨干教师指点迷津,上课教师埋头钻研……这种学习与研究的平台,不仅强化了老师们教学研究意识与能力,更加强了团队的建设与交流。同时,让学生成为了自主学习的主角,让教师成为了专业成长的主角,让团队成为了学校发展的主角。
我校每学期都要进行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同时数学学科组内也经常组织同课异构、同课多轮活动。看似简单的一课,每一个环节中都包含着校领导与师傅们的心血和付出。从教学的每句话、每个动作甚至每个眼神,繁简巨细,都争取让青年教师们做到精益求精。大赛上,无论是精彩的教学瞬间,还是师生间的智言妙语,无不是我们整个团队精诚合作的体现。在师傅们的帮助和引领下,青年教师夯实了教学基础,增强了工作信心。同时,西新区教育局多次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外出学习、专题性培训,也为青年教师们吸纳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三、科研为先,课题引领是学科组建设的根本
我们数学学科组针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了多个行动研究小课题。如,针对学生计算速度慢,准确率低;教师计算课堂效率不高。我们开展“提高计算教学课堂效率的研究”这个行动研究小课题。我们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最终达到课堂效率的提高。在策略实施阶段,我们以口算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把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作为计算教学的重点;把组织好有效练习作为计算教学的关键。做到新授内容重点练,基本内容方法练,易错内容针对练。这样实施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发现与研究之前相比,学生的计算速度明显加快,计算准确性有所提高。同时,我们还把计算和新课标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如,在笔算中加入了估算、创设了情境、分层做题,让不同的学生感受到一定的挑战性。
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我校的学生也获得了收益。多次在全区质量抽测名列前茅,而且数学学科也成为了学生特别喜爱的学科。
四、和谐的氛围、团结的精神是学科组建设的保障
和谐与团结,是长春市西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三小学多年来一直在传承与弘扬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在我们数学学科组有了更深层意义的体现。十三小的全体数学教师,在工作上,是同志,是伙伴。在生活上,是兄弟,是姐妹。无论做什么,大家都会群策群力,互相扶持。一个人的成绩,它的背后是一群人的努力,每个人在这样一个团队中都感到特别幸福。这是一支和谐的团队,这也是一支拼搏进取的团队。近三年来,我校数学学科组屡获佳绩: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省、市、区级教学大赛奖项及荣誉称号。同时,我们还积极承担区集体备课中心发言、课题经验交流、送课下乡等活动。我们这支曾经稚嫩的团队,经过几年的打拼,也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最高荣誉——长春市首批小学数学优秀学科组基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