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新尝试
2012-04-29陈静
陈静
人人都希望获得别人肯定与赞扬。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更想表现自己,对于想表现的这种欲望,教师既要正确看待,又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展现和提高。在教学中引入竞争,创设竞争情景能使教学效果更明显。我所任教的初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刚进初中找不到学习方向,大部分同学无所事事,成绩不能提高。经过半学期的竞争性学习(采用比赛形式看谁做得最好),经常比赛朗读,听写,背诵,作文,考试,学生目标明确了,自觉性增强了,可以说每天早晚自习绝大部分同学能够找到学习目标了,只要一听到比赛,学生积极性特别高,经常要求老师布置比赛的作业,全班形成了良好的竞争学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性学习的原因
1.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整个社会发展是由一个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竞争环境来推动的。要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要投入到竞争的社会环境中,而在课堂,首先让学生体验竞争的残酷和乐趣,学会在竞争中让自己得到成绩或素质的进步,会让自己更能适应社会发展。
2.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
初中生的表现欲望表面虽然没有小学生强,但在思想意识里可一点也不比小学生差,更在意自己在老师,同学,朋友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其表现欲望可在与异性,同性的交往和团队的竞争中得到满足,得到鞭策。创设竞争情景,为他们的表现欲望提供了舞台。
3.能提高学习积极性
当老师发动了大部分的学生参与竞争时,无论是哪一项活动,每一个人都想在活动竞争中获得崭露头角的机会,都想战胜自己的对手。激发了他们的求胜的欲望,也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能激发斗志,养成坚韧顽强的个性
在竞争中失败的同学为了在下一次的比赛中战胜对手,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当连续失败时,信心更强,在长期努力的道路上,能让自己的斗志一直存在,会逐步养成不因为一次失败就自暴自弃,不因为一次胜利就得意忘形。会让自己变得更坚韧更顽强。
5.能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反省能力
想超越别人或不想被别人超越,都必须努力学习。常听学生说,某某原来不如我,可我现在和他比赛一直赢不了他。他以前没有这么认真,很贪玩,现在一下子那么认真,学习好自觉,成绩进步太大了。通过身边的人或事,让学生认识和反省了自己的不足,从而也就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6.能提高竞争意识,危机意识
当本次竞争获得胜利,不代表下一次你还会胜利,也许会有更多的人向你挑战。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成绩不是自己理想的成绩,没有常胜的将军,就是学习最好的学生,也都有被别人超越的经历,危机意识会提醒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7.在互助教学和探讨式教学中,能激发团队精神,互助精神
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小组的任务集中了大家的想法,在思维碰撞中,一个个优秀的创意(答案)就会脱颖而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团队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团队的竞争意识。对于较差的学生,小组的人自然会互相帮助,让他渡过难关,。
二、竞争性学习的类型
1.分小组竞争或团队竞争
每小组或团队比纪律,卫生。也可以比文理科学习,如语文可以分小组或团队朗读听写,看哪个组或团队的人读得好,写的好,。数学可以分小组或团队计算。在每小组竞赛中,可推荐一人作答或指挥(安排几人做哪几道题,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每道题),对于文娱或体育活动,更适合开展小组或团队竞争,如接力赛,拔河赛,艺术比赛。
2.同性竞争或异性竞争
每次听写或朗读计算,每人必须找一同性或异性同学和自己比赛。胜或负的同学必须为对方送上一句话,也可以同性团队或异性团队比赛。此法学生积极性最高。
3.自由竞争
每人可以自由找出对手,针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比赛。
4.擂台赛
针对测验,不公布成绩,只公布胜负方和进步同学。胜方为擂主。前三名为常胜擂主,常胜擂主必须接受本班任何人的挑战。当失去擂主的地位后,必须讲一个笑话或出一个智力游戏等。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应避免恶性竞争,防止被动的接受挑战,要调动学生的兴趣。避免陷入以成绩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陷阱中。教师在每次竞赛后要及时作出评价,表扬,还应注意防止不公平竞争,尽量引导优生对优生,中等生对中等生,后进生对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