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农业发展及改革
2012-04-29刘婷婷
[摘要]农业在越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1986年越南实行革新后,越南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稻米产量大幅度提高,成为了世界上排名第二的主要稻米出口国。越南的农业发展及改革在整个经济社会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角色。
[关键词]越南;农业;发展;改革;建议
[作者简介]刘婷婷,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 F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6-0023-0004
一、 越南农业的简介
越南是典型的农业国,农业是目前越南最大的经济部门,它承载了80%的越南人口、70%的出口产品产值、25%的国内生产总量、73%的就业劳动力。农业在越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
越南地处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东部,北与我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邻南海,南濒暹罗湾。整个呈一个狭长的“S”形,南北两头分别是越南最富裕的两大平原,也是越南最大的两个粮仓,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平原和南部的湄公河平原(也称九龙江平原),这两大平原是越南最富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是越南主要的产粮基地。综合越南的地形,有人用“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箩筐”来形象地进行比喻。北部红河平原,有春夏秋冬之分,十分适合种植双季稻;南部九龙平原,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区别,可种植三季稻。
在越南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家庭承包制解放了越南农民,使得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在越南实行革新前,政府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后农作物的产量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1976 年越南南北统一后,国家的工农业生产被严重破坏,国民经济严重失调, 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越南政府推行了几个五年计划,并从1986年开始实行经济改革。在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之后,越南进入了社会稳定发展、经济高速增长时期。20世纪末期,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但越南的农业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为社会的稳定和整个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纵观全局,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根本性的基础。
二 、越南农业的发展和改革进程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越南的九龙江平原区和红河平原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红河三角洲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是越南主要产米区之一,也是越南北部最大的三角洲,主要是由红河与太平江水系泥沙冲积形成,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这一片农业区开发的历史十分悠久,人口极为密集,其中绝大部分的土地很早已经开垦为水稻田。红河三角洲面积的90%都是稻田,水稻种植历史久远,品种众多,根据播种季节,大致分为夏稻和秋稻两种,水利设施较好,肥料充足可种双季稻。湄公河三角洲土壤肥沃,面积3 万平方公里,几乎是红河三角洲的2倍,是世界上最富庶的水稻产区之一。湄公河三角洲开发较晚,大部分地区已辟为稻田,其中一半以上地区,可种双季稻。在前江、后江下游地区多种双季稻。前江、后江西段和同塔梅平原,每年夏季河水泛滥后,排水缓慢,宜种晚熟型的浮稻。中部高地区,以游耕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旱稻和玉米。有些河谷平原和沿海平原也已辟为稻田。经济作物主要有天然橡胶、黄麻、甘蔗、棉花、茶叶、花生、咖啡、烟草和水果等。
总体来看,越南农业改革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86年至1996年,主要是调整农业结构;二是1997年至2000年,主要鼓励发展庄园经济,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并给予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优惠;三是2008年至今,主要针对农业所存在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各项解决措施,加大农业改革力度等。
(一)第一阶段改革(1986年至1996年)
越南从1986年开始全面实行革新路线,越南的农业改革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并且从原来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越南政府大力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得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使稻米的出口量由原来在世界出口总量不超过1%迅速上升到14%,由原来每年不能自给自足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解决温饱问题转变为跃居世界粮食出口第二位(仅次于泰国)。
在此阶段越南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妥善解决土地问题;注重发展新型经济模式,家庭庄园和其他所有制形式(国家、集体、私人)的经济得到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优质、高效发展;加大财政支持,鼓励外资对农业的投入;注重农业改革的深化和成效,注重处理和化解革新开放带来的矛盾和危机。经过第一阶段改革,越南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88年越南粮食产量达1958万吨,在粮食产量上实现了自给自足,解决了自身的温饱问题。
(二)第二阶段改革(1997年至2000年)
越南政府继续加强农业自由化改革,着力扩大农民自主经营权。1998年7月,政府出台57/CP号决议,放开进出口经营权,企业可自营进出口,不必再向贸易部申请进出口经营权。1999年7月23日,越财政部发出91/1999/TT-BTC号通知,免除含农产品在内的主要商品出口税。2000年3月,越政府出台03/2000/NQ-CP号决议,鼓励发展庄园经济,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并给予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扶持交通、电力、水利、加工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扩大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第二阶段改革,越南农业得到更大的发展,总产值由1997年的76.4亿美元递增至2005年的123.4亿美元,增长61.4%,其中种植业由59.6亿美元增至92亿美元,畜牧业由14.8亿美元增至28.9亿美元,服务业由2.08亿美元增至2.54亿美元。(注:1997年1美元=12980盾,2005年1美元=15000盾) [2]。
(三)第三阶段改革及面临的挑战(2008年至今)
2008年8月5日,越共中央十届七次会议作出关于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26号决议。这是关于“三农”问题的又一个举足轻重的决议,是越南革新开放进行了20多年后,又一次决定越南农业改革今后如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此项决议回顾了越南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也指出了当前农业所存在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各项解决措施并且充分肯定了“三农”在越南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对于越南农业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当前农业所存在的挑战和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
1.越南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国外的市场。但是由于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波动很大,所以越南农业生产暴露出诸多的问题。例如当前农民非常容易受到市场短期信号的影响,种植根据市场不停地更换种植作物,这样就会造成政府和私人投资者本身已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加工厂蒙受巨大的损失,严重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这一现象不仅仅在一种农产品中出现,从越南的茶叶、橡胶、甘蔗已经迅速蔓延到水产养殖、咖啡种植等领域。这种现状将严重威胁到越南农业的发展,影响越南经济社会的稳定。
2.自然灾害频发威胁越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越南本身是一个台风和洪涝灾害多发的国家,近年来由于越南的降水量减少又频发旱灾,特别是2009年9月以来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最大旱灾,越南北部的红河水位一度创下1902年以来的最低记录,到2010年春,红河的水位只有0.68米。2009年以来的高温无雨天气导致越南北部地区的火情不断。由于干旱,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受到盐碱化的威胁。该地区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由于湄公河缺水导致海水倒灌内陆地区,土壤盐碱化短期难以恢复,威胁着农田灌溉、捕鱼和农业生产。越南农业面临的最大自然灾害莫过于台风、热带风暴和洪水。在越南每年由台风或热带风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摧毁农田和各种水产设施高达十几次。越南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才能保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越南政府对农业和改革的扶持
(一)政府对稻农的支持
越南稻农之前长期在水稻价格上处于弱势地位,水稻价格受当年产量和市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当年产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水稻价格也无法得到保障。越南政府出台政策控制水稻每年的最低支持价,而市场价格始终高于最低支持价。2012年前几个月为克服稻米价格下降状况,使得农民能够有合理的收入,政府指导购买逾100万吨大米,保障稻谷播种者能有利润。
(二)政府对水稻培育研究的支持
越南政府经常举办各种农业学术研讨会,与各国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农业科技领域的新技术、新课题。特别是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使得中国与越南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拓展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02年越南政府还授予了袁隆平院士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荣誉徽章,以表彰袁隆平院士对越南发展杂交水稻作出突出的贡献。政府每年给国营水稻研究所提供200万~250万美元作为培育高产、抗杂草、抗害虫的水稻新品种的研究经费。并且从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协会和国外大学寻求各种资助。
(三)政府对大米出口商提供的支持措施
大米是越南的主要出口产品,如今越南的大米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泰国。印尼、菲律宾、古巴和伊拉克是越南大米的主要出口国,越南所有的大米出口几乎都被国营粮食公司垄断,如果国营粮食公司当年发生亏损政府承诺将提供补偿。为提高越南大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下令将越南北方食品公司和南方食品公司合并成为一个地区性大米出口巨头,越南大米出口总量的65%~70%都由合并后的公司控制,这家公司也是目前越南最大的大米出口商。
(四)所有出口农产品都免缴增值税
大米增值税为5%,如果用外汇支付,增值税将返还给出口商。政府对大米出口公司提供低利率信贷支持,信贷利率低于银行利率的一半。大米始终在越南贸易部每年公布的“越南贸易促进基金”的出口项目清单上,此基金是由越南财政部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国内的企业开展各项出口贸易促进活动提供资助,例如参加各种国际研讨会和展览、在国外开办贸易中心、从事国际市场调查等。这些政策都极大地刺激和提高了越南大米出口商的积极性。
四、对越南的农业发展及改革的建议
越南要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地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的突破性发展。加强国内相关部门对农业的研究能力,在生产、收割、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充分应用新工艺。并着重帮助引导农民进行生产和应用科学技术,推广能带来更高效益的新品种和新技术,让越南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搞好“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越南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农业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组织力量,现存的基础设施如生产和生活服务方面还很薄弱,农田水利系统不能满足生产、生活。大部分农村道路的质量不能满足农产品流通的要求,所以要加大对水利、交通、电力、教育、医疗、文化等农村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农村人力资源,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越南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推广新技术的困难,为了培养出高质量的农业技术人才以适应未来农业发展的需要,需要对现有的一些农业劳动力政策进行改革,建立正规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组织,针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通过培训,农民就可以变成专业化的农民,非专业化的农民也可以通过培训进入非农产业部门或城镇就业。这就意味着农业政策的改革必须与劳动力政策的改革和其他一些社会政策一起实施。越南必须增强农业和其他工业之间的联系,所以,越南要把工业引入农业,同时建立起得到工业支持的农业。如果工业进入农村,就可以支持农村的发展。
尽管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越南农业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越南政府也不断地为更好地发展农业作出不懈的努力,农业仍然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总而言之,越南的农业改革仍然不断前行,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农业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战略角色。越南农村发展战略应该更加集中于增加收入、增进就业以及改善农村环境和增强农业和工业发展的互补性,以此来增进农业和工业,城市和农村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和谐发展的机会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黎氏英云.越南农业农村现状[J].经济与预测,2002,(4).
[2]古小松.越南国情报告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世界银行2007年的统计数据[R].
[4]李绍辉.越南革新开放以来的“三农”问题及其展望[J].东南亚纵横,2009,(5).