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语境知识的传授
2012-04-29习晓庆
习晓庆
【摘要】在大学尤其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宋红词汇与语境教学、阅读教学、翻译教学有着紧密关系。语境教学策略对大学英语教学有重要意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紧扣书本知识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语境暗示等系列问题,从而在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境教学策略;大学英语教学;英语学习
语境的定义很广,而且不同学派、不同学科的人们对其认识也各不相同。一般而言,语境就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它包括以下几个要素:语言语境,即文章或言谈中话题的上下文或上下句,主题、风格、衔接等语篇特征;人们交际时所共处的社交语境,即说话人使用语言和听话人理解语言的客观环境如交际场所,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等;交际双方各自不同的认识环境,即各自不同的经验、经历、知识等足以影响交际认知的种种情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如能有意识地运用语境化策略,将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语境与词汇教学
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语境教学中学习生词是课堂词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词汇自然习得的主要途径。语境不仅确定内涵意义,也给词语内涵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即词语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有一定的内涵意义。
语境有功效之分,教学语境与自然语境在语境型词汇教学过程起点不同,侧重不一样,功用也有差异。教学语境指专为目标词设计的句段(例句),它多以例句形式出现,范围不大,但提示丰富,多用于培养学生利用语境推测语义能力的起始阶段,有时效性高的特点,但有违真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词汇学习者的进程;与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自然真实语境相比则难度较大。它要求词汇学习者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足够的存储知识和初步的策略技巧。在自然语境中识别目标词虽占用时间较多,但它激活了学生原有的存储知识,有利于推动词汇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学习者在学会实际运用语境学习词汇这个策略之前,教师应把重点放在促使他们掌握如何利用语境推测语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如语境、语境提示、语境推断步骤等。单从语境提示这一点,笔者借鉴经验概括性地把其归为8个类别:时间性提示、空间性提示、价值性提示、归属性提示、陈述性提示、功能性提示、描述性提示、因果(功效)性提示。他们全方位地展示了提示的属性和特点,为我们有效地寻找和充分地利用语境提示提供了依据。教师不仅要在语境教学中教授词汇,更要注意传授方法,最终使学生的词汇学习实现由自发到自动的连接。
二、语境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教师常遇到学生这样的问题:语篇中的某些片断不含任何生词,学生却难以理解。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在最不该出错的地方出错丢分。一般教师给学生的语法分析、释义或解释等方法有时奏效,但多数情况难解学生之疑。他们以为学生不理解的是句子语法结构或表层意义,但这并不是问题的症结。因为学生的疑难不在于语法或句子表层的意义,他们所不理解的是如何把句子与其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联系起来。
笔者在给学生讲授《大学英语》第2册,第3单元《A Miserable,Merry Christmas》时,开篇给学生介绍了西方圣诞节的种种传说及风俗后,进入课文学习阶段:被宠坏的小男孩Lennin Steffen在圣诞节前反复向父母声明他要且只要pony作为圣诞礼物;圣诞早晨小男孩的姐姐们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礼物,而小男孩用来装圣诞礼物的stockings却hang limp。小男孩多方仔细查找后,仍一无所获。他哭了,姐姐们也和他一起哭了;他撵走姐姐们,又一人到马厩哭。他母亲想安慰他,也被他撵走。父亲也因此受到母亲的责备。就在全家人为此忧心,整个圣诞节因小男孩未能如期得到礼物而变得一团糟时,小男孩突然看见有人骑着一匹他愿意倾他所有而交换的pony从远处过来,小男孩又似乎看到了希望,谁知那人过来了,又径直从小男孩面前过去了,连同那美丽的马鞍,还有那小马驹(pony)都过去了。在此情此景之下,出现了两个描写小男孩的感受的学生早已非常熟悉的词Too much,然后小男孩就扑倒在台阶上再次放声大哭。我问学生他们熟悉的这个词组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学生们虽给出多个解释,但总是脱离不了最初学的“very”之意。后经过我结合语境反复提示,终于说到点子上即“That was too much for me to put up with”。这个例子虽简单,但学生在简单的问题上仍如此出错,愈加说明要想深层理解话语的含义,需要把语篇片段与语境联系起来理解。
三、语境与准确翻译
翻译的达意与否,主要取决于译者(读者)对原文的理解。而要想正确理解原文,必须具备把孤立的话语放到语言环境即语境中去处理的能力。
同样是讲语境,可将之定义为“语篇中流露出的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语信息”。在阐述语境对准确翻译的影响时,笔者拟从语篇中流露出的逻辑信息这一点来略加阐述。希望读者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在笔者给学生留的课外阅读及翻译书目中有Helen Keller所写的《Three Days to See》。其中有这么两句:
(1)There are those,of course,who would adopt the epicurean motto of“Eat,drink,and be merry”,but most people would be chastened by the certainty of impending death.
学生译文:当然,也有一些人一生奉行享乐至上主义“吃喝玩乐”,不过,多数人在确知死神将到时而洁身自制。
就学生译文而言,其中的“一些人”与“多数人”在逻辑上是脱钩的。“一生奉行”,语气十分强调,而在原句中又寻觅不到与之对应的词。其实,这里的“一些人”与“多数人”均指上文的“Those who had only limited and specified time to live”,因其面对死亡的态度不同而分为“一些人”与“多数人”而已。为此改译为:当然,会有那么些人,得知死期将至而奉行享乐主义的格言“吃喝玩乐”,不过多数人因行将辞世而变得洁身自制。
(2)Most of us,however,take life for granted.
学生译文: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把生活看成理所当然的事。Life =生活?殊不知life尚可做“生命”解。此句的下文即“We know that one day we must die…”,由此可见,句中的life应译为“生命”,而“生活”在此不符合语境不通。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社会对大学生听、说、读、写、译一系列应用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正确理解说话者意图(听),在不同的场合说出得体的语言(说),正确理解所读语篇的主题(读),写出内容与形式相一致、衔接紧凑、语句通顺、内容充实的文章(写),翻译时做到有效等值(译)等都与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英语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语境方面的知识熏陶,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运用语境化策略,相信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效果会有一个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